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周亚夫的性格如何?为何落得那么凄惨的下场

历史上周亚夫的性格如何?为何落得那么凄惨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58 更新时间:2023/12/18 21:26:44

功高震主,这个名词始终与“伴君如伴虎”相关联。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大汉王朝雄踞天下四百载,掘匈奴与漠北,破朝鲜于辽东,国力军力之盛,古今鲜有政权能与其媲美。汉朝得以强盛的主要原因,得益于汉代政治家、军事家“内平外成”的有效功绩。

汉初韩信英布彭越诸将协助高祖完成国家统一,可谓“内平”,武帝时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抗击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中原,可谓“外成”。但在这两段历史时期之间,有一勇将集“内平外成”于一身,承前后,继汉初功臣之志,启后世骁武之功,此人便是周亚夫。

周亚夫其才能功绩不亚于卫霍,但后世声望远不及二人,这是因为周亚夫与时任君主景帝刘启之间君臣有隙,相传景帝宴请群臣,但是上菜之后却不给他筷子,这里头又有怎样的隐情呢?且周亚夫为人性格刚直,不善于趋炎附势,朝中树敌太多,最后竟落得绝食而亡的凄惨下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01

亚夫治军,内平外成

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次子,依靠其父亲的资源,得以在幼时习武读书,年纪轻轻已是文武全才。文帝时,出任河内郡守,开始治理地方积攒经验,后继承其父周勃绛侯之位,得以出入朝堂,位列中枢,开始实现他此生的抱负。

文帝刘恒在位之时,匈奴撕毁合约南下犯境,周亚夫初入疆场就展现了优秀的军事才能。文帝亲率三路大军北伐,周亚夫屯兵细柳,治军严整,文帝视察时对其赞叹不已。在战场上,周亚夫巧设疑兵,扰乱敌军视野,切断匈奴之间的联系,导致敌军内部瓦解,逐步被歼灭。周亚夫因功封为中尉,戍卫京师。

文帝病故,托孤于周亚夫,幼主强臣之间必是矛盾重重,但周亚夫心系社稷,为报文帝知遇之恩,可谓尽职尽责。景帝时,地方七国反叛,以吴王濞为首,兵峰直指长安,周亚夫官拜太尉,带兵平叛。七国攻打其余诸国,试图以武力震慑迫其归顺,周亚夫审时度势,抓住诸侯国内部矛盾,逐一击破瓦解。

02

为人刚愎,祸从天降

周亚夫虽勇冠三军,但为人性格刚愎,不谙为臣之道,朝中树敌甚多,也为其埋下了众多隐患。

周亚夫“细柳治军”时,曾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无论是谁,都能从语气中感受其狂悖的性格,只是文帝为人谦和,不予计较,反而予以夸赞,希望他以后自知收敛。

文帝故去,景帝继位。周亚夫功高震主,大权独揽,景帝十分不满,但奈何是先皇文帝的托孤重臣,只得表面礼貌,内心却暗自生隙,并时刻希望他能够彻底屈服。

一次晚宴,景帝邀请众臣前来赴宴,西汉时期,众人皆是席地而坐,分餐而食,并且座位的排布有着明确的等级规定。周亚夫已经官拜丞相,位列众臣之首,且两汉以右为尊,周亚夫应坐皇帝右垂手位置,可皇帝为了展现权威,将他的座位调到了左垂手的位置,其余大臣看到此处便知端倪。

周亚夫强忍怒火,拜谢皇帝之后入宴落座,酒席开始,侍女将一块未切开的大肉端在了周亚夫面前,而且没有将餐具摆在案前。周亚夫寻觅四周,众位大臣均有碗筷,唯独自己没有,此时他再也按捺不住,立声冲着侍女怒吼,责备侍女为什么没有呈上餐具。虽是斥责侍女,但话锋直至皇帝本人。

声音响彻朝堂,众臣惊愕,景帝不悦,回了一句“此不足君所乎?”意思就是,怎么?不满意吗?周亚夫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得压抑心中不悦向皇帝道歉,但起身之后便离开席位,这是他身为武将的最后倔强。

此次宴席,让这对君臣之间矛盾暴露在众臣面前,众臣会其意,也愈发对周亚夫逐渐冷淡,恐惧引火上身。皇帝在周亚夫离席之后,对众臣言讲:“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意思就是,我绝对不能让他辅佐我的儿子。

03

恪守臣节,英雄落幕

君恐臣拥兵自重,不服节制,臣恐君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君臣矛盾随此次晚宴已至顶点,但已经初露端倪。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真正断送了周亚夫的前程与生命。

自古以来,皇帝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儿子与朝中大臣暗自勾结,甚至密谋篡位。景帝亦担心这一点,因此十分反感中枢要员与皇子之间私自往来。正值皇帝欲废太子刘荣,众臣皆见风使舵,随声附和,不敢忤逆皇帝意见,唯独周亚夫表示反对。

周亚夫认为,刘荣本人并无过错,只因其母栗姬失宠而遭废黜,为鸣不公,再者,废太子一事关乎社稷,新立太子之后朝中政治势力即将失衡。其本人并无与太子结党之意,而对于皇帝而言,是否结党已经无关紧要,触怒龙颜才是关键所在。

再者,景帝生母窦太后以及景帝皇后王氏二人为培养外戚势力,要求天子分封外戚为侯,并委以重任以制衡“功臣士族”。王皇后兄长王信便是范例,当景帝欲封娘舅王信盖侯之位时,亦是周亚夫站出反对,并以太祖皇帝所言“非有功者不得封侯”为由,规劝皇帝打消培养外戚的念头。

此一事,不仅龙颜不悦,更是触怒后宫,窦太后王皇后更是欲除周亚夫而后快。果然,太后联合众臣,诬告周亚夫私藏甲胄,意图谋反。周亚夫耿直之人,拒不认“罪”,最终绝食五天,气饿而死。

04

一代英杰周亚夫,在世时战功彪炳、恪守臣节。但为人不暗政事,精于为臣为将之术,不悉为臣为将之道,在纷乱复杂的政治旋涡之中成为了牺牲品,实在令人扼叹。后世曹魏将领徐晃,曾被曹操称赞其有“周亚夫之风”,由此看来,周亚夫的功绩和能力还是后世认可的。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真正的汉末三国时期隐士,管宁最后为何能明哲保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管宁,汉朝,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朝廷腐朽,宦官横行,国家动荡不安,最终由天灾人祸引起农民起义。割据一方的诸侯纷纷出来争抢地盘,因此,也诞生了不少英雄的问世。三国乱世时,谋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存在,他们不需要出门打仗,不需要舞刀弄棒,不出门就可以了解天下的事情。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拥有无数次为官的机会却一生从未做官的隐

  • 高欢为什么会忧愤病死?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欢,北齐,风云人物

    高欢,东魏权臣,曾掌控大权达16年之久,甚至已经到了擅立皇帝的地步,他也是北齐王朝的奠基者,但最后却忧愤成疾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欢在与西魏的战争中,久攻玉璧城不利的情况下,郁郁而死的。高欢的死也成了东西魏之争的一个转折点,他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 宠臣李侍尧贪腐,乾隆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侍尧,清朝,风云人物

    宠臣李侍尧贪腐,乾隆是怎么处理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公元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大清皇帝七十岁整寿。从黄历翻到这一年开端,乾隆皇帝的心情就非常开心,满心期待着自己古稀万寿之日的到来。正月十五一过,他就带队声势赫赫地离开北京,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南巡。然而,路上发作的一件事,影响了他的

  • 在东汉末年时期,汉寿亭侯这一爵位为何让关羽如此珍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寿亭侯,关羽,风云人物

    关羽自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之后,就被曹操请封为汉寿亭侯,关羽对此爵位可谓是极为珍视,每逢自我介绍时,他都会先提及这一封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汉寿亭侯这一爵位为何让关羽如此珍视?汉寿亭侯是东汉王朝的一种爵位之一,虽说没有具体的职务,但爵位可是只有皇室宗亲或者对朝廷有重要贡献的文臣武将,才会被授予的

  • 辽国大臣萧奉先简介:曾官至枢密使,封兰陵郡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萧奉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萧奉先(?―1122年),契丹族,北府宰相萧继先五世孙,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后萧夺里懒、元妃萧贵哥之兄,辽国大臣、外戚,官至枢密使,封兰陵郡王。天庆四年

  • 她曾受到皇太极的专宠,最后为何被嫁给其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清朝,风云人物

    曾有一位妃子曾经受到皇太极的专宠,最后却被皇太极嫁给了其他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那个时候,因为人们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所以会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博尔济吉特氏就是被那时的思想所影响,在当时这位女子是一个蒙古贵族,她当时是处在皇太极的后宫,因为那个时候需要满蒙联姻,其实就是用女子来换

  • 明朝吏部尚书陈有年简介:一生风节高尚,天下公认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历史上真实的慈安太后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安太后,清朝,风云人物

    因为慈禧的“招摇”,导致很多人并不了解慈安太后,关于她,我们更多的只能猜测。慈安太后的本事,绝对不亚于慈禧,咱们分析几件事情看看。首先是入宫。咸丰二年二月,慈安选秀入宫,四月封为贞嫔、五月封为贞贵妃、六月拟为皇后、十月正式立为皇后……从二月到十月,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年仅十六岁的慈安就“坐火箭”一样的

  • 明朝大将唐胜宗一生有何战绩?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唐胜宗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将领,出生于濠州,也就是现在的凤阳县人。他在十八岁的时候,就跑去跟随朱元璋一起东征西讨,期间不断地累积战功,在鄱阳湖打战、援助安丰等著名战役中,他都多有表现,有勇有谋,是一个难得的智勇之将。最能体

  • 狄仁杰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能得到唐高宗的赞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狄仁杰,唐朝,风云人物

    狄仁杰,字怀英,唐朝政治家,武则天执政时期曾两度为相,深得武则天的信任与器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狄仁杰和北宋时期的名臣包拯一样,以不畏权贵著称,屡屡为民请命,并且终身清廉。狄仁杰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武则天称帝期间,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从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