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年,作为青海蒙古大贵族的罗卜藏丹津聚兵十余万人,屡屡进犯重镇西宁,还劫持了蒙古亲王,对朝廷派去调和的钦差大臣更是痛下杀手,初登基的雍正雷霆大怒,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还有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率军西征。
据传岳钟琪为民族英雄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在康熙朝时他就有军功在身,此次他率领六千精锐不到一年就平定了青海,被雍正封了个甘肃巡抚,督办甘肃、青海军政。
雍正三年,嚣张跋扈的年羹尧翻了车,川陕总督的位子也由岳钟琪接替,就此岳钟琪摇身一变,被封为了三等公,为了推行主子的新政,他在陕西和甘肃两省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又对四川乌蒙地区的土司实行土地归流。
汉人出身的岳钟琪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因为掌管川陕甘三省的军政大权,自然要提防一些来自朝廷内部的非议。
其实新皇帝心里很清楚岳钟琪的谨慎,只有一有风吹草动,他肯定会上奏,谨表忠心。
雍正五年,有人在成都宣扬岳钟琪要起兵造反,岳钟琪大怒,一番调查下,发现是湖广人卢宗在散播流言蜚语,很快,雍正也下了朱批,以造谣惑众,诬陷朝廷大臣等重罪,将卢宗斩首示众。
不过这件事的风波并没有平息,靖州秀才曾静受到吕留良反清思想的影响,让弟子张熙去给岳钟琪送信,信中他不仅痛斥雍正弑父篡位,还用上了岳飞抗金的事迹,以此希望岳钟琪能掉转枪头,为汉人复仇。
岳钟琪表面同意,结果在得到相关口供后,直接下令逮捕了二人,还把他们押到了京城,这就有了文字狱之首的吕留良案,受波及者甚多。
为了泄愤,雍正下令将早已死去的吕留良剖棺戮尸,连吕家六十余口人都被流放至关外,世代为奴,但对于曾静和张熙这对师徒,雍正却网开了一面,他编了一本《大义觉迷录》,给曾静一个闲职,赏了他一千两白银,同时岳钟琪告发有功,被雍正褒奖加封,仍委以重任。
到了雍正七年,准噶尔丹部落的首领准噶尔丹策零屡屡率部祸乱边境,雍正令黑龙江将军傅尔丹统领满蒙骑兵组成北路大军出师,又让岳钟琪担任宁远大将军,统领三省兵马组成西路大军征讨,为了让岳钟琪尽心尽力做事,雍正加封了他一个少保头衔。
噶尔丹策零得知朝廷派大军围剿他后,做了两手准备,他一方面调兵遣将,一方面又派使者去京城议和,为表诚意,他愿意交出钦犯罗卜藏丹津。
就这样,雍正召回了两路主帅进京,暂停进攻,可噶尔丹策零却不老实,派出了数万人马突袭岳钟琪所设的科舍图岭牧场,不仅抢走了大量的辎重和马匹,还把粮草焚烧的一干二净,总兵樊廷率领两千清军奋起追击,与敌寇激战七个昼夜,终于将叛军击溃,夺回了部分辎重。
反观护理大将军印的纪成斌这边,问题就有些严重了,他不仅闭城不出,还当了逃兵,更是在清军败敌后隐瞒了损失,将战果夸大化,还恬不知耻的向朝廷邀功。
岳钟琪回归军营以后,开始重新部署了兵力,以求与敌人决一死战,噶尔丹策零知道岳钟琪骁勇善战,所以他故意留下了一小部分兵力在吐鲁番一带进行骚扰,把主力精锐近六万人马布置在清军北路大军的必经之路上,大败傅尔丹,使傅尔丹部近乎全军覆没。
岳钟琪得知此事,率部奋起反击,令敌军败走,不过不久后却发生了粮草被劫一事,当时西路军驻扎的吐鲁番酷热难耐,加上粮草不济,饮水困难,军中出现了士气低落,军心不稳的情况。
奏报抵达京城后,雍正心中有些不快,他翻看岳钟琪关于新疆作战的汇报,越看越恼火,随即追查了科舍图岭之役的责任,将纪成斌贬为了沙洲副将。
后来,岳钟琪用出了围魏救赵之计,分三路人马进攻,打的叛军溃不成军,而西路军也一度占据了新疆首府。
到了雍正十年,噶尔丹策零又派兵袭击了哈密,因为岳钟琪用人不当的缘故,导致叛军劫持了大量物资安然撤退,雍正得知后大怒,开始对岳钟琪降职严责。
得知岳钟琪已经失宠,军机大臣鄂尔泰开始乘机弹劾岳钟琪,就此,岳钟琪被降为了三等侯,削去了少保头衔,但仍保留总督职位,至于纪成斌则被砍了头。
岳钟琪返回京城后,就被雍正下令拘禁,交给了兵部候议,在被关了整整两年后,兵部还判决了斩决,但雍正念及当年岳钟琪平定西藏、青海的功劳,所以将斩立决改为了“斩监候”,说白了就是死缓,还罚了他七十万两白银。
岳钟琪大难不死,在乾隆时期被释放,后来因再立军功,又恢复了往日太子少保和三等公的爵位,不过在乾隆十九年,岳钟琪抱着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死于四川资历,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