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诗人贾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诗人贾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70 更新时间:2024/1/17 9:26:38

贾岛出生贫寒,为了生计选择出家。贾岛为人好学,并且颇具才华,他此后离开自己出生的地方,来到洛阳想要拜见孟郊,但因为孟郊出游所以错过。后来贾岛又前往长安,因为当时长安禁止和尚在午后外出,贾岛因此事作诗一首。韩愈看到此诗后,知道贾岛是个人才,此后两人有了交情,韩愈算是贾岛的贵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在古代十分有名,只是到了现代,了解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1、“诗奴”贾岛

公元779年出生于河北道幽州范阳的贾岛(字阆仙,又名碣石山人),也就是今天河北涿州人。他乃草根出身,虽说自幼喜读诗书,怎奈家境贫寒,便在18岁那年离开家乡开游侠似的漂泊生活。

由此结识了李益、韦执中、诸葛觉等好友,还为之写有《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等往来应和之作。

一晃,这样的穷游便过了十二、三年,贾岛已是31岁,还是没带来任何朝气蓬勃的生机。迫于生计,贾岛便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到京城长安郊外的青龙寺栖生,不仅免费入住,还可蹭吃蹭喝。

不过,贾岛住了一段时间,青龙寺寺规"午时之后,不得外出"又让他很不习惯,便发出"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这等不自由的感叹。

所幸,青龙寺主持对贾岛的诗才颇为欣赏,就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他可以出游获取灵感,以便写出更多佳作。

2、"推敲"的故事

贾岛在一天午后,去拜访住长安郊外的好友李凝。当他好不容易沿着山路去到李凝的住处时,已夜深人静,皎洁的月光像银辉一样笼罩着大地。

贾岛的敲门声一下惊动了树上的小鸟,奈何李凝不在家。诗兴大发的贾岛便即兴吟出一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本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在返回青龙寺的途中,仍不忘打磨自己的诗作,一边苦吟,一边模拟推门、敲门样子,对"僧敲月下门"这一句中的"敲"进行锤炼,一会觉得用"推"为好,一会觉得还是用"敲"妥当。

就在这样苦苦思索的忘我之境下,贾岛的毛驴不巧碰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心想,完了,这次又要倒霉了,怕又要被打一顿拘一夜了。之前就因类似情况吟出"落叶满长安,秋风生渭水"时,撞了京兆尹刘栖楚即触了这样的霉头。

所幸,这次遇上大名鼎鼎的韩愈,贾岛告知实情后,为他搜肠刮肚苦思冥想遣词造句的苦吟精神感动,为之思索了一会,说:"还是用敲字好,毕竟月夜访友,用`敲'礼貌些,`推'则显得有些鲁莽;还有,在夜深时敲门,多了几分声响,这静中有动,岂不更妙?"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便正式锁定,推敲的故事由此流传开来。

韩愈与贾岛"布衣之交"的佳话便成为大唐诗坛上让人感慨万千的一个趣闻。

3、《剑客》与《题诗后》

后来,在韩愈不断的奖掖与资助下,贾岛便还俗努力于科考之路,曾写下有名的《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表达了自己得到赏识渴望实施凌云之志的激动之情。

无奈贾岛时运不济,考了很多年,屡试不中,依旧得不到上帝青睐。

有一年科考,贾岛还是没能高中,心情极度郁闷之下,便去原一道在青龙寺为僧的堂弟无可上人那里诉说衷肠。临别时,贾岛便写下《送无可上人》一诗表意,还在其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句中作了自注: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就是有名的《题诗后》,贾岛将自己作诗追求极致的美感,特别注重字句锤炼的诗风很自然地表达出来。

他为了雕琢精致的诗句,在行坐寝食之际,常陷入走火入魔的状态。由此,贾岛就像戴着镣铐的舞者,所写诗作字里行间犹显出冷瘦硬涩的场景,其"苦吟诗人"的名号便不径而走,亦给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4、悲情一生

但贾岛的一生的确悲情。他直到公元838年已达59岁时,才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科举及第成功考上进士。于是,那年,满怀愉悦的贾岛便去看望还在青龙寺为僧的堂弟无可上人。

哪知,福兮祸兮。这次看望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贾岛美好的事业追求就此打住,他的高光时刻仅是昙花一现,之后便重归坎坷。

原来他在无可上人的僧房里忘我地吟诗时,偏偏遇上微服私访的唐宣宗,他恰好那天去寺里游玩,被贾岛吟诗所吸引,便径直推门而入拿起桌上的诗稿一阅。

被打扰的贾岛看了一眼唐宣宗,还以为是纨绔子弟,便大失风度地斥责他华衣裹服怎懂得欣赏诗作。

唐宣宗冷冷地看了看贾岛,什么也没说就转身而去。贾岛第二天得知自己得罪的是当今圣上唐宣宗时,尽管赶忙伏阙请罪,最终还是为自己的轻狂失礼买了单。

没几天,唐宣宗颁下旨意,将贾岛贬到四川,做了一名小官,长江县主簿,也就是今天的遂宁市大英县县令的秘书这样的不入列的职务。故后世称贾岛为"贾长江",其作品集也叫《长江集》。

唐武宗继位后,即公元840年,贾岛改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同仓参军,同样也是一个不怎么样的小官。公元843年,64岁的贾岛又调任普州司户。然,还未到任,贾岛即病逝,死时,贾岛身无分文,仅留几卷诗稿、一张破琴、一头病驴而已。

贾岛,就这样结束穷愁情绪的一生。

不过,他的苦吟精神却代代相传。晚唐诗人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均十分推崇贾岛,视为偶像膜拜。清人朱彝尊也曾给予客观评价:"浪仙诗虽尚奇怪,然稍落苦僻一路。"

是为记。

标签: 贾岛

更多文章

  • 十六国时期汉赵妖后靳月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靳月光

    昭武帝皇后刘娥,刘聪对她十分喜爱。但昭武帝一生颇为荒淫,刘娥已是他的第三位皇后,刘娥去世后不久,他就搞三后并立,甚至人数最多时,还产生了四后并立。要说这三后并立,一定要说的就是双双被立为皇后的靳月华姐妹了,她俩可是这项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嘉平四年(314)初,刘皇后病逝,刘聪再不见佳人,后宫美女又不

  • 东汉末袁绍谋士田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田丰

    袁绍手底下的军师谋士挺多,但真正能用的大概只有三个人,田丰、沮授、荀谌。这三个人相当于曹操手下的郭嘉、荀攸、荀彧。田丰在袁绍阵营中的水平,大致相当于是曹操阵营里的“鬼才”郭嘉。不过,曹操能够重用郭嘉(郭奉孝),而袁绍却心胸狭隘,容不下自己的谋臣田丰(田元皓)。当然,这也与田

  •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重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按《左传》: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8年;按《史记》: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赵国先祖)、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

  • 春秋五霸之秦穆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

  • 吴国末代国君吴王夫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夫差

    夫差(?前473年),姬姓,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

  • 春秋吴国功臣文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种

    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继续留下为臣,却被勾践不容,受赐剑自刎而死。赴吴请籴粟万石,两年后,拣择精粟而

  • 春秋吴国功臣范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生卒年不详,有说约为楚平王十二年(西元前517年)。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春秋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淅川县大石桥乡至寺湾镇间)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

  • 春秋神医扁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 唐德宗姐妹花妃子宋氏姐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德宗

    宋氏三姐妹作为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一直备受世人瞩目。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也出现过一门宋氏三姐妹,她们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又都被同一位皇帝纳入后宫,并由此缔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一,书香世家宋氏姐妹原本有五人,其中的三妹、五妹由于英年早逝,留下的记载不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只记

  • 曹魏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嵇康

    一、出身背景关于嵇康的出身,向来说法不一。但很多文献都记载,嵇康祖上本姓奚,祖籍会稽,为了躲避仇家,在其曾祖父时期,举家搬迁至谯国,并改嵇姓。而关于改姓为嵇,有两种说法,一说祖上为纪念祖籍会稽,于是将“稽”去“旨”加“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