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是少有剧情严密,不走现代玛丽苏上位史的后宫权谋剧。自从果郡王私自藏起的甄嬛小像再宴会上被发现后,皇帝对二人关系就起了疑心,而后又听说六阿哥与世子相似,在加上经过夏刈调查,果郡王去往边疆每每在家书上的问熹贵妃安,都让皇帝对二人的怀疑之心达到了顶峰。所以,最终皇上给予的考验就是,一杯毒酒,二选一的存活,将如何选择由他们自己。那么究竟为何皇上一定要甄嬛去杀果郡王呢,为何不能够选择别人呢?
其一帝王之心莫测。皇上本身就不是善良之人,或者说能够成为皇帝人,没有一个不是在兄弟厮杀中走过来的。当准格尔大汗以甄嬛作为谈判依据摆上台面上,果郡王的行为实在可疑,一个郡王如此关心自己的皇嫂,其对甄嬛的觊觎之心彻底被皇上发现,这时皇上已经可以断定果郡王对甄嬛有着不一样的情谊。
毒酒一事必须由甄嬛亲自出手,这是为了测试甄嬛是否对果郡王有情。假若当时喝下酒的是甄嬛,最终果郡王绝对难逃一死,一个后宫妃子为了他人甘愿付出自己的性命,只会昭示一个道理,二人有染,那么六阿哥的身份则值得思量。所以以帝王多疑之心,此计谋可谓是一石二鸟,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皇上都是最后的赢家。
其二担心果郡王对皇位觊觎之心。剧情一开始,为我们展现的果郡王形象,是风流多情,无实权的闲王模样,可实际上的果郡王武艺谋略样样精通,为安定皇上之心,必须也只能是一个无用之人的形象。假若没有甄嬛的出现,以果郡王如此行事,至少能够保得一世富贵,但可惜遇到了不应该遇到的人,最终为此付出死亡的代价。先帝在位之时,比起现任皇帝,更加喜欢果郡王,骑射武艺更是由先帝亲手教导,这在当年必是佳话,可对于现任皇上来说,他则是皇位不稳定的因素,可能是一个窥探觊觎者。
果郡王驻守边关,好消息屡屡传来,再加上宫中对果郡王和甄嬛实际关系揣测的流言泛滥,皇上对果郡王的杀心已经无法抑制了。借着这个机会,由甄嬛亲手除掉果郡王,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解决了一个自己一直以来的心头大患,而另一方面借这个机会让自己喜爱的女人证明自己的心。皇上这一计谋,算得上完美,可再完美的计谋也敌不过人的心,果郡王的死,彻底让旧日的甄嬛一去不复返,走上了对他的复仇之路。
其三给予甄嬛一个教训。甄嬛自甘露寺回宫,就再也不是往日那个不报复,不伤人的模样,她一步步让自己的仇人走向死亡,甚至在后宫早已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势。皇上对甄嬛喜欢吗?是喜欢的。否则以皇上宁错杀不放过的个性,在甄嬛被怀疑与果郡王有染之时,他绝对不会给予甄嬛活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