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权臣董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东汉权臣董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46 更新时间:2024/1/21 2:31:25

董卓父亲董君雅在担任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时,生下了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别给他们取表字:仲颖、叔颖。

董卓随着父亲的离职而返回家乡,董卓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曾经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后来,董卓回乡耕种,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家,把耕牛杀掉款待众人。羌人首领们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千头各种牲畜赠送给董卓。

董卓成年后,就在陇西郡府担任官吏,负责地方治安。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此时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将董卓推荐入朝廷公府

汉桓帝末年,董卓担任羽林郎。董卓有武艺,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

延熹九年(166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东汉政府。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大概是此时出任张奂的军司马。

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军司马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次年,张奂班师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董卓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

后来,董卓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为某事而被免职。

约在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旧主张奂隐居在弘农郡华阴县,董卓派兄长董擢向其赠送一百匹缣,张奂厌恶董卓为人,拒绝不受。

拜将封侯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六月,北中郎将卢植被朝廷罢免后,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围攻两月余不克。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罢免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获得赦免。

本年冬,凉州发生叛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三辅。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中郎将为副。 七月,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而被罢免。八月,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军区事务,执金吾袁滂为副。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政府军与叛军在美阳县对峙,张温、董卓初战不利。

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姗姗来迟,张温怪罪董卓,董卓还言语冒犯。张温参军孙坚见状,劝张温趁机杀掉董卓,以此立威,张温不许。

十一月某夜,有流星划过天空,光芒照进叛军军营中,驴马都嘶鸣起来,叛军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准备退兵。董卓得知情况后大喜,次日,董卓与右扶风鲍鸿一同出击,大破叛军,斩首数千级。

叛军败回凉州金城郡榆中县。张温派遣周慎率三万人追击,董卓向张温提出领兵接应周慎,张温不许,让董卓率三万人讨伐先零羌。董卓派遣别部司马刘靖率四千人屯兵于安定郡,然后进军,董卓军在望垣县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董卓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之不及。

当初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于右扶风。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观望局势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军重新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拜前将军为副,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

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不听从董卓的建议。

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朝廷也无可奈何,十分担忧。

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这是当时天下第四个州牧,可见地位崇高,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皇甫郦劝说从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于是,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终,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雒阳局势。

四月,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但是不久后何进又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入河南尹。

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

董卓率军抵达雒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入主朝政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在宫内被害,政变爆发。董卓之弟董旻时任奉车都尉,与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

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达显阳苑,打听到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芒山,于是又向北芒山赶去。

在北邙山下,董卓见到了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 众大臣说:“有诏退兵!”迎驾队伍中的崔烈也叫董卓回避。

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接着,董卓又反诘大臣们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

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又伸手去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董卓又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希望刘协能当上皇帝。

原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军队也被董卓收编,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张辽等并州人的军队,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

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将董卓引诱杀害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

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太傅袁隗。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

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绍因此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自比田延年(谁反对就立刻处死),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或作:彭伯群)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

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清朝宗室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弘昼

    说到这个爱新觉罗弘昼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他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但是又有人知道这个人也不简单,也有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吧,看看爱新觉罗弘昼的生平吧,看看这个爱新觉罗弘昼的结局吧,一起来学习学习!1、爱新觉罗弘昼简介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

  • 缅甸女政治家昂山素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昂山素季

    2021年2月1日凌晨,缅甸昂山素季和缅甸总统温敏等一些民盟高层人员被缅甸的军方扣留,此事件引起了世界关注。在去年11月份的大选中,民盟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大选。但是缅甸的军方对于这次大选名表示质疑,并且表示“不排除接管政权”。随后缅甸军方发出通告,宣布收回政权。随后总统府发出

  • 唐朝名将苏定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

  • 唐朝名将程务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程务挺

    程务挺(?-684年),字务挺,洺州平恩县(今河北省曲周县)人。唐朝时期名将,东夷都护程名振之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广平程氏,年少随父作战,以勇力闻名,累授右领军卫中郎将、检校丰州都督。调露二年(680年),参与击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迁右武卫将军,册封平原郡

  • 唐朝名将黑齿常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恒元,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唐朝名将。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黑齿常之初任百济达率兼郡将。唐高宗灭亡百济后,率领民众抵抗唐军。龙朔三年(663年),受招抚降唐。仪凤三年(678年)九月,跟从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征讨吐蕃

  • 唐朝名将李多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多祚

    李多祚(654年707年),盖川(今辽宁盖州市)人。靺鞨族,唐朝名将。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多祚世为靺鞨酋长,后率部归顺唐朝。骁勇善战,参与平定后突厥、黑水靺鞨、室韦及契丹的反叛,屡立军功,迁右羽林军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掌握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神龙元年(70

  • 南朝宋刘裕之父刘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翘

    刘翘(?-?),字显宗,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宋武帝刘裕之父。仕东晋为郡功曹。死后,葬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镇),后称兴宁陵。永初元年(420年)六月,为宋武帝刘裕追尊为孝皇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翘的儿子就是刘裕,刘裕出生时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

  • 南朝宋刘裕之母穆皇后赵安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安宗

    赵安宗(343年-363年),下邳僮县(今江苏沭阳)人,治书侍御史赵彪的孙女,平原太守赵裔之女,宋武帝刘裕的母亲,也是刘裕父亲刘翘的第一任妻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升平四年(360年),嫁给刘翘。兴宁元年(363年),生下儿子刘裕,当日因分娩得病而死,时年二十一岁。永

  • 南朝宋刘裕之继母孝懿皇后萧文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文寿

    萧文寿(343年423年),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侍御史萧亮的孙女,洮阳县令萧卓之女,郡功曹刘翘继室妻子,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继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受禅登基,建立南朝宋政权,尊萧文寿为皇太后。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去世,宋武帝之子

  • 汉朝女辞赋家蔡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蔡琰

    蔡琰,三国时最有名的才女。她留两首诗,另外一个才女甄宓留下一首。但是蔡琰,又是一个残酷的母亲。她抛弃了她亲生的两个儿子。“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她的儿子问她:“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妈妈啊,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