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是如何一步步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多尔衮是如何一步步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零历史 访问量:1097 更新时间:2024/1/15 17:38:10

说到多尔衮其实这个人实力真的挺强的,率军入关统一了全国,但是大家都知道有的时候这样的大的能力的人当然也是权利非常大的,所以他们的人生也是异常的复杂,话说他用计把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给一步步整死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皇太极无端猝死盛京(沈阳)清宁宫,顿时震动了满清天地。

然而,皇太极死得蹊跷又未立储嗣,顿时让一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与各旗将领闻风而动,其中此前由皇太极亲自掌管的两黄旗将领图尔格、索尼、鳌拜等与镶蓝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均欲立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为储登基。豪格生就飞扬俊丽,戎马生涯,屡立军功,为皇太极九位皇子中最适合担当满清大任的人选,加上他身为正蓝旗主又有前面三旗拥护,就连皇太极二哥即六十一岁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也认为“储嗣未定,当立长子!”可以说豪格登基一时之间无论是实力与名分上都理所应当乃至顺理成章。

同时,争锋相对的另一方以两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与英郡王阿济格兄弟均欲立其兄睿亲王多尔衮为储登基。

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自十四岁便成孤,虽为豪格叔父却比豪格小三岁,十六岁随哥哥皇太极戎马生涯,立下军功无数,据说努尔哈赤死时曾欲立其为储,但因为各种原因令其与帝位失之交臂,此次夺储,这是他的理由所在,势在必行。

会议由六十一岁满清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主持,从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于十月八日,整整十七个日夜,崇政殿周围清兵护卫重重,卫士带刀守门,殿内议会更是危机四伏,硝烟不断。来自皇储核心之争的豪格与多尔衮互不让步,这让诸位大臣头疼不已又无可奈何,双方就差刀兵相见以武力见胜负。此时,不论是两黄旗将领还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甚至拥护多尔衮一方的将领都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国不可一日无主,若是长久僵持不下,必然会动摇满清根基令有心之人有机可乘。

最终,两黄旗将领经过磋商并与代善、济尔哈朗商议认为豪格关键时刻性情柔弱缺少必争的帝王之心加上储君久空不立恐夜长梦多但生不测有负先帝遗德。于是只得将立豪格为储的计划作罢,转而提议在豪格与多尔衮之外另立一皇子为储登基,就这样,年仅六岁的福临被扶出来。

1643年十月八日,以两黄旗将领为首的满清卫士带刀将崇政殿重重包围,两黄旗将领更是配剑入殿议会。意思很明显,已经到了最后立君关键时刻,措施已经折中,如果双方但有叛逆不服之举将被强行武力镇压,再无商榷余地。会上,济尔哈朗作为新君代言人明确提出立福临为君,豪格与多尔衮长久下来早已没有了当初势在必行的底气,如今立储立谁都好,只要名正言顺,出身正统,不是对方上去就好。

豪格见到底立的是自己弟弟最终松了口气以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当!”便离席而去。而多尔衮深知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只要不是豪格上位,怎么样都好。

会议因为豪格的提前退席,众议以幼帝年幼,拟定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为辅政大臣辅助幼帝料理国事直至其亲政。

就这样,拥有绝对优势的豪格在与多尔衮的第一次角逐中玩脱了。

就连他当初的政敌多铎在几年后都亲口告诉他“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

言下之意就是当初议会立君最终人选的宣告者打算立豪格为君,但是大家眼看他掌握如此大的优势,且不说有帝王卫旗两黄旗将领拥护就足够了,更有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力挺,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舆论乃至宗室上来说他都占尽了优势,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他豪格也应该大胆的站出来对多尔衮方行雷霆之压,以雷霆之势强行登基,然后他的拥护者再作为他强有力的后盾,怎么着他豪格都能赢。人家黄旗军都带刀护卫控制崇政殿周围了,他还畏畏缩缩作女人状以致错失良机,实在令拥护他的那些亲王将臣失望透顶断定他绝无帝王之气这才转身另立他人。

说实话,我们今天来看,豪格的性格也确实优柔寡断了些。但是他的对手多尔衮却未必,我们可以断言,若当时两人易位而处,别说多尔衮自己能够荣登大宝,就是他豪格的坟头草恐怕也早已经几丈高了。

明显,多尔衮是野心家,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

顺治四年即1647年二月,多尔衮率先发难,联合言官朝臣弹劾济尔哈朗建筑府邸逾制擅用铜器,上书罢免其辅政职务,先除掉了自己心头大患。从此顺治年幼,满清江山其一家独大,自封摄政王。

多尔衮自封摄政王后,唯我独尊,不止一次欲置豪格于死地,但无奈幼帝顺治与豪格兄弟情深,每日哭泣绝食抗议才无奈搁置,但这并不代表多尔衮有圣母之心,明的不行便来暗的。

多尔衮在顺治三年先以顺治名义借机派遣豪格出兵历时两年灭四川张献忠期间在顺治四年借机罢黜济尔哈朗辅政之职。顺治五年二月,豪格班师回朝,三月便被其勾陷削爵,四月被幽禁,然后莫名其妙死去,享年四十,死后其大福晋便被多尔衮笑纳。

从调离豪格离京平叛到罢济尔哈朗辅政再到勾销、幽禁暗杀豪格,多尔衮事情做得滴水不漏,机密圆滑,岂是那个性格柔弱的豪格能比的,豪格焉能不败?!

标签: 豪格

更多文章

  • 顺治皇帝即位后,多尔衮是如何一步步,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历史人物编辑:俊生近代史标签:豪格

    豪格凯旋归来,多尔衮给他的奖赏,传说是把他剁了,说他要造反!杀了他,搞臭他还不完,还把豪格最漂亮的小妾抢过来,其她的则是殉葬的殉葬,守空床的守空床!豪格的七个儿子也都是一个字——哭!豪格的十一世孙女,就是大名名鼎鼎的大汉奸川岛芳子——中文名金碧辉——满文名爱新觉罗·显玗!豪格,满语为,意思是耳垂。按

  • 六岁的福临何以战胜多尔衮和豪格登上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小忠娱评人标签:豪格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极忽然暴毙,这时他还没有入主中原,没有实现夺取明朝政权的夙愿,生前也没有指定皇位的继承人,按照当时的制度,应该由八王来推举一位贤者来继承皇位,因此当时的满清贵族围绕着帝位的继承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当时皇太极一共有是一个儿子,长子肃亲王豪格34岁,曾随着努尔哈赤

  • 多尔衮和豪格争皇位,为啥多尔衮后来成为辅政大臣?豪格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豪格

    在多尔衮和豪格的争位之后,多尔衮成了辅政大臣,豪格则被多尔衮诬陷入狱,随后病死在了监狱中。海兰珠深受皇太极的宠爱。崇德元年(1636年),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宸妃,位居四妃之首。海兰珠的姑姑哲哲封为皇后,比海兰珠早进宫多年的妹妹孝庄还排在海兰珠的后面。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是皇八子,皇太极高兴之

  • 诬陷下狱,霸占其妻子,多尔衮为何如此痛恨豪格?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豪格

    1648年2月,肃亲王豪格击毙张献忠,以胜利者的姿态凯旋回京。同年3月,多尔衮以“纵容士兵劫掠,任用犯人子弟”为由将其逮捕下狱,不久豪格死于狱中,死因不明!豪格死后,多尔衮不顾顺治与孝庄的强烈反对,伙同其兄阿济格霸占豪格妻妾,各占一人,以示羞辱!多尔衮能够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并最终坐上摄政王的位置,

  • 本来是豪格和多尔衮竞争,为何最后当摄政王的,却没有豪格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豪格

    皇太极去世后,由于他死得突然,没有预先确立皇位继承人,因此发生了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事件。豪格是皇太极最大的成年皇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皇弟。大臣们也各自拥戴一人,剑拔弩张,争执不下。最后想到了一个妥协的方案,立年幼的福临为帝,由摄政王摄政。那么,既然这是一个妥协的方案,既然是由摄政王摄政,为什么却

  • 清史:八旗内部分散,皇长子豪格底气不足,与皇位无缘

    历史人物编辑:逻辑文化历史标签:豪格

    豪格,清太宗长子,册封和硕肃亲王,清朝名将,八大“铁帽子王”之一。1648年,豪格被多尔衮投入监狱,受折磨而死,着实可惜。豪格、多尔衮,清朝初年两大名将,都立下赫赫战功,入关之前册封亲王,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能力自然不差。从年纪上看,豪格比多尔衮大3岁,努尔哈赤时代就上阵杀敌,斩杀扎鲁特蒙古

  • 顺治帝登基仅6岁,但豪格已成年,皇太极为何不立豪格为太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豪格

    顺治帝登基仅6岁,但豪格已成年,皇太极为何不立豪格为太子呢?说到清朝历史,就一定要提到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就是清朝的第一任皇帝皇太极。是他开始了在中国近几百年历史的大清王朝。无奈人固有一死,皇太极亦如此。但皇太极死前,传位于顺治的事情在当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何当年皇太极不将位置传给尚以成年的豪格,而

  • 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抢了豪格的妻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豪格

    顺治五年,皇太极长子豪格蹊跷地死于狱中。亲叔叔多尔衮大喜,将豪格的财产据为己有,并对豪格的妻子说:“以后你就是我的老婆了。”按理说,叔侄是近亲,侄子去世了,叔叔即使不那么悲痛,也不至于大喜过望。可是多尔衮的行为却很反常,欢天喜地地占了豪格的财产和老婆。这是因为,这一对叔侄之间是不死不休的仇敌。而引发

  • 多尔衮和豪格夺位,豪格为何惨败?他的结局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豪格

    历史上争夺皇位的战争不在少数,清朝前期也经历了这样的战争,那便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异母弟弟多尔衮之间的争夺。豪格为什么夺位?1.不完善的朝廷制度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它和历来的汉族朝廷不一样。在汉人的朝廷里,帝王的继承通常是由嫡长子或者通过“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前期的满人朝廷里

  • 皇太极暴毙,豪格与多尔衮争帝位,为何最后胜出却是六岁的福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豪格

    在封建社会,皇帝突然暴毙身亡,本身就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件,而如果其生前还没有明确的指定太子,那么两者互相加持,将会引发朝野的极大动荡危机,以至于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局面。在这一点上,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范例。而1643年的清朝,恰好也遇上了这种突发情况,被史书称为“长益神勇,善骑射”的清太宗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