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初三藩之平南王:尚可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清朝初三藩之平南王:尚可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1/15 19:45:33

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分别为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实力不足和明朝原先的疆域广大,所以扶植了三藩,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清朝能够一统天下,三藩自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平南王尚可喜,不仅和吴三桂平起平坐,而且,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尚可喜更是和吴三桂相抗衡。不过,对于尚可喜来说,最终却遭到了软禁而死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曾祖父尚生迁至北直隶衡水,祖父尚继官迁至辽东海州,尚可喜便出生于此。明朝末年,后金进攻辽东,尚可喜跟随父亲尚学礼加入明朝大军。明朝天四年(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尚可喜投入到毛文龙麾下,被收为养孙,赐名永喜。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后来受到后金和清朝重用的将领,很多都出自毛文龙部下。换而言之,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后金(清朝)。

明朝崇祯七年(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四月十日,尚可喜来到盛京,皇太极出城三十里相迎,这样的待遇,和之前的孔有德、耿精忠保持一致。皇太极盛赞尚可喜“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赏赐珍宝无数,旋封总兵官。自此开始,尚可喜开始为后金(清朝)效力。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这就是清朝初期的“三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眷安置于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极极高的礼遇。

明朝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占了明朝都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这意味着明朝的正式灭亡。在此背景下,清朝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尚可喜等三顺王随清军入关,追击李自成至望都。后来,尚可喜与吴三桂随英亲王阿济格延长城而下,占领了李自成侄儿李锦所据的延安,后出武关进兵至湖广、江西,追击李自成余部,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后,班师回朝,奉命回驻海州。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消灭李自成势力的过程中,尚可喜和吴三桂等明朝降将一样,都立下了战功。当然,在李自成之后,清朝还需要消灭张献忠所在的大西军和南明朝廷,这促使尚可喜、吴三桂等人继续获得重用。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顺治三年(1646年),平南王尚可喜与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进攻湖南。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大军抵达广州,一路势如破竹,望风归降。南明永历帝逃亡梧州,这让南明失去了和清朝划江而治的条件。顺治十年(1653年),尚可喜在肇庆打败南明将领李定国,转而平定潮州叛将郝尚久。顺治十一年(1654年)尚可喜于新会再败李定国,巩固了清朝对于广东的占据。而这,自然也为尚可喜镇守广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南明逐渐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尚可喜没有骄傲自大,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清朝削藩的态度。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奏朝廷,请求归老辽东,为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挽留。对此,在笔者看来,早在康熙皇帝下令撤藩之前,尚可喜就表达了主动撤藩的意思了。一定程度上,这无疑是其目光长远的体现。如果清朝真的允许他归老辽东,那么,尚可喜不仅会从日后的三藩之乱中脱身,还能获得一个善终的结局。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尚可喜想要急流勇退,却为当时的形势所迫,没能远离是非之地。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上奏朝廷,请求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是,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而这,不仅让吴三桂不能接受,也直接导致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起兵造反。对于尚之信来说,显然不具备尚可喜的眼光,这也是他最终被康熙皇帝赐死的原因之一。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皇帝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并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对于康熙来说,显然希望尚可喜、尚之信父子能够起到牵制吴三桂的作用,从而为自己调兵遣将,平定叛乱争取足够的时间。但是,在吴三桂起兵之后,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

在此背景下,尚可喜和尚之信这一对父子之间,发生了重要分歧。一方面,尚可喜坚定地站到了清朝这一边,决定用自己的兵力来阻挠吴三桂北上。另一方面,尚之信则发动了兵变,跟随吴三桂起兵反清。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夺取兵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对于尚可喜来说,显然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起兵造反。

最后,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开始,尚之信夺取大权后,就将自己的父亲尚可喜软禁起来了。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被软禁了八个月左右的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临终前,原本一直昏迷的尚可喜忽然强睁眼睛,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说完就去世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尚可喜明白吴三桂等人掀起的叛乱,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也即终究无法改变清朝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在尚之信造反之后,尚可喜只能无奈叹息了。

得知尚可喜被软禁而死的消息后,康熙皇帝深受震动,赐谥号曰“敬”。看看“敬”这个谥号的含义,《逸周书·谥法解》中对此有4种释义: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有的是褒扬工作十分勤勉,每天在岗位上工作时间很长,也有的夸赞行为符合规章制度。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尚可喜来说,“敬”这个谥号是正面的,体现出清朝对于尚可喜功绩和立场的赞扬。

在尚可喜去世后,棺椁暂厝于广州大佛寺,康熙二十年(1681年)归葬海州凤翔山,后又迁葬今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此外,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在三藩之乱平定后,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最终被清朝赐死,这其实是比较体面的结局。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尚可喜有功,尚之信的结局应该会和耿精忠一样,被凌迟处死了。

标签: 尚可喜

更多文章

  • 明朝宗室宁王:朱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权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即开始对他的叔叔们

  • 曹魏后期名将:毌丘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毌丘俭

    毌丘俭(?~255年),复姓毌(guàn)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一带)人。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毌丘兴的儿子。从时间上来看,毌丘俭可以说是曹魏后期的名将。景初末年,毌丘俭配合太傅司马懿,攻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进封安邑侯。从这一角度来看,毌丘俭可以说是司马懿的部

  • 东吴后期名将:朱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异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对此,在笔者看来,和陆抗一样,朱异也出自东吴的武将世家。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一开始,朱异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兵

  • 司马昭正妻:王元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元姬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是不是十分的熟悉,形容一个人的意图路人都知道了,司马昭大家都知道,是曹魏时期的名人,关于他的孩子们大家也有了解,但是很多人呢对于司马昭的妻子却知道的不是那么多,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她是司马昭的妻子,生下六个孩子,她爷爷曾说过一句话多年后应验。司马昭的妻子叫做王元姬,

  • 三国至西晋时期重臣、学者:刘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寔

    刘寔在三国这段历史当中,名气不算特别的高,可能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听闻这个名字。那刘寔是因一事出名,他在邓艾、钟会讨伐蜀汉前夕,成功预测出,倘若蜀国被灭,那邓艾和钟会就都回不来了。听上去有些玄乎,但事实的确如此,难道刘寔真有预知未来的本领?可能过程有些夸大,不过刘寔的确是一个比较有远见的人,有关他的

  • 二战德国发明家:冯布劳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冯布劳恩

    21史记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肯定是人才莫属。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科学成就,全部都要得益于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贡献。在火箭领域,一个堪称领军人物的天才,让人类在科学方面迈进了一大步。这个天才就是纳粹德国V-2导弹的设计者,以及主导了阿波罗计划的天才火箭学家冯·布劳恩。如果你对德意志的历史

  • 民国军事天才蒋先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蒋先云

    蒋先云曾是红透了黄埔军校的一期高才生,“黄埔三杰”之首,他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在黄埔从戎的前后,蒋先云历来都以姣姣者的骄姿,作出卓越的表现的,从而得到乡亲、同学、战友和官兵们的赞佩,

  • 唐懿宗之女同昌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同昌公主

    唐朝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特别宠孩子,对于公主更是溺爱。备受唐中宗宠爱的安乐公主,干预朝政;备受唐高宗与武则天喜爱的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权倾朝野;极受唐懿宗喜爱的同昌公主,她的不幸病逝,牵扯着数百人的命运。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同昌公主的故事。同昌公主的父亲是唐懿宗李漼,母亲是郭淑妃。因为生长在宫中,自幼经

  •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司马错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司马错的战绩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错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

  • 西周兆基之主季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季历

    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太伯是亶父长子,所以按照惯例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国君继承人。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刘 亶父但是少子季历是个非常贤明的人,所以更得亶父喜欢,还有一点那就是季历的儿子姬昌也深受亶父的喜爱。提起季历很多朋友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姬昌想必就很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