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英宗复辟后为何杀功臣于谦?

明英宗复辟后为何杀功臣于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42 更新时间:2024/1/26 19:20:13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按江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

大明朝1449年6月,老百姓照平日往常一样过日子,该念书的念书,该卖烧饼的卖烧饼,一片盛世的状况。

但这时紫禁城空中却乌云密布,王后妃子一个个抽泣不停,许多重臣们早已搞好卷着黄金白银带着美妾逃走的打算,皇太后也不知所措担忧没有人养老。总而言之,宫廷里的这些人获得了一个信息,感觉大明要灭亡了,而这一信息却被封禁在朝堂前,连守宫门的岗哨都不清楚。

于谦解救了大明皇朝,皇上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

这一从外边带来的信息是:大明朝年富力强英明神武的皇上被敌军生擒了,变成罪囚。

原本,明英宗御驾亲征蒙古鞑子国瓦剌,领着几十万大明朝虎狼之师,要想踏破瓦刺,造就归属于自身的荣誉,进行明太祖未竟的事业,事成名垂千古,事不了也可以恐吓一下瓦刺,保边境线两年太平。想不到,由于一个宦官也想耍威风,荣归故里,随意更改军队线路,被瓦剌获知明军行迹而在土木堡设下伏击,结果明军全军覆灭!明英宗变成了战俘!

于谦解救了大明皇朝,皇上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

信息传入朝廷,基本上任何人觉得瓦剌会劫持这一超大肉票皇上,随便进到京城,江山移主,朝代更替。

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去,他便是国之栋梁于谦,于谦雄才大略,文可写诗赋词,武能勇冠三军。于谦公开批评了这些重臣十分可耻的逃走个人行为,认为调兵护卫京城。于谦劝皇太后立储君,以绝瓦刺抱有幻想,惩处祸国殃民太监王振同党,以抚臣子恼怒之情。

最终,在于谦缜密的筹备下,京师保卫战获得胜利,讨不上益处的瓦剌悻悻托着英宗皇上回家。于谦扭转局势,扶大厦之将倾,大明江山化险为夷,于谦有重塑大明之功!

于谦解救了大明皇朝,皇上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

于谦扶立新皇明代宗即位,却从来不妄自尊大,一如之前清廉正直,为大明皇朝的安定团结夜以继日、尽心竭力地工作中。代宗也十分信任于谦,朝臣一心,大明一片鼎盛状况。

殊不知在土木堡事件8周年后,也就是公元1457年2月16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斩首示众!原本,于谦刚直不阿,惩奸举贤,惹恼了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而于谦又受代宗专宠,石亨等害怕惹恼于谦,只有仇往肚子里咽。

到1457年,代宗重病,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感觉现在机会来了,这些人协助归国后被拘禁在宫里的明英宗复辟斩获帝位,这样一来拥立明英宗有功功率,享不绝富贵荣华,二来能够借此机会杀掉于谦复仇。

复辟的英宗溢号带个“英”字,实际上也不是绣花枕头皇上!他自然了解是于谦给大明续了命,也了解于谦崇高的品性,并且他不愿让于谦死,石亨等绝对杀不了于谦,但英宗还是愿意处决于谦!

英宗要杀元勋于谦时,老百姓伸冤,百官道歉,连太后也断食议,那么英宗皇上为何一定非杀于谦不行。

其中缘由,不难猜测,首先于谦与代宗朝臣同舟,于谦是忠诚之臣,应当会抵制英宗复辟,并想方设法解救被拘禁的代宗,那样将置英宗于何处?即使于谦早已没工作能力解救代宗,没整体实力抵制英宗,但最少不容易为英宗服务项目,贤臣不事二主,于谦固是贤臣。

其次于谦在明英宗被俘后,不想方设法去解救在瓦剌命悬一线吃尽苦头的英宗,反倒拥立代宗,使英宗完全丢了帝位!而且英宗归国后被代宗拘禁,于谦不得不帮助道歉,并且同意了代宗毁掉英宗孩子皇太子之职,重立代宗孩子为皇太子,那样英宗能不恨于谦吗?

于谦解救了大明皇朝,皇上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

并且干掉于谦,明英宗也是有益处,首先是能够断绝侄子代宗朱祁钰抗拒的几率。代宗必不甘就此被抢走帝位,而于谦是代宗唯一强有力的内援。唯有于谦去世了,代宗便会无抗拒之手!

其次石亨等拥立英宗复辟有很大贡献,既然这些人想杀于谦,还不如反客为主,卖个人情,也可以笼络一批大臣。总而言之,对英宗而言,留于谦有害无利,杀于谦有益无害。因此 英宗必须除掉于谦不行!

标签: 明英宗于谦

更多文章

  • 明朝后期宗室宁靖王朱术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术桂

    明朝灭亡前夕,留下为数众多的藩王,连同王爵以下的宗室在内,人数多达十几万人。除部分人投降清朝并侥幸活命外,绝大多数都被农民军或清军杀害,而主动选择殉国的藩王亦不在少数,他们慷慨赴死、义不苟活的气节可谓感天动地。在这些主动赴死的藩王当中,最后一位离开人世的,正是宁靖王朱术桂。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

  •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王后杜巴丽夫人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巴丽夫人

    说起杜巴丽夫人,这是法兰西王室的最后一名妃子,当她被送上断头台,人头落地的时候,就像是旧制度的火焰熄灭了一样。欧洲18世纪的女性可以说是黄金年代,龚古尔兄弟在他们那本著名的《18世纪女性》一书中就描写道:“在1700至1789年,女性不仅是促使一切动起来的独一无二的弹簧。她是最高级的力量

  • 历代对刘娥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娥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对宋仁宗有何影响呢?刘娥本身是一个卖艺女子,后来成为了第一个临朝的皇后,仁宗继位年幼,她垂帘听政、辅佐仁宗,鼓励宋朝建学校、修水路、铲党派。由于她前

  • 新凤霞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新凤霞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苏州,天津人。著名的评剧演员,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曾饰演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党员。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

  • 刘娥的政治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娥

    刘娥被后世称赞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传说垂帘听政就是从她开始的。终结天书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亲自发起了被《宋史》称作“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长达十余年的“天书运动”,使得宋王朝的朝政

  •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个人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

  • 台湾明郑世子郑克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克臧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康熙派施琅攻打台湾,台湾兵败,台湾第三代延平王、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投降,至此,康熙收复台湾。殊不知,若郑成功的另外一个孙子还在世,恐怕康熙没那么容易收复台湾,这个人,就是郑克臧。关于,郑克臧的故事,还要从康熙元年说起。清朝顺治初年,郑成功北伐南京失败之后,元气大伤,到了顺治十八年

  • 唐朝外戚大臣贺兰敏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642年~671年),字常住,河南洛阳人。唐朝外戚大臣,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外甥,韩国公贺兰安石之子,母为韩国夫人武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年轻英俊,风流倜傥,妄行不法。门荫入仕,起家尚衣奉御,授太子左庶子,迁左散骑常侍、弘文馆学士。出继外祖父武士彟,赐姓武氏,

  • 明朝宗室江川王朱徽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徽煝

    朱徽煝【音mèi】,生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是首封岷王朱楩第三子,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封为江川王。朱楩一共有5个儿子,其中嫡长子岷世子朱徽焲因为诬陷弟弟镇南王朱徽煣,被废为庶人。而朱徽煝的两个弟弟广通王朱徽煠和阳宗王朱徽焟,又在景泰年间因为造反被废为庶人。简而言之,朱楩

  • 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阳石公主

    阳石公主(?前91年)汉武帝女,食邑为阳石。《史记》和《汉书》皆记载她为帝女,未云生母。唐初颜师古《汉书注》云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为皇后卫子夫另外两女,唐中期司马贞《史记索隐》称石邑公主、诸邑公主为卫子夫另外两女。二人记载相互矛盾,皆为孤证,乃一家之言。《史记》《汉书》中可确定的卫皇后女儿只有卫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