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美女大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美女大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21 更新时间:2024/1/8 19:45:19

大乔生平简介

大桥(180年-?),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中国东汉末的女性,系乔公之女、孙策之妾、小桥之姊。

在中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称大乔。与其妹小乔并称为“江东二乔”,传说为绝世美女。

大乔的故事

一、姓名之谜

二乔的姓本作“桥”,可以称为桥氏。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桥”、“小桥”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经的。

历史上许多女子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凤凰二乔》中称大乔叫乔靓,小乔叫乔婉,实为杜撰。

二、名分问题

有关二桥是妻还是妾,首先,在得到二桥之时,孙策和周瑜都已虚岁25。古人普遍早婚,他俩若已有原配,那也是毫不奇怪的。更何况在三国时代,妻妾地位差别极大,并不存在明清时代扶正的可能性。

其二,在讲究尊卑有序的封建时代,婚姻被视为结两姓之好,具体指门当户对的两个家庭因婚姻结为亲戚关系,更有一套繁琐礼节。而二桥身份背景仅仅是城破后被纳,这女战俘的身份似乎并不与孙策周瑜相称,娶妻也不至于马虎到打仗时顺便解决。

另外,婚姻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须征得双方家长的首肯,相反,纳妾几乎只凭男人的一己之愿。

“策自纳大乔”从“自纳”就可以看出,孙策纳大桥实际是自作主张,此时吴夫人尚留在吴县,正式娶妻不可能不经过其母同意。

三、史实影响

在各种民间传说和诗词中,或说孙策大桥、周瑜小桥十分恩爱,或说他们对后来的吴国政治也有影响。甚至就连二乔之父“乔国老”都能做主孙夫人的婚姻了,这实在是荒谬。

实际上,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吴书·周瑜传》明确提到二乔也只有一句话,提及的信息只有漂亮和城破被纳,说句不好听的,就正史而言,他们就是胜者的战利品,二乔不过是一妾室,对大局也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也没必要幻想那么多。

其中特别是大乔,在破皖后,大乔被直接送回驻地吴郡,孙策此时却在四处征战,二人并没有实际接触。四个月后孙策就去世,大乔自此孤苦伶仃的独自走完了一生。所谓的丈夫,不过是雾里看花罢了。

清朝时期,薛福成的《庸盦笔记》,传说大乔在孙策死后,哭泣数月而卒。但终究只是后世传说,不足为凭。

大乔的结局如何?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孙策攻取庐江的皖城,虏获二桥姐妹,孙策自纳大桥为妾。

大乔随后同被俘获的袁术家眷和刘勋家眷一起被送回吴郡。然而四个月后,孙策就去世了。大乔自此沦为了寡妇。

大乔的艺术形象

一、诗词形象

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这首诗中,诗人咏史时发挥想象,假设在赤壁大战中,如果周瑜不是有东风相助,趁风势火烧曹操战船取得胜利。那大、小乔早就成为曹军的战利品,关到曹操建的铜雀台里去了。

二、小说形象

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大乔唯一一次登场在二十九回中,孙策去世时,留下遗言命她孝顺吴夫人。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一章中曾提及,诸葛亮这样对周瑜说,曹操曾经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

诸葛亮还随口朗诵了曹植写的《铜雀台赋》,其中有这么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诸葛亮的暗示是曹操打仗是为了这两个女人,并将她们放到铜雀台中,引得小乔之夫周瑜暴怒,最终同意连刘抗曹。

标签: 大乔

更多文章

  • 三国谋士鲁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鲁肃

    鲁肃生平简介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 三国刘璋部将张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任

    张任生平简介张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官至益州从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在刘备进攻刘璋的战争中,张任率军迎战刘备,战败被杀。张任的故事张任是益州蜀郡人,出生于贫寒家庭,但张任自少就胆大勇敢,为人有志向节气。后出仕益州,官任从事。公元21

  • 三国刘璋谋士张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松

    张松生平简介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后,又说璋迎备以击张鲁,皆为璋所采纳。建安十七

  • 三国蜀汉将领廖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廖化

    廖化生平简介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

  • 三国蜀汉将领姜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维

    姜维生平简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

  • 三国蜀汉重臣费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费祎

    费祎生平简介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坐

  • 三国东吴将领太史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生平简介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

  • 三国东吴将领陆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陆逊

    陆逊生平简介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

  • 三国东吴将领诸葛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恪

    诸葛恪生平简介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

  • 三国东吴将领诸葛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瑾

    诸葛瑾生平简介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