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敦肃皇贵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清朝敦肃皇贵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97 更新时间:2024/1/17 6:15:01

康熙乾隆比起来,夹在中间的雍正不仅执政时间没有他们长,子女嫔妃也没有他们多。雍正有过十个儿子,活下来能长大的,也只有五人,女儿中活到嫁人年纪的仅一个,他倒是有不少养子,却和后宫的女子扯不上什么关系了。有趣的是,如此少孩子,分布却不均匀,而是集中生于某几个嫔妃,其中生下最多人的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正如我们所了解,敦肃皇贵妃是年羹的妹妹,《甄嬛传》里面嚣张跋扈的华妃,但是今天笔者想说些不一样的。

一,性格温柔稳重。

年妃是汉人,来自于湖北武昌,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她不同于一般的满人皇妃,别有一番韵味。年羹尧在外屡立战功,架子渐渐大了,做出许多藐视皇权的事情,年妃并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骄傲,反而更加谨慎,一方面她对雍正体贴入微,对皇后恭恭敬敬,另一方面时常告诫哥哥不能自大。

雍正初年对年氏行册封之礼,册文中也说“秉性柔嘉,持躬淑慎”,这是非常大的肯定。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很有可能在年妃活着的时候充当了皇帝与年羹尧之间的缓和剂,因为她一死,年家就倒台了。

二,后宫的生育冠军

《甄嬛传》的华妃不是常年不孕吗?历史中并非如此。

康熙五十一年,胤禛33岁,年氏以侧福晋之姿进入府邸,开始了短暂的盛宠生活。为什么说短暂?因为从出嫁到死亡仅仅经历了13年,她的出生年月没有详细记录,如果以平均秀女年龄16岁计算,病逝的时候还不及30,称得上“香消玉殒”一词。又为什么说盛宠呢?史书当然不会告诉我们雍正有多爱她,却可以从细节看出有多宠她,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敦肃皇贵妃从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元年共计生下四个孩子,一女三男。先不说数量惊人,年份分布上还有个小讲究:注意这11年间,雍正只和她生过孩子。年妃没有入府前,最受宠的是齐妃,共生了三个皇子,但是年妃一来,齐妃再无所出。

2,根据记载,敦肃皇贵妃是死在雍正三年的,在病逝前生了很久的病。迷离之际,雍正长途跋涉从京郊赶回圆明园。《起居注》是记录皇帝日常事件的册子,而就在年妃病逝前五日,只记雍正发过两道上谕,再无其他工作,令人猜测,这五天他都在好好陪伴宠妃。

三,雍正朝首位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的地位高,倒不见得完全依靠宠爱,她身上还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康熙指婚的侧福晋。皇子府上的侧福晋仅次于嫡福晋,高出格格许多,这也是为何有的皇帝原配皇后死了,继承皇后位置的大都是原来的侧福晋。这不,雍正一登基,大封后宫就让年氏做了贵妃,地位仅仅次于孝敬宪皇后,而上面提到过生了三个儿子的李氏,也只是齐妃。

两年以后,年贵妃病重,皇帝下旨封为皇贵妃,这也是雍正朝首位皇贵妃。至于旨意的目的,一是为了冲喜,二是不赶紧下封恐怕她就不在了。

总结:

历史中的敦肃皇贵妃性格应该是比较温柔的,因为不少史料都有记录,她勤勤恳恳地服侍皇后、太后,通过雍正对她的封号、待遇也能感觉到皇帝是喜欢她的,不说有没有“爱情”,这太难下定论了,但也一定不讨厌。《宫》中的“年妃”在遭受背叛以后变得心狠手辣,冰冷无情;《甄嬛传》里的年氏也特别擅长争宠,对眼中钉们说杀就杀。倒不是否定戏剧化,只是在戏剧的影响下人们对年妃误会颇多。

后记:

1,她虽然生下过这么多孩子,但是没有一个活下来的,最大活到七岁,非常可怜。侧面证明了,年妃恐怕身体非常不好,皇子公主们从娘胎带出来的弱症。伤心加生病,早亡也就难怪了。

2,雍正册封她做贵妃有没有年羹尧的影响?恐怕真有。史书记录,雍正登基初期,特别倚重年羹尧,甚至还对他说过“我们就做一对令人羡慕的君臣吧!”,这也是拉拢之意。年羹尧弹劾的人,大多数被罢免,他举荐的人也受到重用,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胤禛为了安抚重臣有待其妹?至于拉拢和宠爱各占多少比例,就无人知晓了。

标签: 敦肃皇贵妃

更多文章

  • 唐朝铁血宰相武元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元衡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力一落千丈,即使是平定后,它遗留下的病根也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唐朝。战乱虽然被平息了,但留下了藩镇割据这一后遗症。整个国家的政令不通,朝廷成了摆设,各地藩王都成了土皇帝。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令唐朝四分五裂的地步,但是也使得朝代的风气稍显颓废。武元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武元衡,

  • 孝淑睿皇后:清朝唯一生下皇帝的嫡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孝淑睿皇后

    立嫡立长,是古代惯用的继承思维。一来,用以弥补“一夫一妻同时一夫多妾”制度下给发妻带来的不公。二来,也是通过宗法制度维系家族平衡。虽然话是这么说,可若真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尤其当我们的考察背景放在状况频发的皇室。纵观清代十一位帝王,嫡子继位是多么难的事?只有一个皇子,生母是

  • 春秋时期晋国太傅:范武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范武子

    公元前592年,晋国中军将兼太傅范武子年老退休,开始在自己家府邸颐养天年。范武子退休后,他的儿子范文子也出仕为官,被晋公封为“卿”,范文子成了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官二代”。有一天,本到了退朝返家的时候,范武子一直不见儿子回来,感到很纳闷,因为这个儿子

  • 西汉丞相:韦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韦贤

    《三字经》中,有“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的句子,背诵过《三字经》的人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它讲的是西汉宣帝时丞相韦贤教子的故事。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 西汉大臣,字长孺,鲁地邹(今邹城东南)人。据《汉书》记载他生性淳朴,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一心一意专注于读书

  • 十六国时期前燕缔造者:慕容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慕容皝

    在金庸《天龙八部》里,慕容家族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大燕皇室血脉。慕容博以兴复大燕为大业,给自己一脉单传的儿子取名为慕容复,就是要提醒自己的儿子复国称帝。而慕容复一生致力于光复大燕,为此,他不惜割舍儿女情长,置江湖规则与国家大义于不顾,坏事做绝。只可惜机关算尽仍是空,不仅复国

  • 明朝开国名将颍川侯傅友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傅友德

    明太祖朱元璋,泰定五年(1328)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参加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元朝末年,朱元璋带领众将士,西战陈友谅、东伐张士诚后,又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出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他在应天府即位,建立明朝,开创了&

  • 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倒戈将军:孟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达

    倒戈,意味着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关于倒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录似乎出于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为王前驱”。倒戈一词就从这时出壳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的激烈较量,促使倒戈成为比较常见的情况了。但是,如果反复倒戈的话,显然会

  • 明朝后期大将:孙传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传庭

    崇祯17年3月李自成率大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在煤山上吊自杀,他留下遗言“诸臣误我”和“大臣皆可杀”。其实崇祯时期猛将如云,如果他能用好这些大将,明朝根本不会亡国。有这么一位大将,他忠诚耿直,能征善战,最后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但是死后却得不到

  • 二战日本法西斯首相:东条英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东条英机

    最近很多人对东条英机比较感兴趣,想重新认识认识一下这个人,那么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吧,就从东条英机是怎么一步一步当上这个首相开始说起吧,感兴趣的你可以跟谁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下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作为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纳粹头子,东条英机这个人的存在感一直不高。这个既没有卓著功勋又

  • 三国时期蜀汉太傅:许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许靖

    刘备称汉中王后,任许靖为汉中王傅,此官职可以说是仅次于刘备。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位许靖名气并不是很大,但他在蜀汉的地位为何会这么高呢?许靖经历十分丰富,他早年因创月旦评出名,后来投奔过多人,等刘备入蜀后,法正认为许靖是个人才,建议刘备将他任命左将军长史。更多有关许靖的经历故事,下面就来一起了解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