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魏无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魏无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42 更新时间:2024/1/18 21:46:53

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五任国君魏昭王之子,第六任国君魏安釐王之弟,魏安釐王二年(前276),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因此魏无忌也被称为信陵君。当时,战国四公子美名远扬,“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虽然魏无忌两次率领合纵联军击败了能够席卷天下的强秦,但他还是没能逆转魏国和其他诸侯国们被秦所灭,自己也郁郁而终,这是为什么呢?

一、礼贤下士,君王猜忌

魏惠王开始,经过魏襄王、魏昭王的折腾,魏国早已不是邻居秦国的对手,甚至在魏昭王十三年(前283),秦国的兵锋已经指到了魏国国都大梁。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魏国出了魏无忌这位人才,“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前来拜在魏无忌门下的士人门客越来越多,最高峰时达到了三千人。贤明远扬的魏无忌显然成为了魏国第一人,看在他的面子上,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已经是日薄西山的魏国,但这一切都引发了魏安釐王的不安。

话剧《虎符》

魏安釐王所掌控的魏国早已不是魏文侯、魏文侯时期能够称霸天下的大国了,因为数年的战争和割地赔款,魏国不仅沦为任秦宰割的三流诸侯国,就连国都大梁都不再安全。这不,魏安釐王在位仅三年,秦相国魏冉就再次率军包围大梁,魏王不得不向父亲和祖父一样割地求和。外有强秦侵扰,内有魏无忌这个最大“隐患”,魏无忌越是表现得贤明才高,就越让魏安釐王忌惮,尤其是当得知魏无忌有门客可以刺探赵王的所思所想后,就越发担忧自己的王位被夺,“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二、窃符救赵,深居避祸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精锐损失殆尽不说,也使得诸侯们再无力阻挡秦国统一的步伐。秦昭王五十年(前257),秦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无力抵抗。因为自己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于是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数次写信给魏安釐王和魏无忌求援,而害怕强秦兵锋再度威胁自己的魏安釐王始终不肯答应,只是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在边境观望局势。魏无忌担心姐姐的安危,而且赵国若亡,魏国就真的能够幸免吗?“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门客侯嬴阻止了魏无忌“羊入虎口”的荒唐行为,并为他谋划窃取魏国的兵符。

在侯嬴和魏王的宠妃如姬的帮助下,魏无忌成功得到了兵符后,假称安釐王的命令自己代替将军晋鄙。虽然兵符验证无误,但晋鄙还是觉得不对,正要拒绝时,就被魏无忌另一个门客朱亥所杀,魏无忌因此掌握边境重兵的兵权。临行前,魏无忌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八万精兵效死力,遂解了邯郸之围。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赵胜亲自到郊界来迎接魏无忌,感谢他挽救了赵国,甚至赵孝成王还想拿出五座城送给他作为封地,“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对于赵王和赵国人民而言,魏无忌是拯救了他们的英雄,但对魏国来说,“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魏无忌的所作所为则是叛变,于是乎魏无忌收起了心中的骄傲,在异国他乡的赵国中越发低调,广受世人好评。在赵国待了十几年,因为贤明有德,魏无忌不仅“拐”走了赵胜,还得到天下士人的来访投效。在认识到魏无忌的大才后,魏安釐王也不放心其留在赵国,愿意既往不咎,还把信陵邑又奉还给,但魏无忌仍没有回魏国的打算。

三、国难当头,雪藏公子

在得知坏了自己好事的魏无忌躲到赵国后,恢复元气的秦国便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国难当头,魏安釐王与魏无忌冰释前嫌,两人再见面时相拥而泣,为了表达自己的信任,魏安釐王以上将军印授予魏无忌,任命他为魏国最高统帅。在得知魏国告急,魏无忌回到魏国后,各国纷纷派出援军。魏无忌挟六国联军之威,大破蒙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魏无忌一时间威震天下。

眼看魏国危机解除,魏安釐王又开始怀疑魏无忌有篡位之心,尤其是当他听说秦国使者来到魏国境内祝贺魏无忌登上王位,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决定临阵换将,剥夺了魏无忌的兵权,也让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宣告失败。心灰意冷的魏无忌没有接受其他国君的好意,而是回到了魏国,也不再热心朝政和魏国的未来,每次朝会都称病,“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沉溺酒色四年后,魏无忌竟然就这么醉死了,魏国失去了最后一根支柱,最终被卷土重来的秦国攻灭。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这位礼贤下士,翩翩风度的魏国公子,赵国爱之,列国重之,秦国惧之,也就只有魏安釐王有眼无珠,在生死存亡之际才想起自己还有个亲弟弟在赵国,而因为忌惮人才两次雪藏魏无忌,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不说,在他和魏无忌同年病死后,仅过了十八年,魏国就成为了秦灭六国中第三个被灭的国家。

标签: 魏无忌

更多文章

  • 明熹宗妃子张裕妃生平介绍及评价 张裕妃为何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裕妃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封建王朝,这是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妃子张裕妃。张裕妃堪称明朝最倒霉的妃子,她在怀孕后,由于没有按时分娩,居然被太监给活活饿死了。这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在明熹宗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奸诈小人,无论是朝廷还是后宫

  • 明朝宗室晋定王朱济熺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济熺

    在明太祖洪武朝后期,大明北方边境上有一对双子星: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和第四子燕王朱棣。兄弟二人一个坐镇太原、一个坐镇北平,除了本府亲王三护卫之外,还分别节制山西和北平都司军事。洪武皇帝一生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在这40个子女之中,最受朱元璋喜爱的无疑是他的嫡长子、皇太子朱标。那么除了太子以外

  • 蒙古满都海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满都海皇后

    满都海生于公元1448年,是蒙古汪古部人,父亲名绰罗克·特穆尔。汪古部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世代姻亲。十五世纪下半叶,蒙古一度陷入封建割据的局面,各部相互征伐。尤其是东西两部经常大动干戈,给蒙古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人民对统一有着热切的期盼。公元1463年,满都鲁(必里克图汗元昭宗的后裔

  • 隋朝将领裴仁基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裴仁基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蒲州河东县(今山西永济市)人。隋朝时期将领,北周骠骑大将军裴伯凤之孙,上仪同三司裴定之子,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开皇初年,起家左亲卫,保卫皇宫安全。参加灭亡陈朝、攻打吐谷浑和靺鞨的战争,屡建战功,授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攻打瓦岗军时,受到监察御史萧怀静

  • 隋朝将领裴行俨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裴行俨

    裴行俨(?619年),字守敬,河东郡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隋唐时期将领,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跟随大将张须陀,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大业十三年(617年),投靠瓦岗起义首领李密,授上柱国、绛郡公。武德元年(618年

  • 唐朝宰相裴光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裴光庭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四子)。 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

  • 如何评价唐朝将领程务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程务挺

    程务挺(?-684年),字务挺,洺州平恩县(今河北省曲周县)人。唐朝时期名将,东夷都护程名振之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广平程氏,年少随父作战,以勇力闻名,累授右领军卫中郎将、检校丰州都督。调露二年(680年),参与击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迁右武卫将军,册封平原郡

  • 唐朝名将王方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王方翼

    王方翼(625年~687年3月18日),字仲翔,并州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朝名将。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长公主之孙。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号孝童,唐太宗时为右千牛。唐高宗时随裴行俭讨伐李遮匐,为副将,兼检校安西都护,修筑碎叶城。永淳初年(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啜

  • 唐朝名将黑齿常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黑齿常之的军事贡献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恒元,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唐朝名将。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黑齿常之初任百济达率兼郡将。唐高宗灭亡百济后,率领民众抵抗唐军。龙朔三年(663年),受招抚降唐。仪凤三年(678年)九月,跟从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征讨吐蕃

  • 西晋名将羊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羊祜的军事贡献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羊祜

    古代帝王最重天子之说,他们往往凌驾于众生之上,要求人人都对自己行跪拜之礼。而史书上记载,有一人被特赐乘车上殿,免于跪拜,他一生都在为收服吴人做贡献,吴人对其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忠贞而坦诚,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曾多次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征辟。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就命他坐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