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蒙古帝国政治家耶律楚材?

如何客观评价蒙古帝国政治家耶律楚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25 更新时间:2024/1/25 15:50:56

封建社会时期,阶级分化严重,身份与阶级决定了一个人所有的可能性,可耶律楚材却打破了这个常规。他身世曲折,本是辽国皇族后裔,家人却在金朝为官。本是金朝重臣,最终却沦为蒙古铁骑下的俘虏。

耶律楚材以俘虏之身辅佐成吉思汗,他的一生看似是个传奇,实则是在一步步迈向深渊。他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异国他乡,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生根。他将一生的荣辱都放在为政者身上,却未曾想过,若他依附的这棵大树倾倒,他又是何种结局?

人与人之间的偏见不会消失,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早已得罪了朝中贵人,故失去依仗后,他的晚年十分悲惨。

耶律楚材是老来得子,他的父亲耶律履六十岁才有了这个小儿子,大喜过望,用术数推算出儿子以后会有一番大作为,于是依照《左传》中“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取名为楚材。

不幸的是,耶律楚材的父亲在他出生两年后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杨氏将他养育成人,教育颇为成功。年纪轻轻就博览群书,不止精通史学,还旁通天文、地理 、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用现在的话说,完全是一个学霸。

成吉思汗初见耶律楚材时说:“辽和金之间素来有深重的世仇恩怨,我打败了金朝,如今也算是帮你报仇了。”

这短短几句话既是试探,也是考验,要是一般人,肯定是行礼感谢,话语中的感恩与赞美滔滔不绝。但是耶律楚材并不这么做,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反而很认真地回答说,我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金朝做官,我们既然做了金朝的臣民,怎么能恨自己的君主呢?

这句话是对成吉思汗一番话的全盘否定,但是得到了成吉思汗对他人品的肯定。

成吉思汗之所以重视耶律楚材,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因为他需要一位金朝旧臣来安抚人心。耶律楚材在金人中地位很高,符合这个条件。

不然你真的以为一番话,就能让成吉思汗喜欢他?凡是君主的赏识,背后都是有精密的政治考量。

成吉思汗是很迷信鬼神之说,他对术数很看重。因为耶律楚材通术数,所以成吉思汗经常去哪里都带着耶律楚材,时不时让耶律楚材占卜一下吉凶。

术数就是包括天文,历法,五行,预测学等知识糅杂在一起产生的古代应用数学方法。

而且古时候人们没有科学意识,术数需要解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所以术数其实还有一些科学知识在里面夹杂着。

说来也是奇怪,史书记载耶律楚材回答成吉思汗的占卜结果都应验了。

比如己卯年夏六月时候,成吉思汗挥师向西,讨伐回朝。在出征举行祭旗仪式那天,雪下了三尺之厚。天有异象必有征兆,成吉思汗心中疑惑,便遣人询问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回应说这个时节是盛夏,下雪就是出现了水气,是战胜敌人的前兆。听此一言,顿时军心大振。

还有一次是庚辰年冬天,天空中惊雷滚滚,如此异象,弄的是人心惶惶。成吉思汗再次询问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回答说:回鹘国将要死在野外之地。上述两个预言后来都逐一成真,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从此越发重视。

元朝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成吉思汗率领强大的蒙古军队南征北战,所到之处如同狂风过境,人人胆战心惊,军队几乎战无不胜。但是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国家,还必须施加政治手段。

蒙古人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政治意识还停留在杀戮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耶律楚材便显得尤为重要,故成吉思汗亲自交代窝阔台说,耶律楚材是上天赐给咱们来帮忙的。

蒙古人生性残暴,若不是耶律楚材费尽心思,苦口婆心地劝元初统治者使用汉法,那元朝的统治就不会这么安稳,那国家便如履薄冰,也许就没有后来元朝的统治了。

元朝初年,朝堂上竟然有官员提出将汉人的土地都空出来,用来放牧。他们不曾想土地是否适宜,百姓是否乐意,哪里有儒家以民为本的样子?这样的统治没几天就得垮台。

耶律楚材听到后,马上就站出来反对。当时正是窝阔台南征金国的时候,耶律楚材提议收税补充军粮,保障后勤补给。窝阔台不懂征收,便将此事全权交给了耶律楚材,他精心安排人选,奏请设立了十路征收课税使。到了辛卯年的秋天,十路课税使都送来了粮食登记的簿册,征发来的黄金,绢帛都陈列院中。

这个时候窝阔台不禁问耶律楚材,金国还有像你这样优秀的大臣吗?耶律楚材则谦虚地表示,金国人都很有才干,自己没什么本事才留在燕京为您服务。窝阔台认为他谦虚,便让他做了中书令。耶律楚材为官期间,刚正不阿,曾拘禁了窝阔台的宠臣杨惟忠,让窝阔台承认错误:“朕虽为帝,宁无过举耶?”

虽然作为金朝大臣被俘虏,但是金子走在哪里都会发光,耶律楚材凭借优秀的术数使成吉思汗刮目相看,又用心辅佐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窝阔台,让元朝统治者施行汉法,防止了他们倒行逆施,为元朝的巩固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保护了许多儒家经典与史籍材料,为历史文化的延续也做出了贡献,是一个传奇人物。

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却免不了遭受世俗的打压,他虽然做出成绩,可他在朝中却是一个没有根基的孤家寡人,耶律楚材看得透政治,看得透民生,却看不透人心。

他在成吉思汗、窝阔台两朝任事近三十年,多有襄助之功。在皇后称制时,他因弹劾皇后宠信被排挤,自此便一蹶不振,最后悲愤而死,享年五十五岁。

他死后,举国悲哀,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众人痛哭。

《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公以其年五月十有四日以疾薨于位,享年五十五。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和林为之罢市,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如泣相吊。

无论什么朝代,都有蝇营狗苟之辈,耶律楚材操劳一生却落得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标签: 耶律楚材

更多文章

  • 溥仪妻子富贵人李玉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玉琴

    福贵人是溥仪的第四任妻子,出生于长春市的一户普通人家,名叫李玉琴。1943年,年仅15岁的李玉琴被送入了伪满洲国的皇宫中,大概是于心不忍,溥仪为其赐号“福”,并且说道:“以后若是遇到什么不吉利的事情,用你的福就可以克住了。”彼时,皇后婉容又是怎么样的

  • 清朝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康章皇后

    在古代的时候,女人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他们很少能够掌握自己的幸福,都是成为一些利用品,或者是牺牲品。有很多的女性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一辈子都非常的不幸福。今天要说的这个女性,她13岁就嫁人,14岁就生下了千古一帝,他的爷爷,父亲跟儿子都非常的厉害,他的爷爷是开国元勋,儿子是千古一帝,老公也是国家

  • 张仲景有哪些著作?张仲景为何被后世尊为“医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仲景

    提到古代名医,张仲景是绕不开的人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生,在当时并不出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张仲景究竟有什么成就呢,他对后世到底有什么贡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成书以来的一千八百年间,倍受历代医家推崇,成就远在后世诸书之上,因而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

  • 唐朝大臣裴光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裴光庭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四子)。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侍中,成为宰相。

  • 唐朝武将程务挺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程务挺

    程务挺(?-684年),字务挺,洺州平恩县(今河北省曲周县)人。唐朝时期名将,东夷都护程名振之子。出身广平程氏,年少随父作战,以勇力闻名,累授右领军卫中郎将、检校丰州都督。调露二年(680年),参与击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迁右武卫将军,册封平原郡公。平定绥州白铁余、突厥阿史那骨笃禄叛乱,迁左骁卫

  • 唐朝名将王方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方翼

    王方翼(625年~687年3月18日),字仲翔,并州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朝名将。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长公主之孙。少号孝童,唐太宗时为右千牛。唐高宗时随裴行俭讨伐李遮匐,为副将,兼检校安西都护,修筑碎叶城。永淳初年(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啜带兵围困弓月城,王方翼率军与其在伊犁河交战,大获全

  • 典韦和赵云谁更厉害 典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典韦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里面的猛将真的是太多了,每个势力都有一些非常强力的猛将,比如说出名一点的五虎上将,里面的每个人都非常厉害。当然除了他们其他很多也是非常的厉害。还有就是这个典韦,真的是非常厉害了。那么在当时,典韦和赵云谁更厉害一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典韦和赵云谁更厉害

  • 如何评价东汉末大臣卢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卢植

    汉末三国时期有许多有名的师傅!如赫赫有名的司马徵,就教出了庞统、诸葛亮、徐庶这些弟子;如名声不显的胡昭胡孔明,教出了后来架空魏国的权臣司马懿;但要说到最牛的老师,应该是这位教出了一任皇帝、一任诸侯,死后连曹操都要亲自跪拜扫墓的牛人!他,就是卢植!卢植少年时曾拜在大儒马融门下学习,由于马氏是外戚豪门

  • 东汉宗室大臣大司马刘虞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虞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司马和大将军一样,都是地位显赫的武将官职。《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韦昭《辨释名》曰: “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大司马掌军,古者兵车一车四马,故以马名官。训马为武者,取其速行也。” 如黄帝时期的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

  • 皇太极的第一任皇后哲哲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哲哲

    孝端文皇后,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与其大妃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全名博尔济吉特·哲哲。公元1599年,出生于科尔沁草原,公元1649年,即顺治六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