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汉时期谋士:李左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秦汉时期谋士:李左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4/1/27 11:21:25

李左车,(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谋士。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他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

人物生平

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末,六国并起,左车辅佐赵王歇,被封为广武君。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 李左车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李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他向赵国主帅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请带兵3万,从间道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陈余不以为然,不严守井陉,坚决主战。

韩信迅速挑选二千轻骑,半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隐伏待击。次晨,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并在绵河东岸摆下“背水阵”,引诱赵军出击。果然,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伏兵乘虚抢占了赵军营寨。赵军见此大乱。汉军乘势前后夹击,大败赵军。韩信斩陈余,擒赵王,灭亡了赵国。

韩信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不久,即有人将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立刻为他松绑,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攻灭齐、燕方略。李左车认为,汉军士卒疲惫,战斗力大减,如果和齐、燕军队硬拼,胜负很难预料。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派人以兵威说降,齐燕可定。韩信采用李左车计,燕果然不伐而降。

李左车在民间很有声望,被尊为雹神。在《聊斋志异·雹神》中,记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

历史评价

李左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他为韩信献计献策,主张修生养息,慰劳将士,以德政安抚人心。以武力作威慑,以仁德服人心,恩威并举,迫使敌人归顺。极具战略眼光,以奇谋建功立业。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名言,还著有兵书《广武君》,论述用兵谋略,影响深远。

轶事典故

千虑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自《史记·淮阴侯传》。

楚汉相争中,刘邦大将韩信,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和谋士李左车。一天,韩信求教于李左车。说他准备攻打燕、齐,特来求教。

李左车为人很有谋略,现作了俘虏,再三推诿。经韩信再三请求,便答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李左车接着又说道:“目前不宜攻燕、齐。应抚恤百姓,犒劳将士,同时以优势兵力向燕国进发,以造声势,迫使燕国顺从。一旦燕王顺从,齐国就会闻风而服。这就是兵书上说的先虚后实之法。”韩信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不久就取得了燕、齐的国土。

以后,“千虑一得”便用来说明即使愚笨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

标签: 李左车

更多文章

  • 北宋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李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沆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

  • 在文学、水利等方面归有光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归有光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 明朝官员、散文家:归有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归有光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

  •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毕沅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毕沅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侍

  • 毕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毕沅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毕沅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侍

  • 清朝官员、学者内阁中书军机章京:毕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毕沅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侍

  • 南明将领民族英雄右佥都御史:张煌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煌言

    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汉族,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朱以海,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李长祥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

  • 北宋知开封府、上都副留守、户部侍郎:吕馀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馀庆

    吕余庆(927年―976年),本名吕胤,字余庆(因犯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故以字为名),幽州安次人,横海军节度判官吕兖之孙,兵部侍郎吕琦长子,尚书右仆射吕端之兄,五代时期至北宋时期官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余庆自后晋、后汉至后周一直任职。建隆元年(960年),宋太

  • 清朝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蔡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蔡新

    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福建省漳浦人,清朝大臣。父早逝,家境贫穷,自幼与兄助寡母耕作、采薪度日。蔡新年轻时,刻苦学习,尤喜闻儒家性理天命的学说,深受堂叔蔡世远的钟爱。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乾隆元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直上书房、

  • 朱轼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朱轼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轼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