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2 更新时间:2023/12/16 15:09:19

梁红玉,生卒年不详,著名的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去世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为其赎身。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以功封杨国夫人。

绍兴五年(1135年),韩世忠进官少保。同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韩世忠原配秦国夫人白氏(李心传所撰私家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误作秦国夫人梁氏)去世。白氏去世后梁红玉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绍兴六年(1136年)韩世忠加授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于楚州开置官署。梁红玉随夫出镇楚州,韩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卒同甘共苦;夫人梁红玉也亲自“织薄为屋”。梁红玉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邠国夫人。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卑贱出身

梁红玉原籍池州(今属安徽),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起事,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韩世忠是延安府绥德县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飞马传诏

北宋灭亡后,金军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于是改汴京为开封,以宗泽为开封留守。建炎三年,金军在粘罕的带领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宋高宗又仓皇往浙江一带逃跑,外忧引起内患,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枢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在这次叛乱中,在秀州拥有重兵的韩世忠的儿子以及夫人梁红玉也被扣压在内。

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韩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况后,当即会同张浚、张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宋高宗喜出望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立即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封梁红玉为护国夫人。

桴鼓亲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宋内乱,正好给了金军可乘之机。1129年10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宋高宗对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先从杭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从明州逃到海上。幸亏金军海军不行,才让高宗勉强保住了老命。这时金军已经孤军深入5个多月,江南各地到处爆发了汉人的反抗。宗弼见再待下去就要“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于是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

这时韩世忠正担任浙西战区司令(浙西制置使)。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八千人急赴镇江截击。金军号称十万。虽然未必真的有那么多,但兵力肯定是大大超过韩世忠的。韩世忠所部的宋军在金军南下时已经败过一阵。另外,兵法有云“归师勿遏”。也就说不要阻截归乡的军队,否则思乡心切的军队往往会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所以从表面上看,韩世忠无论从兵力,士气还是战斗力上都远远不如金军。金军统帅宗弼大概也觉得韩世忠是在以卵击石,于是下战书给韩世忠约定日期开战,韩世忠接受。到了约定的日子,金军开始北渡长江。韩世忠率军在江面上拦截。双方在江面上激战。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擂鼓。连续打退了金军的十几次攻击。金军始终不能渡江。

金军遭到重挫,大出宗弼所料。于是他采取和平手段,派使者对韩世忠说只要韩世忠肯放他们一条生路,他愿意归还所有在江南掠夺的财物,另外还送给韩世忠名马作为谢礼。韩世忠一口回绝。双方在长江上且战且走。金军不熟悉地理,被宋军逼入黄天荡死港。此时本是消灭金军的最好时机。但是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兵力实在太少,又没有陆军配合,宗弼趁机凿通湮塞已久的老鹳河故道30里,撤向建康(今南京)。

宗弼在撤向建康的途中又遭到岳飞的阻击。不得已折回长江继续北渡。韩世忠水军多海舰,形体高大,稳性好,攻击力强。为了发挥这个优势,韩世忠令工匠制作了许多用铁链联结的大铁钩,并挑选健壮的水兵练习使用,用以对付金军的小战船。四月十二日清晨,金水军首先发起进攻,韩世忠水军分两路迎战,陷敌人于背腹受击的境地。南宋战船乘风扬帆,往来如飞,居高临下用大钩钩住敌船一舷,使劲一拽,敌船便随之倾覆。宋军再一次获胜。

连战皆胜让韩世忠非常骄傲,认为金军不习水战,遂大意起来。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议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天,向宋军攻击定能取胜。宗弼设坛祈求无风,结果第二天真的没有风了。宗弼立即率领舰队向宋军发动总攻。金军以小舟纵火,用火箭射击宋军的船帆。宋军的海船无法开动都成了金军火箭的靶子。不一时全部都被烧毁。宋军大将孙世询、严允战死。韩世忠败回镇江。金军突围而去。

虽然在从战术上来说韩世忠此战败的很惨。但是从战略上来说,韩世忠以绝对弱势兵力而能阻击金兵达48日,而且金兵北去后不敢南顾,已经达到了击退金兵的战略目的。但是金兵败北之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绍兴六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区司令(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区)。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楚州当时已遍地荆榛,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梁氏结局

据宋李心传所撰私家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于绍兴五年八月丁卯条“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匹两”。时间是在1135年10月6日(农历八月二十六日),但此文献和比其年代更早的的奉宋孝宗之命所作的一手资料《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矛盾,此碑作者礼部尚书赵雄记载秦国夫人为韩世忠原配白氏,梁红玉是杨国夫人。

而《宋史》则记载绍兴六年(1136年)梁红玉还健在,此年韩世忠加授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于楚州开置官署。梁红玉随夫出镇楚州,韩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卒同甘共苦;夫人梁红玉也亲自“织薄为屋”。将士如果有怯战的,韩世忠便赠以巾帼服饰,并做大宴时让他画上妇人的妆容,以使其羞愧,进而激励军心。此后他又招抚流散之徒,发展商业,使楚州成为一座重镇。伪齐屡次派兵入侵,均被韩世忠击败。

梁红玉去世后被朝廷赠为邠国夫人。追赠制文中感叹梁红玉和韩世忠“富贵莫终洎偕老”。

《淮阴市志》及其他资料显示:梁红玉和韩世忠镇守楚州十余年,后来因岳飞蒙受莫须有之冤,遂辞去军职归隐苏州。并且说梁红玉卒于1153年,比韩世忠还晚两年,但此说因史源不详,尚有争议。

主要成就

建炎三年冬,金太宗完颜晟以完颜宗弼为统帅,率军号称10万南下攻宋。十一月,宗弼军自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渡江。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为避其锋,自镇江(今属江苏)引军退守江阴军(今江阴)。宗弼迫降建康(今南京)后,迅速挥师南下,奔袭临安(今杭州)。韩世忠料金军孤军深入,难以久据,遂将其军分为三部:前军驻通惠镇(今上海青浦北),中军驻江湾(今属上海),后军驻海口,大治海船,操练水战,俟机北上截击金军归师。

宋金双方舟师在金山脚下展开激战,韩世忠乘艨艟指挥水师迎战金军,其妻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宋军士气倍增,击败金将斜卯阿里、韩常等所率舟师,歼其200余人。宗弼向韩世忠表示,愿尽还所掠人畜、财物,并献名马,以求借道渡江,被严词拒绝,遂率船队沿长江南岸西上,另寻渡江之路。韩世忠则率水师沿北岸堵截,并出30余艘轻舟进逼南岸。

标签: 梁红玉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惠文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惠文王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吞灭中山,大败林胡、楼烦,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能和当时战国七雄中最强的秦国叫板,让赵国君主能够正式称王的赵武灵王做梦可能都不会想到,自己戎马一生,居然会落得饿死沙丘宫的下场,而下达这一命令的竟然是自己仅有十四岁的小儿子赵惠文王。王位之争没有亲情

  • 北宋宣仁太后高滔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宣仁太后,高滔滔

    提起历代皇室的女强人,很多人都知道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其实还有一个治政比这两人更强的宋英宗高皇后。她是声名显赫的高琼的孙女。她的母亲是仁宗曹皇后的同胞姐姐。宣仁太后高滔滔:小名滔滔,自幼养于宫中,曹皇后本想把她献给宋仁宗,仁宗婉拒,将其许配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被英宗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10

  • 西魏权臣宇文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宇文泰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魏末年,只不过前者是从汉族古代社会寻找依据,后

  • 明郑时期将领刘国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国轩

    刘国轩(1629年-1693年),字观光,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四都镇溪口村人,明郑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刘国轩早年即以智略闻名乡里。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1629年(崇祯二年),刘国轩出生于福建汀州长汀,他从小就受客家文化熏陶与山区艰苦环境的磨炼,从小养成了果敢坚定顽强

  • 商朝开国功臣伊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伊尹

    说起伊尹,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非常的陌生。伊尹是商朝初年的人物,他不仅仅是商朝三朝的元老,同时还协助了商汤灭了夏,可谓是商朝的开国功臣了。在商朝时期的完整文字记载当中就有专门针对伊尹的历史讲述,可见伊尹对于商朝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伊尹。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

  • 如何评价墨索里尼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墨索里尼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相信很多人都会觉着三大轴心国中只有纳粹德国和日本才是有真正实力的,而意大利这是一个无处不在都在扮演者“坑队友”的角色。而当时的意大利总理,法西斯的代表人物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人们的心中也是一个“昏君、饭桶”一般的存在。那么事实上

  • 西汉末女英雄迟昭平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迟昭平

    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在漫长的历史长卷中,熠熠闪光,展示着一代女性的尊严与骄傲。起义过程自西汉初始年末(公元9年)贵族黄戚王莽夺取了汉室帝位,推行了所谓“王田制”,使广大农民失去了土地。翌年,又横征暴敛,还实行了“连坐法&r

  • 魏孝文帝元宏的原配皇后冯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冯清

    她是魏孝文帝元宏的原配皇后,也是北魏最惨的皇后,被皇帝废为庶人后出家为尼,最终死于瑶光寺,此人是谁呢?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冯清,身为元宏的第一任皇后,她的出身自然不低。冯清是冯家嫡女,父亲是太师冯熙,母亲是博陵公主,姑母是文明皇后,这位文明皇后也就是北魏大名鼎鼎的冯太后,冯太

  • 明朝宗室秦愍王朱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樉

    “一堵墙”孙可望,明末张献忠所部大西军的头号将领。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军大举入川,张献忠于川北战死。孙可望和李定国一起,率领大西军余部转进云南坚持抗清。当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清军,大西军和正在广西的永历朝廷取得了联系。从自身的威望出发,孙可望提出要将他封为秦王。本

  • 北宋奸臣梁师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梁师成

    北宋末年徽宗朝“六贼”中,除了“公相”蔡京、“媪相”童贯,还有一位“隐相”,便是梁师成。身为权宦,梁师成与童贯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经常以文士自居,为人也更加“阴贼险鸷”,故有&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