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大臣尚书令董允生平介绍及评价

蜀汉大臣尚书令董允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56 更新时间:2024/1/20 5:22:22

董允生平简介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

当时,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

董允的故事

一、早年经历

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今重庆)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此后,刘备夺得益州,继续信任董和。

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名闻遐迩,董和认为他们两人优劣难分。有一次,董允与费祎同往参加许靖之子的葬礼,董和给了他们一辆简陋的车驾,董允觉得耻辱,因此神色不安,但费祎却安然自若。董和知道后,于是认为费祎的德行方面要优于董允。

二、思量秉正

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

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由于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

刘禅经常想要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由于董允坚持不允许刘禅的做法,刘禅也无可奈何,此后变得更加畏惧他。

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三、翼赞王室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杨仪争执再起,互相控告对方谋反。董允与蒋琬都保举杨仪而质疑魏延的行动。其后尚书令蒋琬担任了益州刺史,他上书刘禅,希望能赐费祎及董允爵位、食邑,但董允始终推辞不受。

刘禅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更想擅权专政,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

董允为人恪守正直,从不高高在上,总是礼贤下士。有一次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约定时间游宴,车驾都已经准备好了,而郎中董恢前来拜见,董允马上停下来接待他。

董恢当时年少官微,见董允为他这个下臣而操劳,甚为不安,于是请求离去。

董允不答应:“本来出行的目的就是与志同道合之人游玩畅谈,现在君已屈尊来见,刚要一起好好说说话,却要舍掉此谈,去参加那个宴会,这不合适。”于是便与费祎等罢驾不去游玩了。

董允是怎么死的?

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

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疾转增剧,不能处理国事,朝廷于是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代理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最后于延熙九年(246年)逝世。

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其去世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蜀汉人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

在整部《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

如何评价董允?

诸葛亮: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蒋琬: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

陈寿:秉心公亮,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标签: 董允

更多文章

  • 秦朝方士徐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福

    秦始皇时期,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自山东沿海东渡,传说遍及韩国南部与日本,成为历史上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今已成为先秦史、秦汉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有极为重要性的学术价值。徐福生平故事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

  • 明朝开国名将冯胜生平介绍及评价 冯胜战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冯胜

    明朝开国名将冯胜生平简介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

  • 隋朝皇太子隋世宗杨昭生平介绍及评价 杨昭死后被谁追谥他为孝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昭

    隋世宗杨昭生平简介杨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隋朝宗室,隋文帝杨坚之孙,隋炀帝杨广长子,母皇后萧氏(萧皇后)。开皇四年正月初五日(584年2月21日),杨昭出生于大兴宫。初封河南王,仁寿初年(601年)改封晋王。历任内史令、左卫大将军等职。仁寿四年(604年),转任雍州牧,七月

  • 秦始皇生母赵姬生平介绍及评价 赵姬死后与秦庄襄王合葬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姬

    原为吕不韦姬妾,被吕不韦献给秦国质子异人,于公元前259年生秦始皇嬴政,异人立其为夫人。其子嬴政即位为秦王,她成为王太后,秦始皇统一天下,追尊其为帝太后,与秦庄襄王合葬于芷阳。赵姬生平故事奇货可居秦昭襄王时,在六国之中,赵国与秦国实力相当。赵国在名将廉颇、赵奢的指挥下,两度击败秦国的进攻(阏与之战

  • 东汉重臣种暠生平介绍及评价 种暠政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种暠

    种暠(hào)(103年163年4月2日),字景伯。河南洛阳(今陕西洛阳)人。是仲山甫的后代。最初任县门下史,后为王谌所赏识,将其推荐给其舅河南尹田歆,被任为主簿。被举为孝廉,为太尉所征辟,再举高第。又迁侍御史,受命监护太子,他处事持重,为顺帝所称赞。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三国曹魏权臣晋景帝司马师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师

    晋景帝司马师简介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

  • 蜀汉名将霍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霍峻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崛地而起,拥地自重,天下形成了一种军阀割据的状态,而刘备就是这天下诸侯中的一位。但刘备与那些诸侯不同,相比他们,刘备没权没势没地盘,差了太多。可是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坚持不懈,最后还不是成了这三国的霸主之一。刘备从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叔走到了最后的帝王,这其中的辛酸痛苦,

  • 南宋名将张世杰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世杰

    南宋名将张世杰简介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早年随吕文德征战四方,历任诸军都统制、知高邮军等职。不久后因形势危急,张世杰升任保康军承宣使,带兵抵抗元军入侵,期间互有胜负。随后又先后担任制置副使、保康军节度使、检校

  • 南宋左丞相陆秀夫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陆秀夫

    陆秀夫生平简介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陆秀夫事迹一、初露锋芒陆秀夫三岁的时候,他

  • 袁绍和曹操最大的区别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绍

    袁绍曾经是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但是却在一夜之间倒下成了曹操上位的一块阶梯。伐董成功后袁绍原本最有机会继续担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但是袁绍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袁绍就是用这个理由讨伐董卓的。从另一方面将袁绍也缺乏该有的野心,不然可能也不会三分天下,而是袁绍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可能袁绍和曹操的最大区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