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朝宋刘劭妃子:王鹦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南朝宋刘劭妃子:王鹦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32 更新时间:2023/12/7 2:02:24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劭联合始兴王刘濬发动宫廷政变,闯宫弑父,自立为帝。留守仅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就被亲弟弟所杀,抛尸江中,只得了个遗臭万年的“元凶”之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小小侍女的推波助澜,她就是王鹦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公主侍女,聪明伶俐

王鹦鹉是东阳公主刘英娥的的贴身侍女,这个侍女跟其他侍女不太一样,聪明伶俐,又善于办事,深受东阳公主的信任。经常以公主的名义在外行事,妥妥的公主代言人。

东阳公主是宋文帝刘义隆正妻袁皇后的嫡出长女,一母同胞的弟弟刘劭从小被封为太子,身为皇室嫡女,又深受刘义隆的喜爱,身份地位自然与旁人不同。就连婚配,皇帝也给大女儿找了一个顶好的人家,出身于琅琊王氏的王僧绰,官至侍中。王鹦鹉作为大长公主的亲信,名分虽为婢女,但待遇地位比一般官宦人家的小姐都不遑多让。

自从袁皇后因为刘义隆宠爱潘淑妃抑郁而终之后,东阳公主就觉得自己与弟弟被父皇冷落了许多。总是想方设法的引起皇帝的注意。正赶上皇帝大肆鼓励老百姓养蚕、务农,下诏书大赏天下养蚕与务农好的人。当时的养蚕技术还太成熟,如果能改良养蚕的技术的话,那肯定能让皇帝龙心大悦。公主每天在琢磨如何养蚕来取悦自己的父亲。

王鹦鹉作为公主的贴身婢子,急公主之所急。她在市井之中认识一个“仙姑”,名为严道育,据说有通神的本领,会法术,什么都能做!公主一听,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这个“仙姑”身上,在被“仙姑”几个唬人的障眼法术的蒙骗下,公主对仙姑的法力深信不疑,并着力向皇帝推荐,说这个仙姑会养蚕。文帝一听,如果真的能教老百姓养好蚕,那可是大好事一件啊。于是,就将这个仙姑招进宫里,以礼相待。供供给她华丽的吃食与穿戴。

受姐姐影响,太子刘劭对这个仙姑也是深信不疑,甚至尊称她为“天师”。公主与太子因为王鹦鹉推荐了“仙姑”,因此对她更是另眼相待了。

二、 参与巫蛊,远嫁他人

宋文帝刘义隆在位三十年,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大力发展经济,没事就给老百姓减减税,扶扶贫,可以说,他在位期间,老百姓从一开始年年多有饿死,到每年有余粮,那生活水平简直是一下上了好几个台阶,元嘉之治可不是浪得虚名。

可是,他却因为仓促间的北伐,差点做了亡国之君,使得刘宋王朝的国力下降不少。在北伐战争中,文帝与自己的大儿子太子刘劭发生了数次口角。太子刘劭认为战事失利的原因全在江湛身上,必须杀了他才能平息北伐失败导致的后果。但是皇帝却不同意,认为失败的原因全在自己。并在太子与江湛爆发的几次冲突中,站在大臣江湛这边。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裂缝。

太子刘劭自小深受文帝溺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连自己的东宫护卫都比皇上的御林军多。可见刘义隆对这个儿子的宠爱已经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了。被溺爱长大的太子,在战场上受到了挫折,在父亲那里又受到了批评,一时之间心理不能接受,只觉得父亲不再爱自己了。自己的太子地位可能危险了。

平日,太子和自己二弟刘浚做了很多不可告人的错事,以前,太子不怕,觉得父亲宠爱自己,无所谓。可是现在,他有些害怕。害怕父亲知道这些事情之后会废掉他。但是,木已成舟,以前做的事情如何也挽回不了了。他整日活在心惊胆战中。

这个时候,突然出现的“仙姑”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找到严道育,虔诚地向“仙姑”请求,可不可以让皇帝永远不知道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荒唐事?严道育满口答应了他,并跟太子说:“你向上天请求,一定不会泄漏的,放心吧”。

后来,文帝果然没有因为什么荒唐事找太子的麻烦,太子由此更加相信仙姑了。其实文帝什么都知道,只是他假装不知道罢了,自己的儿子,怎么说也不能因为一些小事找他的麻烦。况且,父子关系有些紧张,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太子不但没有收敛,愈加变本加厉。皇帝为了缓和太子和江湛的关系,将江湛的女儿许配给了太子,太子非但不领情,居然认为皇帝是在羞辱他!派这个女人来监视他!他十分恼怒,不但和江湛没有缓和关系,还公然辱骂自己的岳父为奸佞。

父子间的冲突越演越烈,被宠坏的孩子心生歹念,向仙姑请求,诅咒自己的父亲早点死去,自己好继承皇位。严道育答应了他,制作了一个文帝模样的玉石雕刻人像,埋在含章殿前。这件事情涉及的人颇多,因为需要各种打点,太子找到了自己最信任的姐姐,东阳公主,公主找到了自己最信任的婢女王鹦鹉,王鹦鹉找到了原本为公主府仆人,自己名义上的养子,实际上的情人陈天兴,又找到了一个皇帝近臣黄门郎陈庆国,大家合力将这件事情做成了。

谁知,做完法事,下完巫蛊之后,刘义隆没什么大事,反而参与人东阳公主,因为做了这件事情之后,整日心神不宁,心怀愧疚,不久就暴病而死,享年才三十(大概的年岁)。她一死,作为贴身婢女的王鹦鹉就要出嫁或者被卖掉。太子与刘睿怕这件事情败露,于是想发设发给王鹦鹉找到一个可靠的人家嫁掉。于是,他们想到了刘濬的心腹沈怀远,将王鹦鹉许配给了他做妾。沈怀远因王鹦鹉是主子所赐,很是宠爱她。

这个时候,王鹦鹉当年在公主府的情人陈天兴此时已经被太子刘邵收到自己的卫队中当队长,身份已经跟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他对于王鹦鹉还旧情难忘,王鹦鹉嫁给沈怀远后,就不再搭理他了,让他很是不高兴,经常骚扰王鹦鹉。王鹦鹉害怕自己之前的浪荡行为被丈夫知道,不胜其烦,想一次解决掉这个麻烦。于是她心生一计,向太子刘劭谎称陈天兴这个人不可靠,嘴不严,可能会将他们曾经做过的巫蛊之事告诉别人。刘劭一听,这个人不能留啊!于是,陈天兴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昔日情人的手中。

陈天兴一死王鹦鹉倒是清净了,刘劭也安心了,可是另一个不知内情的人却心慌了。黄门郎陈庆国一看陈天兴莫名其妙的被太子弄死了,是不是太子要杀人灭口啊?!自己也曾经参与了大逆不道之事,那下一个被灭口的人很可能是自己啊!为了保命,陈庆国思索再三,决定孤注一掷,向皇帝告密。

三、巫蛊事败,弑父夺位

刘义隆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逮捕严道育和王鹦鹉,严道育事先得知消息,设法逃走,王鹦鹉被抓进大牢,严加审问。皇帝此时的痛心大过发怒,自己最爱的三个儿女,居然期盼自己早点死去!女儿已经先他一步而去,逝者已矣,一切也就不再追究了。两个儿子怎么办?杀掉吗?自己哪里舍得啊,那可是从小疼到大的儿子啊。

刘劭,从他出生之日起就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着,皇帝对他寄予厚望,行兵打仗,治理国家,处处都带着他,就希望他将来能将国家治理好,做一个名君。

刘浚,作为最受宠的潘淑妃的儿子,刘义隆给他起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名“虎儿”,足可见,他虽未给他太子之位,但是自小的陪伴比其他儿女都多几分,父子之情也更亲昵一些。谁知道,偏偏是这些最受宠的孩子,给了他最致命的打击。

刘义隆虽然不舍得杀掉两个儿子,但是一些惩罚还是要有的。他把两个儿子叫到眼前,亲自询问并严厉的斥责了一番,并深表老父亲的失望与痛心。对儿子如此宽容的刘义隆却不知道,让他到处抓捕却迟迟不能归案的仙姑严道育,此时就藏在东宫太子处!

刘义隆此时才觉得,太子做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事,已经失去了作为储君的资格,开始动了重立太子的心思。他经常召集肱股之臣一起商讨新太子人选的问题。岂料,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考量,各自拥护不同的皇子。虽然每次商讨太子人选的时候,刘义隆都会屏退左右,秘密商议。可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呢?太子也听说了一些闲言碎语,自小就等着有朝一日当皇帝的刘劭怎么甘心就这样当个闲散王爷?于是,秘密与二皇子刘浚商量后退之路。

刘义隆那边,因为人选迟迟未定,也很是恼火,郁闷。无意中,就将这个烦心的秘密说给了他最宠爱的妃子潘淑妃,夫妻本是话家常,可是帝王之家哪来的纯粹的夫妻关系?潘淑妃听到这个消息后,惊恐万分,在后宫获宠这么多年,气死了元配皇后,虽没有皇后之名,却独掌后宫大权,她没什么不满足的。但是,刘浚是她唯一的儿子,太子被废,那作为一条船上的儿子岂不是也得遭殃?没了儿子,她下半生怎么办?于是潘淑妃不顾夫妻之情,直接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刘浚,而刘浚一听,也知道自己即将大祸临头,马上去找太子商量。二人密谋,背水一战,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在一天夜晚,二人帅太子府兵,弑父造反。刘义隆刚刚与大臣还在商议新太子人选的事情,反叛的士兵就冲了进来,刘义隆被太子心腹砍断手指,直刺胸腹,当场死亡。

四、入宫当妃,不得善终

刘劭弑父自立为帝之后,将刘义隆的死以极其荒唐的理由嫁祸给徐湛之、江湛,美其名曰带兵勤王,诛杀奸贼。可笑的谎言岂能堵住悠悠众口。他称帝登基的时候,加上被逼着出席的大臣,总共不过十几个人。刘劭也自知理亏,称帝之后,便借口生病躲了起来,很少露面。

而此时的王鹦鹉,也被刘劭从牢狱之中解救出来,被收纳到皇帝后宫,摇身一变,成了新帝最宠爱的妃子,享受到了无尽荣宠。刘劭甚至想朝廷平稳之后,立王鹦鹉为后,因为他认定此女为自己的福星。

后来,局势渐渐稳定,刘劭为了安抚四方做了一系列的举措,降赋税、减俸役,封亲信,赏大臣,大肆拉拢自己的兄弟宗亲,期望获得他们的支持。可是,做下如此丧尽天良之事,老天都不会原谅他,何况是他的兄弟们。除了跟他沆瀣一气的刘濬、刘铄,其他人都举起了为父报仇,斩杀奸佞的旗帜,开始讨伐他!

仅仅三个月,众叛亲离的刘劭便被三弟刘骏打败活捉,被斩于牙门,尸体被气愤的刘骏毫不留情的扔到长江之中,任鱼虾啃咬,不得善终。而当了娘娘的王鹦鹉被当着百姓的面,当街鞭打至死,死后尸体被焚,挫骨扬灰,甚是悲惨。

五、问渠说

近年来频发的子女弑母弑父案件,症结无一不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不是过度溺爱,就是过于严苛!这与宋文帝刘义隆与儿子多么相似!自古慈父多败儿,宠溺出来的孩子大多无法成才,一旦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就会反噬父母。如果过度严苛,又会让孩子心理有问题,亦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爱,犹如菜里的盐,要把握好度!为人父母,实在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标签: 王鹦鹉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孙权皇后:潘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潘淑

    潘淑,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孙权底气不足,只能向曹丕称臣,被封吴王,直到公元229年,孙权终于等不及了,也称帝了。孙权称帝之后,追谥其父孙权为武烈皇帝,追谥其兄孙策为长沙桓王。奇怪的是,孙

  • 宋文帝刘义隆后妃:路惠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路惠男

    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嫔,孝武帝刘骏的生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路惠男生于丹阳建康,少女时以美色选入后宫,生刘骏以后被封为淑媛。后来年纪渐长而失宠,便请求前往其子的藩国。等到刘骏即位时,便尊母亲路淑媛为皇太后,尊号崇宪。人物生平尊为太后路惠男,丹阳建康人。凭姿色

  • 宋文帝刘义隆皇后:袁齐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袁齐妫

    袁齐妫,即文元皇后,左光禄大夫袁湛的庶女,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第二任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齐妫出身陈郡袁氏,初为宜都王妃,后立为皇后,生太子刘劭和东阳公主刘英娥,元嘉十七年(440年9月8日)薨逝,谥号元,故称文元皇后。人物生平立为皇后袁齐

  • 宋文帝刘义隆妃子:潘淑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潘淑妃

    潘淑妃,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宠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潘氏以美色入宫,宠冠后庭,皇后袁齐妫死后掌管后宫。元嘉三十年,太子刘劭兵变杀害潘淑妃,其后平定了刘劭之乱的宋孝武帝刘骏追赠淑妃为长宁园夫人。人物生平潘淑妃起初以美色被选入宫,但始终没有机会得到宋文帝的临幸。后

  • 宋少帝刘义符皇后:司马茂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茂英

    司马茂英,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第一位皇后,晋恭帝司马德文与恭思皇后褚灵媛的女儿,宋少帝刘义符的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她初封海盐公主,嫁给了宋公刘裕(后为南朝宋开国皇帝)的长子宋国世子刘义符,刘宋代晋后降为太子妃,少帝即位后立为皇后。宋文帝即位后先后降为营阳王妃、

  • 东汉才女:蔡文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蔡文姬有哪些文学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蔡文姬

    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蔡文姬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著有《悲愤诗》两首和《胡笳十八拍》。其初嫁于卫仲道,后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人物成就文学成就

  • 五代名将天平节度使:高行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行周

    高行周(885年-952年),字尚质,妫州怀戎军人,五代名将,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高行周出身军伍世家,年轻时效力于刘仁恭,后归顺后唐,隶属于李嗣源麾下,在灭梁战役中履立战功,授为端州刺史。他在后唐历任颍州团练使、振武节度使、潞州节度使等职。此后又仕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天平节度使,累封

  • 明神宗朱翊钧皇后:王喜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喜姐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与自己的发妻王皇后是同一年去世的,所以王皇后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王皇后于万历五年与朱翊钧成婚,被册立为后,正位中宫42年,史料记载其:“性端谨,以慈孝著称。”根据姚南双雁黄氏宗谱记载,王皇后名为喜姐,原姓黄。其父名叫王伟,原

  • 辽朝名将兰陵郡王萧挞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挞凛

    萧挞凛(?-1004年),字驰宇,辽国名将。萧思温族侄,父亲是马群侍中萧术鲁列。萧挞凛从小通晓天文,986年,担任诸军副部署。988年,萧挞凛担任南院都监,993年,随萧逊宁东征王氏高丽,次年进封兰陵郡王,南京统军使。1002年,擒获宋将王先知,攻克遂城、祁州。1004年,随萧太后、辽圣宗南下侵宋

  • 明神宗朱翊钧妃子:郑贵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贵妃

    万历五年,15岁的明神宗朱翊钧大婚。到了万历九年,他的膝下才只有一子一女,所以朱翊钧决定遴选九嫔。也正是在这一年,15岁的郑氏因姿色出众,被册为淑嫔,位居九嫔第二位。她,就是日后鼎鼎有名的郑贵妃。虽然郑氏一开始排在九嫔第二位,但她却很快受到朱翊钧的宠爱。万历十一年,郑氏怀孕,朱翊钧即刻晋封她为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