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明朝太监冯保?

如何客观评价明朝太监冯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47 更新时间:2024/1/26 2:38:16

万历八年(1580年)底,大明京师的皇宫之中发生了一件小事:上夜宴宫中,为近侍孙海、客用所惑,杖二内使几毙。

但是,只有当我们了解到这件小事的细节后,才能发现个中缘由着实是不简单,之所以皇帝朱翊钧会打这两个小宦官,是因为孙海和客用告诉他这俩人是冯保的养子。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对于此事,《嘉靖以来首辅传》中记载的颇为详细:

“上颇好驰骑,挽强弩击剑,豪饮至醉。海等以言激之,上怒甚,睨视其侧,有二监皆保养子,手剑杀之,即骑而驰之保所,呼而复欲杀之。保已知其事,惧拥大石支门。会上醉已甚,扶归熟寐至晓。”

看到这段记载,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皇帝朱翊钧此举完全是冲着冯保去的,而要明白其中的原因,我们还得从万历皇帝继位之初说起。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明穆宗朱载垕病危,内阁首辅高拱和辅臣张居正、高仪被召入皇宫。明穆宗抓住内阁首辅高拱的手说:“太子就拜托给三位辅臣和司礼监太监冯保了,你们要好生辅佐太子保守帝业。”三位承受托孤之重的辅臣流着泪离开了皇宫。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驾崩于乾清宫。六月初十,太子朱翊钧继位,次年改元万历。

朱翊钧刚一继位,接受托孤重任的四人就掐了起来,高拱认为要保守帝业必须先把冯保赶走,然后再将司礼监之权收归内阁,而张居正则认为保守帝业不一定非得把司礼监之权收归内阁,只需要跟冯保搞好关系就行了。结果,张居正联合冯保赶走了高拱,随后高仪也在惊惧之中暴毙而亡。这样,当初接受托孤重任的四人就只剩下了张居正和冯保两人。

冯保能被明穆宗选为顾命大臣,自然也不是个一般的太监,他是个有追求的太监。史载冯保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在司礼监任上刻的《四书》、《帝鉴图说》、《通鉴直解》、《经书音释》等,直到崇祯时期,在宫中还颇受欢迎。所以,冯保不仅在赶走高拱上跟张居正是队友,还基于保守帝业的共同志向,在此后的改革中与张居正成为了更加亲密的政治队友。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冯保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猪队友”。

当时大明的危机有多严重,冯保想让皇帝朱翊钧成为一代中兴英主的心情就有多迫切,可是他又觉得自己一个司礼监太监在皇帝面前人微言轻的,只有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才能约束皇帝。于是,他就染上了一个向李太后打皇帝小报告的毛病。

皇帝朱翊钧早上起晚了,冯保去找李太后打小报告;皇帝朱翊钧上课不专心听讲,冯保还是去找李太后打小报告;皇帝朱翊钧贪玩,冯保又去打小报告;皇帝朱翊钧踩到花花草草了,冯保依然要去打个小报告。发展到最后,“(冯保)朝夕视起居,拥护提抱有力,小扞格,即以闻慈圣(李太后)”。

一开始,皇帝朱翊钧在众人的期望下还认为冯保是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中兴英主,对冯保还颇为感激。可是伴随着朱翊钧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对冯保这种喜欢打小报告的行为产生了厌恶,同时也学会了在冯保面前做面子活,“万历皇帝时与小内竖戏耍,见(冯)保入,辄正襟危坐曰:‘大伴来矣。 ”

我们都知道,任何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出现逆反心理及爱面子的情况,可是李太后和冯保却明显忽视了这个情况,尽管皇帝朱翊钧已经十六七岁了,他们还依然将朱翊钧当个小孩子来看待,万历皇帝“见保入,辄正襟危坐”的情形当然没有受到冯保的注意。于是朱翊钧一有“小扞格”,他就去找李太后打小报告,而李太后对皇帝的处罚还是很以前一样“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明史》)”。

这种情况下,万历皇帝朱翊钧心中的不满和怨愤开始积累,而冯保却不管这些,为了能更好的打小报告,他又找到了张居正将万历皇帝身边那些不愿配合他打小报告的宦官统统换掉,张居正出于队友之间的情谊对冯保总是有求必应,“由是保所不悦者,斥退殆尽”。

随着万历皇帝朱翊钧心中的不满和怨恨越积越深,终于出现了前文万历八年发生的那件事。根据这件事的两个细节我们就能发现事情的严重性:

一、万历皇帝朱翊钧醉酒后才敢打冯保的那两个养子,说明他心中对冯保有着深深的恐惧;

二、对冯保的这两个养子“杖之几毙”,说明朱翊钧心中对冯保还有深深的恨。

纵使是这样,冯保依然将已经年满十八岁的朱翊钧视为个小孩子,认为不过是醉酒后打打闹闹而已,所以他又使出了一直以来常用的杀手锏向李太后打小报告。而李太后在得知了此事后,依然是“召上跪而诘责之”,并且李太后为了让皇帝以后不再犯错误还特意命人取来了《汉书·霍光传》。

李太后的本意是想皇帝朱翊钧有些危机感,从而勤勉好学、不惹是生非,以便将来做个中兴英主。可是,朱翊钧却从中看出了另一层意思:冯保之所以敢经常打小报告,完全是因为背后有张居正这个霍光在撑腰。

紧接着,冯保这个“猪队友”又干了两件更加愚蠢的事:

一、联合张居正将近侍孙海和客用给赶走;

二、让张居正替皇帝朱翊钧拟写罪己诏,然后颁示内阁及朝臣。

这两件蠢事干完后,史书中就留下了“上不得不从”和“词过挹损,帝年已十八,览之内惭,然迫于太后,不得不下” 这样两段记载。张居正终于被冯保给连累的“上心颇嗛保、居正矣”。

就这样,皇帝朱翊钧心中埋下了对张居正恐惧的种子,而张居正曾经对他严厉的教导和其它那些让他心中感到不快的事情就成了浇灌这颗种子茁壮成长的水源,当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之时,就该张居正和冯保倒霉了!

其实,不管冯保、张居正,还是李太后,他们严厉对待万历皇帝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他们却又有着相当矛盾的心理:既想把中兴大明的担子压到朱翊钧身上,又害怕年轻的他挑不起这份重担。

基于这样的心理,李太后、冯保和张居正一方面采取过分严厉的手段来督促朱翊钧,另一方面却又告诉朱翊钧让张居正辅佐他到三十岁才能亲政。而万历皇帝朱翊钧只好在李太后、冯保和张居正这种矛盾的心态下渐渐长大。幸亏张居正是在万历十年去世,如若不然,在冯保这个“猪队友”的帮助下,皇帝朱翊钧早晚会将他跟冯保一块给收拾了。

标签: 冯保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史书上称他“才策

  • 妹喜有什么癖好?妹喜为什么被称为红颜祸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妹喜

    当越王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进言说:“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周代的褒姒,春秋的骊姬,这四位古代著名宠妃也被称为“四大妖姬”。古往今来,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

  • 武则天侄女贺兰敏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贺兰敏月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的贺兰敏月到底是怎么死的,很多人也都知道的,那就是在电视剧中这个贺兰敏月反正是被武则天给毒死的,所以真正历史上这个贺兰敏月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看看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历史上的的确确是有贺兰敏月这个人,贺兰敏月也的的确确是武则天的侄女,传言

  • 武则天外甥:贺兰敏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贺兰敏之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贺兰敏之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侄子,但是最后却又被武则天处死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贺兰敏之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最后贺兰敏之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贺兰敏之,字常住,贺兰越石与韩国夫人武顺之子,魏国夫人贺兰氏之兄,武

  • 清朝最后的格格:爱新觉罗.韫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韫欢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但是大家知道清朝的最后一位格格是谁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最后一位格格就是溥仪最年幼的亲妹妹了,她就是爱新觉罗·韫欢。溥仪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经历了风风雨雨1959年12月4日被从阴冷潮湿的囚房中释放的时候当场就泪崩了,甚至额头的青筋爆出,完全没有当年

  • 明宪宗时期内阁首辅:万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万安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能当上首辅的都是精明能干、手段通天的大人物,毕竟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啊。但是成化年间的首辅万安却是一个例外,他这个人十分无能,当了那么多年的官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而且他还很没主见,往往是皇帝说什么,他就跟着附和,和一条应声虫差不多。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唯唯诺诺的无

  • 西汉名将赵充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赵充国战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充国

    赵充国是西汉著名将领,他在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兵匈奴,并立下显赫战功。赵充国一生不仅威震匈奴,还平定西羌,为汉朝走向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等到晚年,赵充国交还官职,也就是退休后,皇帝依然经常找赵充国商谈国事,可见他的能力是非常出众的。赵充国有勇有谋,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那他退休后还能得到重用,其中

  • 西周宗室管叔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管叔鲜

    周文王姬昌与太姒一生育有十子,个个谨遵教诲,从来没有做过违背常理之事,但生在皇室的兄弟,和和睦睦相处的少之又少,今天趣历史小编说的这位管叔鲜便是被亲兄弟所杀。周文王死后,长子伯邑考早逝,次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后来周武王灭亡商朝建了西周,周武王登基后实行分封制,把其中一个管地(今河南郑州)封给三弟

  • 战国时期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歇

    春申君黄歇(?一前238年),在楚国末年时历经两君,使得当时的楚国一度出现了回光返照的现象。本文就简单论述下。(一)入质于秦公元前272年黄歇被作为楚国的使臣,“与公子完入质于秦”。公元前263年,秦昭王欲“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当时,秦将白起早已

  • 清朝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济尔哈朗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当中,礼法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受统治者推崇的。礼法规定,国家如果有重要人物去世,那么皇帝需要停止上早朝来表达自己对这一重要人物的哀思。这样的行为被称为是“辍朝”,辍朝与服丧一样,有着不同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说,如果是皇后薨逝,那么皇帝要辍朝5天以示哀悼。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