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托孤大臣中护军李严生平介绍及评价

蜀汉托孤大臣中护军李严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98 更新时间:2024/2/11 20:19:58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李严不陌生。因为在小说中,这哥们很牛:首先是武力牛“黄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能和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打成平手,这武力值绝对是一流的。其次是职位高蜀汉最牛掰的托孤大臣之一: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

可同时,这哥们的人生结局也实在有点不堪:“废平为民,徙梓潼郡”。翻译一下就是:从副国级干部一撸到底!

那么,李严的一生是如何炼成的?

一、摇摆派李严

大家都知道,刘皇叔一辈子的创业过程,那叫一个颠沛流离!而且自带倒霉属性跟谁谁倒霉,不信你看:公孙瓒、袁绍、吕布、刘表……的下场。

而正因为混的山头多,所以,老刘集团的股东们派系林立,大体分为:元老派、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

那么,李严属于哪一派?嘿,别人好说,但他我们得看经历:

李严最开始的老板是刘表,当时刘表给他的职务是秭归县令,此外,李严还曾在荆州机关担任过办事员。但是,在曹操攻打荆州时,看着形势不妙,李严脚底抹油溜到了四川。到刘璋老板处混饭吃,刘璋对他的任命是省会市长成都令,这就基本算是高级打工仔了。

作为一个打工人,荆州、益州,李严都干过。所以,这么一看,李严就是个典型的摇摆派!

二、有能力的李严

作为摇摆人,李严的屁股往哪一派坐是值得怀疑的。但是,摇摆人李严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他在刘备的麾下,很快锋芒毕露:

建安22年,也就是公元217年,蜀汉的越嶲夷王高定带着一帮少数民族兄弟开始了自主创业。而且业绩非常“突出”,一举围困了新道县。派谁去呢?李严出马,一个顶俩,三下五除二就把高定给赶跑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18年,四川境内的马秦、高胜玩了一把造反事业,别看这俩人名不见经传,可是一旦扯旗造反,也有好几万的规模。而当时刘皇叔正在汉中和曹操玩命,这可真是“前方战事正紧、后院突然起火”,这当口,老刘就是想分兵救援,那也玩不起。就在这“尖峰时刻”,后方留守的李严同志再次闪亮登场:没兵?招募嘛!短短时间内,李严就招了5000人。五千打数万,人数是不是有点少?不,在李严的指挥下,马秦、高胜没玩出一点花来,就被横扫出局。而马秦、高胜的脑袋,则成了李严职场路上熠熠生辉的一桶金!

李严用两次横扫向刘老板证明:李严在,你放心!

不光武功,文治方面,李严也有两把刷子。著名的《蜀科》,就是由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和李严,一起制定的。

武能上马平乱,文能起草《蜀科》。文武双全的这地步,李严在蜀汉集团绝对算是响当当的人物。

刘皇叔临终托孤为啥选李严因为人家确实是个硬茬子!

在个人能力方面,不光刘备对他放心,连诸葛亮也说:“李严在白帝城,此人可当陆逊也。”在诸葛孔明心目中,李严的水平,几乎比肩东吴的一号人物陆逊。

总之一句话,李严相当的有水平!

三、善于钻营的李严

不光个人能力高,李严同志还很懂事!

公元219年,汉中争夺战终于结束,这一战,曹老板无奈北退,刘皇叔扬眉吐气。坐拥汉中和益州,刘大耳朵总算是得到了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个人事业达到了人生巅峰。接下来干啥?当然是称王啊!

在乱世,大家都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可称王那就得悠着点了。一般来讲,谁先称王,谁就死的快,陈胜、袁术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多数造反头子都喜欢“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稳扎稳打。

这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也一样,很多稳妥的企业家都要选择合适的时机IPO上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和充足的准备,很多企业还没能长足发展,自己反而被淹死在资本的浪花之中。

况且,老刘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大旗,如果突然间就自己称王了,那你这杆“兴复汉室”的大旗,不就成了一块破抹布嘛!所以,对于老刘“提前上市”这事,很多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比如赵云就不积极。

不过,赵云们不积极没事,有人积极,比如李严。在老刘“人生得意须尽欢”正高兴的当口,马超、李严等人就上表“劝进”。这可真是,老板哪块肉痒,李严就挠哪块!

四、臭脾气的李严

从个人能力到政治站位,在刘备创业的关键时刻,李严同志的表现都很惊艳。这样的好同志,刘皇叔能不喜欢吗?李严的个人职务也一路从裨将军晋升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辅汉将军、尚书令,并最终成为刘皇叔的托孤重臣。

可是,能力出众的人往往脾气也大,李严就是这样:

李严出任犍为太守时,充分发扬了“要致富先修路”: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以致“吏民悦之”。想象一下,“老破小”,摇身一变“新远大”,谁不喜欢?

只不过,既然盖楼搞建设,那就顺道给自己也搞个建设吧,利用公款盖私房,李严确实这么干过。这就难免有人提意见,比如他的助理郡功曹杨洪就反对李严,而且反对的很正确。可你一个助理能争得过老板吗?争执不下,杨洪一气之下,不玩了辞职走人。

这是个开始,但不是结束:李严后来都督江州,可是在任上,又与属下牙门将王冲发生了摩擦。属下与老板起冲突,吃亏的只能是属下。杨洪就是先例!对此,暴脾气的王冲心知肚明再待下去,指不定脑袋都要搬家。王冲干脆选择了叛逃降魏。

李严的表现,完美印证了一句俗语:能力有多大,脾气就有多大!

五、欲望膨胀的李严

而李严的问题,还不仅限于臭脾气,还在于欲望。有时候,欲望是个好东西,可以催人奋进。可有时候,欲望就是送命毒药了。人的欲望,往往会随着地位的提升而水涨船高,而李严尤其如此。

虽然同为托孤大臣,但其实李严和诸葛亮的差距非常之大:

诸葛亮,丞相,总领蜀汉帝国军政大权,就相当于蜀汉集团的CEO。而李严,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

中都护,类似于今天的中央集团军司令,但事实上此时的蜀汉中央军掌门人是赵云,他李严掌控的只有永安的一点兵力。

一个是实打实的CEO,一个只是有名无实的执行董事,这种落差,对李严来说好尴尬!

面对这种落差,李严当年的锐意进取,已经逐渐转移到如何兑现人生价值上来。

公元226年,李严提出要“裂土封侯”,具体做法就是从益州划出五个郡,另外成立一个巴州,自己出任巴州牧。这目的很明显:大家都是托孤大臣,凭什么你诸葛亮是丞相,还领益州牧,而我李严就不能弄个实打实的州牧当当呢?

而对于这种“分裂”要求,诸葛亮当然是拒绝!

为了加强后方的军事防务,诸葛亮调任李严为江州都督,以方便统领和坐镇后方。但是在江州,李严又玩了一把大工程:在他眼里,原来的江州城真是老破小,必须往大了修,这就是李严修筑大城的事了。不但如此,李严还曾想在鹅岭处将嘉陵江和长江挖通,让渝中半岛彻底变成一个江心岛,可是工程实在浩大,这才作罢。李严修筑大城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气派。

“裂土封侯”不行,不久之后,李严又出了个主意:劝进诸葛亮。当年可以带头劝进刘备,今天就对诸葛亮再来一次劝进:丞相功劳这么大,应该加九锡(九种高规格赏赐),还应该进位称王嘛!

但是,对这种政治小把戏、小陷阱,三国第一牛人诸葛亮怎么可能跳坑!直接回绝:要是真的兴复汉室,你让我加九锡、十锡,都没问题,可现在连“兴复汉室”的边都没摸到,怎么可能提前吃喝玩乐嘛!

屡被打脸,李严和诸葛亮的人生价值观,也就越发的分裂。

到了公元230年,曹真率军进逼汉中,这关键时刻,自然需要一个重量级人物坐镇,除了诸葛亮,李严自然就是最佳人选。可是李严已经习惯了自己装修豪华的江州,去条件艰苦的前线,那是真心不想去!为了不去前线,李严甚至伪造了一封帝国的招降信:诶呀,这个魏国已经准备聘请我去当高管、CEO了。

这架势,就像今天的NBA,比如今年隆多在湖人打出了身价,快船就准备提高报价抢人,湖人能怎么办呢?只能提高待遇进行薪酬匹配啊!

今天的职场如此,千年前同样如此!对于李严的小把戏,诸葛亮心知肚明:那就给你升官,让你当骠骑将军,给你儿子李丰也升官,他来接替你的江州都督。

老子、儿子一起升官,李严这才屁颠屁颠的开赴前线。

六、李严罢官

对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李严在一次次的权术之争中,不断收获个人利益,同时,他的骄横也不断升级!

公元231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严负责后勤服务。

可偏偏,这一年的天气不好,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按说这属于不可抗力,也不纯粹是李严的个人问题,如果李严实话实话,诸葛亮就算不满,也顶多责难几句。

但是,习惯玩弄权术的李严,这次又玩了一把:他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说东吴要进军了,让诸葛亮赶紧退兵。得到消息之后,诸葛亮只能无奈撤军。

回到成都,得知真相之后,诸葛亮肺都要气炸了:自从老刘老板死后,你李严就一直乱搞小动作,不想着公司怎么做大做强,总是给自己捞实惠、搞特供,又是分裂巴州,又是劝我称王,又是什么魏国招降你,还想在江州搞独立王国!你啥时候想过集体利益?

一番话,说得李严面红耳赤、理屈词穷。李严被一撸到底、废为庶民。

七、结语

纵观李严晚节不保的跌宕人生,从曾经的文武双全、锐意进取,到最后的蝇营狗苟、自私自利,甚至无法无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卷化的人生。而也正是这种人生模式,导致李严从人生巅峰跌落到谷底。

或许,在职场上,当我们出发之后,就应该时刻审视自己是否还保有初心,自己是否还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内卷!

标签: 李严

更多文章

  • 南宋常败将军范文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文虎

    宋元之际,出现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将领,他一生屡战屡败,却能官运亨通,而且官职越做越大,居然做到元朝的副丞相,成为南宋降将中官职最高的人!此人名叫范文虎,原来是南宋的禁军将领,一生之中大概只打过一场胜仗,可是这个常败将军,却平步青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是因为范文虎人生中有三位“贵

  • 东汉宗室广陵王刘荆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广陵王

    在古代,皇帝的宝座是最稀缺的资源,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个工作岗位只能有一人担任。但是,有野心的人却并不少,为此皇帝除了担惊受怕以外,通常还会以最残酷的手段捍卫地位。莫说起兵造反,就算是流露出意图,甚至只要被怀疑造反,都是灭门的理由。然而,东汉广陵王刘荆四次造反,居然都得到了宽恕。刘荆是汉光武帝刘

  • 东汉末辽东军阀公孙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公孙度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大家都知道是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各自称霸的局面,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果从一个国家的各方面去进行考核,当时还存在着一个符合国家的条件的政权,就是公孙度的辽东。他的辽东政权前后延续了五十年,相比其他三国也毫不逊色。那么,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呢?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认可他?

  • 李文忠在历史上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文忠

    李文忠,明朝初年的公爵,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曾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洪武初年,他被封为曹国公,在功臣中排行第四,去世后被追封为岐阳王。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投奔朱元璋,初露锋芒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他便跟着父亲李贞到处流浪。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父子俩多次死里逃生。随着朱元璋的名

  • 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张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皇后

    张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妻子,指挥使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张氏被封为皇太子妃。迈上晋升道路后,太子妃张氏没有得意忘形,她对眼前的紧迫局势看得十分清楚永乐帝朱棣不喜欢太子朱高炽,两个小叔子朱高煦、朱高燧对太子之位虎视眈

  • 清朝女科学家王贞仪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贞仪

    在《国家宝藏第三季》当中,有一个金嵌珍珠天球仪,在前世故事中,出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的名字,王贞仪。王贞仪是清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女科学家,这个身份放在现代可能并不少见,但是在古代,可以算是前无古人,那历史上的王贞仪究竟是谁,她是如何成为一位女科学家的呢?王贞仪的丈夫又是谁,她最后为什么会死的那么

  • 夏朝末代妖妃王后妹喜生平介绍及评价 妹喜长相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妹喜

    其实妹喜原名叫妺(mò)喜,但因为这两个字太像,所以有些古籍也会把她叫做妹喜。那在历史上,妹喜的名声并不好,她被称为是“千古第一狐狸精”。不过这样的评价对于妹喜来说并不公平,因为她是带着任务接近夏桀的,而且夏朝的灭亡也不可能全部归结到一名女子身上。网上很多朋友都

  • 正史中的徐庶和杨修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徐庶

    徐庶和杨修,在正史和《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差异较大。按民间形象,俩人都不大讨喜,心不在曹操身上。他们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一个白长一张嘴,理直气壮地吃“霸王餐”,另一个则吃饭的家伙事被没收,让人搞不懂曹孟德为啥厚此薄彼。其实回到正史,就很容易有答案。徐庶的两个形象徐庶的民间形象

  • 关羽的军事才能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

    关羽的军事才能如何?关羽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否则知人善任的刘备也不会让他镇守荆州。刘备集团其实从未得到过完整的荆州,即使是刘备集团在荆州势力最大时期,也不过是占有半个南郡(江陵)、荆南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半个江夏(夏口)。湘水划界时,刘备让出长沙、桂阳、江夏三郡给孙权。到了樊襄战役

  • 北周和亲公主千金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千金公主

    咱们的历史悠久,要把所有的公主都罗列出来,估计是一个大项目,有真正的金枝玉叶享尽荣华富贵,也有假冒伪劣一生悲苦,她们幸福的很相似,而不幸的,却各有千秋。既提到悲惨的,咱就简单说一说个人的看法。要比惨,我列两大项,第一就是婚姻,公主总得出嫁,下嫁本国人士,或下嫁外邦人士,也称之为和亲。嫁本国有点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