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晋宗室齐王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司马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晋宗室齐王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司马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27 更新时间:2023/12/14 5:30:51

司马攸,司马昭次子,,西晋宗室、书法家。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师因为无子(生了五个女儿)继嗣,从同母兄弟司马昭那过继了一个儿子。

司马昭比司马师运气好得多,子嗣旺盛,仅正妻王元姬(司徒王朗的孙女)就给他生了五个嫡子。

除了嫡长子司马炎要留着继承本支的家业外,司马昭有足够多的儿子可以送人。

既然是同母兄长,同时也是司马懿的第一继承人要个儿子,理论上,这个过继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司马氏家族族长之位的。

因此,司马昭直接就把嫡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

嫡次子是继承不了司马昭本支家业的,但过继给司马师后,因为司马师是司马懿的第一继承人,司马攸作为他唯一的继子,前途无可限量。

史书没有写明司马攸是哪一年过继给司马师的,应该是出生后没多久。

至少一直到他十岁之前,他是幸运的,这次的过继,或许将给他带来难以想象的回报。

在他三岁的时候,祖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司马氏一举成为曹魏第一家族。

在他五岁的时候,司马懿去世,继父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的职位,成为曹魏第一人。

正常情况下,将来,会是司马师这一支取代曹魏,那么,司马攸就是将来新朝的皇太子或皇帝。

但幸运后的不幸运很快来到,司马师掌权仅四年后,在一次出征时,伤重死了。

司马师既然病死了,按照礼法来说,应该是司马攸继承司马师的位置和权势,但他当时才十岁。

此时,曹魏的局势并不太平。

距离司马氏夺权不过六、七年,曹魏朝堂上,还有许多忠于曹氏的臣子蠢蠢欲动,司马氏在享受风光的同时,也面临着危机。

如著名的“淮南三叛”就是在司马氏诛杀曹爽夺权后,陆续发生的,其余的小型叛乱也是此起彼伏。

在如此局面下,司马家族及其背后庞大的支持者们,显然不会让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来掌舵。

司马师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在临终前,把在洛阳看家的司马昭叫到身边来,把权柄移交给了他。《晋书·景帝本纪》中记载:

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

也因此,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司马家族大业的继承人和掌舵人。《晋书·文帝本纪》中记载:

景帝崩,天子命帝(司马昭)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这次权力的移交,对于司马攸的未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司马昭掌权了,将来,他遗留的权力,自然是交给长子司马炎。

而司马攸,从司马氏家族的直接继承人,变成了边缘人物,即使不被边缘,也是司马炎必须要重点防范的人物。

司马攸在继父司马师死后,其地位相当尴尬。

司马昭临死前,大概也看出了隐患。当时,司马氏代曹魏已成定局,未来,司马攸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

可司马攸虽说过继给了司马师,但到底还是司马昭亲生的,他不可能视而不见。

所以,司马昭临终前,还特别交代司马炎和司马攸要和睦相处,《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及帝(司马昭)寝疾,虑攸不安,为武帝叙汉淮南王(刘长)、魏陈思(曹植)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司马炎)。

司马昭的担心是很必要的,司马攸因为曾经的过继,在司马氏家族中的地位太特殊了。

司马攸在晋朝建立后,被司马炎封为齐王,还被授予“总统军事”的权力,除此外,司马炎为了安抚他,一直在不停给他加官。

最重要的是,他的继父司马师,还被追赠为皇帝。

孙权因担心孙策的后代有法理上的皇位继承权,在追赠孙策时,刻意打压不同。

司马炎代魏后,除追赠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为皇帝外,把伯父司马师也追赠为皇帝了。《晋书·景帝本纪》中记载:

武帝受禅,上尊号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庙称世宗。

这样一来,司马攸的生父是皇帝,继父是皇帝,同母兄长司马炎是皇帝,他有足够成为司马炎继承人的法理依据。

特别是,司马攸并不是一个庸才,从小就因才华闻名于世,《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司马懿)每器之。

而且,他也一度被司马昭考虑为继承人,差点曾取代司马炎,《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初,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

再加上司马炎册立的皇太子司马衷(晋惠帝)是个傻子,以及司马氏在此前的权力交接中,又有司马师传给弟弟司马昭的先例。

因此,当司马炎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在晋朝内部,有较高的让司马攸取代皇太子司马衷,成为司马炎继承人的呼声。《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及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

这种呼声,既让司马炎不满,也让司马攸在朝中的政敌,包括皇太子司马衷背后的支持者不满。

政治打击也随之而来在,几方合力,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把司马攸活活给气死了。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司马炎在大臣荀勖和冯紞(两人都是司马攸的政敌)的蛊惑下,先是给司马攸加封:“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

但要求他必须离开国都洛阳,到自己的封地去。《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归心于齐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征矣。”紞又言曰:“陛下遣诸侯之国,成五等之制者,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攸对司马炎要他回封地的反应是“不悦”,这个反应或许也能证明,司马炎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

司马攸不愿离开洛阳,没准真有跟侄子司马衷争夺皇位之心。

为了留在洛阳,司马攸以生病为由:“攸知勖、紞构己,愤怨发疾”,上奏司马炎,说自己不去封地,要给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守墓。

司马炎认同荀勖和冯紞建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司马攸赶走,当然不会同意他的任何想法和行为。

既然司马攸说自己有病,司马炎为了对弟弟的病情表示关心,安排御医来帮他看病,但派去的医生都说司马攸没病,完全可以走到封地去。

司马炎因此逼着司马攸走人,结果,司马攸被气的病情加重,一命呜呼了,《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帝遣御医诊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疾转笃,犹催上道。攸自强入辞,素持容仪,疾虽困,尚自整厉,举止如常,帝益疑无疾。辞出信宿,(太康四年)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

至此,司马攸这个从小为祖父司马懿“器之”,为生父司马昭所“宠爱”,又是司马师一支唯一的继承人,以孝道和才华闻名于世,且是司马家族中难得的人才,就这么被活活气死了。

从皇权的角度上来看,这是很正常的,司马炎为了让儿子顺利继位,哪怕是个傻儿子,也必须打压司马攸这个身份特殊的弟弟。

司马攸因此被活活气死,也只能说明他真对皇权有想法,且气度和眼光都不够。

即使离开中央,去了封地,就不能争位了?忍让一时又如何?

司马攸有才华,有长期实权在握的影响力,有足够的支持者,如果能活到“八王之乱”时,未必不能力挽狂澜。

至少,他确实比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更适合领导西晋,果真如此,西晋未来的命运会好很多。

司马攸从无法继承家业的嫡次子,因一次过继,摇身变成合法的家族继承人,又因继父的死,变成司马炎的眼中钉,幸运和不幸运伴随一生,只能说,世道无常。

标签: 司马攸

更多文章

  • 张良和陈平两人到底谁的谋略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良

    张良与陈平都是汉朝的 开国功臣,都曾辅佐刘邦,出谋划策,立下赫赫功劳。那么,他们两人,谁的谋划更高明,谁的功劳更大,谁更厉害呢?这里进行一番对比。张良第一计:1, 收买敌将之计。刘邦打关中时,想要直接进攻峣下秦军,张良劝阻,说秦兵还很强大,不宜轻易跟他正面交战。并且献计:听说这位守关秦将是杀猪的儿

  • 能让朱元璋亲自为其制文祭奠的蔡迁有哪些厉害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蔡迁

    蔡迁是明初的将领,关于其出生的地区和早些年的经历,史书上没有相关的记载,只知道其最开始是跟着元末红巾军领袖芝麻李,后来芝麻李被元右丞相脱脱击败之后,其本人在雄州就义,而蔡迁则带着自己的一点士卒狼狈跑去投奔朱元璋,很快就得到了老朱的重用,当了一个先锋。蔡迁跟着大部队一起参与了渡江之役,在攻克采石、太

  • 晋武公执政期间有那些成就?对晋武公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武公

    晋武公,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晋穆侯曾孙,曲沃桓叔之孙,曲沃庄伯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位共37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716年,继父位成为曲沃的国君,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公元前678年,杀死晋侯缗,吞并晋国,并以珍宝贿

  • 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辛毗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辛毗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平亭

  • 三国蜀汉外戚车骑将军济阳侯:吴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吴懿

    吴懿,一作吴壹,字子远。他是兖州陈留郡人,叔父吴匡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官,他的妹妹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当时汉灵帝统治下的朝廷朝纲混乱,王室衰微,刘焉为了躲避战乱自请充任交州牧,之后他听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吴懿的父亲与刘焉交好,因而带着全家随刘焉入蜀。刘焉上任后,在益州抚

  • 韩愈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韩愈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

  • 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

  • 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

  • 曾巩任职期间有哪些政绩?曾巩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生于建昌军南丰,后居临川,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

  • 在文学、教育等方面曾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生于建昌军南丰,后居临川,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