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德国总统兴登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德国总统兴登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23 更新时间:2024/1/20 20:16:08

说起兴登堡,他的一生见证了普鲁士的强大,德意志的统一,德国的强盛,欧洲的始末,霍亨索伦朝的颠覆以及德意志共国的建立以及西忒拉政权的突起。兴登堡的一生就是个传奇,相信历史上没有哪个人的一生会经历过这样一个热闹而又重大的长期历史,像兴登堡这样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出力、罪过主角的人,还能保持荣名的人就更是稀少了。

兴登堡的一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少年时代到六十七岁为第一阶段,从六十七岁出任第八路军总司令直到欧战终了为第二阶段,从七十八岁被选为德国第二任大总统到生命结束为第三阶段。

1、少年兴登堡

兴登堡生于普鲁士东部的波森,其家族有几百年的骑士遗风,他父亲是个少尉军官,母亲是军医的女儿。兴登堡从小就受到普鲁士特武精神的熏陶,立志当个军人。他童年时代体弱多病,经旷课,学习成绩不佳。到了12岁那一年,他秉承父亲的意志,改上军事学校。他在自传里说:

春天的晚上,我那时是个十一岁的男孩,在瓦尔斯达军官学校栅栏门口,我父亲告别。泪水从我眼睛里滚下来,我看见泪落在我的军衣上,忽然想到:穿着这种衣服不准人孱弱,不准人哭。我从小孩的苦痛中作起来,虽然害怕,也就混到那时候的同学当中去了。

军校生活艰苦刻板,整日操练,灌输给学生一套忠君报国的思想。这段时期的生活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当时为了培养忠于普鲁士王室的感情,军事学校的学生有时去王宫实习。1863年兴登堡曾担任腓特烈·威廉四世的遗孀伊丽莎白太后的禁卫。王太后赠他怀表一块,兴登堡对此没齿难忘,每次打仗都要把此表带在身上。他在自传里说到:

我的内心唤醒我去致力于学术,结果一年好过一年;最后竟然给我一个有特别天才学生的名誉,实在是不应得的。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兴登堡率领一个排跟随部队开往波西米亚,参加了萨多瓦战役。3个月后,他随军胜利归来,第一次通过柏林凯旋门。后来他所在的部队第三步兵近卫团移防汉诺威,兴登堡在汉诺威度过了3年。当他在40多年后退役时,选择了这座城市作为永久居住地。有很多人认为他退役是因为当时与德皇不和,他在自传里同样给出了答复:

我在我的军事履历上,达到的地位远远超过我所敢于期望的。目前没有战争,所以我必须给少年人让出路来,让他们上去,这是一种责任,所以我自己提交了辞呈。外面对于这件事有错误的传说,所以我在此明确声明我的原因。

2、兴登堡退役

在他40年的军队生活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记忆和学习的。在担任步兵团长时,他在自传中这样记载:

我很努力在军官团中使他们具有中古骑士的思想,在名誉中使得他们习惯实际作战和严格的纪律;但是除了养成严格的勤务观念以外,也需让他们喜欢勤务和独立自主。

兴登堡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故而训练出了许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领袖,在做到军团长时,他又说:

我总是十分重视部下爱我,因为我把这一点看作服务成绩优良的根基之一。

私以为这句话可当作许多领袖的座右铭。

退伍后,兴登堡在汉诺威市过着悠闲而刻板单调的生活,偶尔出门旅行或打猎,难得读一些书,他感兴趣的作品主要是一些帝王将相的传记和军事论,其中也特别推崇史里芬的《坎尼之战》一书,认为他发展了两千多年前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的杰出军事思想。

3、一战爆发,重新上任

然而命运终究未允许他有太多的安逸,席卷全欧的大战爆发。德皇拍了一封电报问兴登堡愿不愿意重新担任军职,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愿意。

之后,他的盖世英名起于松山,成于马苏尔湖之战。他率领的军队不但完全解决了普鲁士的大危机,还一直追击到俄国的境内。在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

恰恰一年之后,我打了一天的猎,星期日回来。我的汽车被阻拦了,据说因为那里正在举行本城脱离俄患一周年的感恩节,我只得改道走了。

1916年八月,兴登堡被召为德国“野战参谋总长”,相当于军事最高统帅,然而他终于也没有享得什么安逸,他写到:

晚上九点半钟,我们一起去办公室开会。那是每天的最后报告到了,于是我们开始制定各个战线的准备情况……日常工作从未在半夜以前完成过。

1925年2月,德国第一任总统艾伯特去世,国内党争激烈,他站了出来。起初人们都疑心他的当选是暂时过渡(兴登堡曾宣誓效忠皇室),他对皇室的忠心必定可以使他利用权利来做到帝制的复辟。然而他就职时,毫不迟疑地宣布拥护祖国的宪法。

果然,在他九年任期内,从没有利用他的声望和地位作出任危害宪法的行为。尽管他仍旧宣布他忠于皇室,但大多数国民的信任他不会辜负。他光明磊落的态度使得许多王党疏远了他,也是愈来愈多的人民爱着他。

他的最大雄心是用他的声望维持德国的统一,所以他就职之后,多次到各地演说,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忘了你们的党争,同心协力地建设一个统一的祖国!

他在自传中总说他不懂得政治,甚至厌恶政治,但无可非议的,他已做到了比职业政治家更好的一切。这在《兴登堡自传》的末尾,在他表达对国家未来期望时已有了最好的体现:

我在这种信心之中,从手里把笔放下,我坚定地信赖着你们我的人民!!

标签: 兴登堡

更多文章

  • 上古发明家仓颉都有哪些发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西汉宗室鲁元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鲁元公主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元公主

    说起鲁元公主刘乐,虽说一生都过得比较富贵,但也算是很悲催的了。刘乐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女儿,是汉惠帝的亲姐姐以及丈母娘,是吕后捧在手上的宝贝,赵王张敖的正妻。那么为何说她的一生很是悲催呢?结局又是怎样的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鲁元公主吧。1、鲁元公主早年被父亲踹下马车。这件事其实大家

  • 麦克阿瑟和李奇微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麦克阿瑟

    在朝鲜战争中,早在韩美第八集团军被朝鲜人民军赶到了洛东江一线的时候,美军的高层就已经想将李奇微请到朝鲜的意思,想要将当时的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奖替换下来。那是在1950年的8月期间,主要是因为作为巴顿将军曾经的部下,“虎头狗”沃克在战斗中的勇气可嘉,但是机敏程度却远远不够,属于那

  • 朝鲜族音乐学家郑律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律成

    音乐家郑律成是朝鲜人,他生于韩国全罗南道光州,此后来到中国参加革命组织。郑律成因为创作歌曲《延安颂》一举成名,此后他创作了大量歌曲,我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是由郑律成作曲,公木作词的。到了1950年,郑律成决定加入中国国籍,此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实际上了解郑律成的朋友并不多,其实他的一生颇具传奇性质,如果

  • 宋朝爱国将领岳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岳飞诗词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岳飞

    宋朝爱国将领岳飞文武皆通,岳飞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岳飞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岳飞是怎么死的?岳飞的诗歌作品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

  • 汉成帝正妻许皇后生平介绍及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成帝,许皇后

    历史上汉成帝的许皇后是怎样一个人呢?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通过许皇后的个人简介来了解下!许皇后个人简介汉成帝的许皇后,又称孝成许皇后,许氏,出生年代不详,公元前8年去世。昌邑(今山东巨野)人,恭哀皇后许平君堂兄弟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汉元帝刘奭的表妹,汉成帝刘骜第一任皇后。1、册封为皇后

  • 南朝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皇太子萧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统

    萧统(501~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丹阳)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

  • 中国古代和亲第一人刘细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细君

    刘细君,汉武帝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亲的公主。她会有着怎样的人生呢?乌孙公主(?―前101年),名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元鼎二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

  • 如何评价赵丽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丽蓉

    在1999年的春节年欢晚会上,老艺术家赵丽蓉的一曲英文版的《我心永恒》可谓是经验了所有的观众。可又谁曾想到,这是最后的绝唱呢?在这之后的转年7月份,赵丽蓉就因为肺癌晚期去世,享年72岁。赵丽蓉出生于1928年,父亲是评剧团妆容师,她只有一岁时就被当做彩娃子抱上舞台,谁料她未被吓哭反而笑了,也许她天生

  • 鬼谷子王诩生平简介 王诩的主要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王诩是神秘与无所不能的代名词,在历史上他就好像是神一般的存在,只知道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而到底是哪国人则已经无处可寻了。鬼谷子王诩生平简介王诩生于公元前400年,卒于公元前320年,是道家和纵横家的鼻祖,如今我们想要去了解他,也只能从史书上的寥寥几笔中去探寻。在中国的历史上他总是蒙着一层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