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兵部尚书赵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历任南京刑部、礼部、兵部尚书

明朝兵部尚书赵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历任南京刑部、礼部、兵部尚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09 更新时间:2024/1/21 2:36:43

赵锦 (1516-1591) 明余姚(今属浙江)人,字元朴,号麟阳。嘉靖进士。师事王守仁。授江阴知县,擢南京御史。嘉靖三十三年(1553)元旦,日食,他以为系权奸乱政之应,驰疏劾严嵩罪。建阳明祠于龙场。下诏狱,斥为民。家居十五年。穆宗即位,起故宫,进光禄卿。隆庆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镇压龙得等苗民起事。万历初,历南京刑部、礼部、兵部尚书。以忤张居正致仁去。后拜左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卒于任。

相关史料

赵锦,字元朴,馀姚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江阴知县,征授南京御史。江洋有警,议设总兵官于镇江。锦言“小寇剽掠,不足烦重兵。”帝乃罢之。已,疏言“淮、兖数百里,民多流佣,乞宽租徭,简廷臣督有司拊循。”报可。军兴,民输粟马,得官锦衣,锦极陈不可。寻清军云南。

三十二年元旦,日食。锦以为权奸乱政之应,驰疏劾严嵩罪。其略曰:

臣伏见日食元旦,变异非常。又山东、徐、淮仍岁大水,四方频地震,灾不虚生。昔太祖高皇帝罢丞相,散其权于诸司,为后世虑至深远矣。今之内阁,无宰相之名,而有其实,非高皇帝本意。顷夏言以贪暴之资,恣睢其间。今大学士嵩又以佞奸之雄,继之怙宠张威,窃权纵欲,事无钜细,罔不自专。人有违忤,必中以祸,百司望风惕息。天下事未闻朝廷,先以闻政府。白事之官,班候于其门,请求之赂,辐辏于其室。铨司黜陟,本兵用舍,莫不承意指。边臣失事,率朘削军资纳赇嵩所,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至宗藩勋戚之袭封,文武大臣之赠谥,其迟速予夺,一视赂之厚薄。以至希宠干进之徒,妄自贬损。称号不伦,廉耻扫地,有臣所不忍言者。陛下天纵圣神,乾纲独运。自以予夺由宸断,题覆在诸司,阁臣拟旨取裁而已。诸司奏稿,并承命于嵩,陛下安得知之。今言诛,而嵩得播恶者,言刚暴而疏浅,恶易见,嵩柔佞而机深,恶难知也。嵩窥伺逢迎之巧,似乎忠勤,谄谀侧媚之态,似乎恭顺。引植私人,布列要地,伺诸臣之动静,而先发以制之,故败露者少。厚赂左右亲信之人,凡陛下动静意向,无不先得,故称旨者多。或伺圣意所注,因而行之以成其私;或乘事机所会,从而鼓之以肆其毒。使陛下思之,则其端本发于朝廷;使天下指之,则其事不由于政府。幸而洞察于圣心,则诸司代嵩受其罚;不幸而遂传于后世,则陛下代嵩受其。陛下岂诚以嵩为贤邪?自嵩辅政以来,惟恩怨是酬,惟货贿是敛。群臣惮阴中之祸,而忠言不敢直陈;四方习贪墨之风,而闾阎日以愁困。

顷自庚戌之后,外寇陆梁。陛下尝募天下之武勇以足兵,竭天下之财力以给饷,搜天下之遗逸以任将,行不次之赏,施莫测之威,以风示内外矣。而封疆之臣卒未有为陛下宽宵旰忧者。盖缘权臣行私,将吏风靡,以掊克为务,以营竞为能。致朝廷之上,用者不贤,贤者不用;赏不当功,罚不当罪。陛下欲致太平,则群臣不足承德于左右;欲遏戎寇,则将士不足御侮于边疆。财用已竭,而外患未见底宁;民困已极,而内变又将作。陛下躬秉至圣,忧勤万几,三十二年于兹矣,而天下之势其危如此,非嵩之奸邪,何以致之。臣愿陛下观上天垂象,察祖宗立法之微,念权柄之不可使移,思纪纲之不可使乱,立斥罢嵩,以应天变,则朝廷清明,法纪振饬。寇戎虽横,臣知其不足平矣。

当是时,杨继盛以劾嵩得重谴,帝方蓄怒以待言者。周冕争冒功事亦下狱,而锦疏适至。帝震怒,手批其上,谓锦欺天谤君,遣使逮治,复慰谕嵩备至。于是锦万里就征,屡堕槛车,濒死者数矣。既至,下诏狱拷讯,搒四十,斥为民。父埙,时为广西参议,亦投劾罢。

锦家居十五年,穆宗即位,起故官。擢太常少卿,未上,进光禄卿。江阴岁进子鲚万斤,奏减其半。隆庆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破擒叛苗龙得鲝等。宣慰安氏素骜,畏锦,为效命。入为大理卿,历工部左、右侍郎。尝署部事,有所争执。万历二年迁南京右都御史,改刑部尚书。张居正遭丧,南京大臣议疏留。锦及工部尚书费三旸不可而止。移礼部,又移吏部,俱在南京。锦以居正操切,颇訾议之。语闻,居正令给事中费尚伊劾锦讲学谈禅,妄议朝政,锦遂乞休去。居正死,给事、御史交荐,起故官。十一年召拜左都御史。是时,方籍居正赀产。锦言:“世宗籍严嵩家,祸延江西诸府。居正私藏未必逮严氏,若加搜索,恐贻害三楚,十倍江西民。且居正诚擅权,非有异志。其翊戴冲圣,夙夜勤劳,中外宁谧,功亦有不容泯者。今其官荫赠谥及诸子官职并从褫革,已足示惩,乞特哀矜,稍宽其罚。”不纳。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少保,寻加兵部尚书,掌院事如故。锦摘陈御史封事可采者数条,请旨行之。四川巡按雒遵憾锦,假条奏指锦为奸臣。御史周希旦、给事中陈与郊不直遵,交章论列,遂调遵外任。帝幸山陵,再奉敕居守。其冬,以继母丧归。十九年召拜刑部尚书。年七十六矣,再辞,不许。次苏州卒。赠太子太保,谥端肃。

锦始终厉清操,笃信王守仁学,而教人则以躬行为本。守仁从祀孔庙,锦有力焉。始忤严嵩,得重祸。及之官贵州,道嵩里,见嵩葬路旁,恻然悯之,属有司护视。后忤居正罢官,居正被籍,复为营救。人以是称锦长者。

标签: 赵锦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首辅周延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延儒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周延儒少时聪明,有文名。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在文华殿

  • 明朝大臣黄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福

    黄福(1362年-1440年),字如锡,号后乐,中书省益都路潍州昌邑县(今山东省昌邑县)人,明代名臣。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福登进士第,明成祖时任工部尚书。安南属明时期,黄福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正统五年(1440年)正月,黄福逝世,年七十八。成化初年,追赠太保,

  • 明末少傅崔呈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崔呈秀

    崔呈秀(1584.8-1627年),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人,明末阉党“五虎”之首。生平崔呈秀(?-1627年),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熹宗天启初年,擢升御史,巡按淮、扬。 期间因赃私被都御史高攀龙举报,遭朝廷革职等候处置。于是投奔阉党头子魏忠贤,

  • 明朝吏部郎中庄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

  • 明朝内阁首辅许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许彬

    许彬(1392-1467),字道中,号养浩,出生于兖州府宁阳县白里,祖籍明丰县苗城里钓台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许口村)人。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至七月曾为当朝首辅。个人简介许彬(1385-1461),字道中,号养浩,出生于明代兖州府宁阳县白里,祖籍明丰县苗城里钓台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许口村

  • 明朝官员徐中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徐中行

    徐中行(1517年9月5日1578年11月11日 ),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又称天目山人,湖州长兴人(今属浙江)。美姿容,善饮酒。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

  • 明末政治家丁此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丁此吕

    丁此吕(?年-?年),字右武,江西新建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人物介绍万历五年(1616年)进士,由漳州府推官征授御史。慈宁宫发生火灾,请撤鰲山,停织造、烧造,赦还因建言而被贬斥的大臣,清除张居正余党,并尽快诛杀徐爵、游七。报闻。不久,劾礼部侍郎高启愚,谪潞安府推官。历迁太仆寺丞,历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

  • 明朝内阁首辅赵志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志皋

    赵志皋(1524-1601年10月8日),字汝迈,兰溪人(今浙江兰溪)。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内阁首辅。万历初年,为侍读,后因与张位、习孔教等人解救吴中行、赵用贤而冒犯张居正,出任广东副使。张居正死后升任解州同知,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

  • 明朝内阁首辅魏藻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魏藻德

    魏藻德(16051644),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崇祯十七年二月至崇祯十七年三月担任内阁首辅,仅当了一个月的内阁首辅。 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州)人,字师令(一作恩令),号清躬。崇祯十三年(1640)状元。擅长辞令,有辩才,且深通崇祯的谋略,故总能迎合崇祯的心思,官至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三

  • 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焉

    刘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县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他的汉室宗亲血统相对于刘备要纯正的多。因为这个身份被授予郎中一职,后来老师祝恬去世后选择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他平步青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