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钱穆简介_国学大师钱穆作品有哪些_钱穆胡适不合的原因

钱穆简介_国学大师钱穆作品有哪些_钱穆胡适不合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6 更新时间:2023/12/18 10:50:52

国学大师钱穆

国学大师钱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学者,著书数量众多,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认为历史是贯穿的,他的观点在当时不被人认同,但钱穆用他的坚持赢得了后人的赞同。在学术巅峰时期,由于时局动荡他放弃了学术研究,转而办学,创办了新亚学院,给流亡到香港的学生一个栖息地。虽然有人评论他为了创业荒废学术,导致后期再无建树,但是老先生对于国学的奉献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钱穆旧照

国学大师钱穆创办学院新亚学院,办学中秉持着不牟利原则,坚持用中授课,这些要求体现了他的一颗中国心,当时许多香港学校的老师慕名而来,免费授课,一时新亚学院的学习风气浓厚,吸引了许多学子。

钱穆先生的后半生历程从广州开始到台北结束,并没有划上一个圆圈回到起点,浓烈的爱国之情处处体现在他的教育中,新亚学院的创办体现了这种爱国之情,在民族存亡之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文化薪火。后来与其他两所学院合并,老先生亲自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从中文一词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于祖国的浓厚思念之情。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了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敬,艰苦的办学环境中,以书为伴,用书籍的力量慰藉自己的病体,晚年因病双目失明的他还醉心于教学,参加了多场讲座,他的授课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座无虚席,钱老先生一生奉献,无私教学,令人尊敬。

钱穆作品

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钱穆作品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钱穆旧照

钱穆为讲课所写的讲义《国学概论》,该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了学术思想的流转变迁,因其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被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初学者的必读物品。

《先秦诸子系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该书涉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考辩数篇。是经典的文化著作,对其日后的作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史大纲》是他于抗日战争时期所著的一本通史,这本著作也被视为国史上的经典著作。这本书创作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下,采用大学教科书体例编写,内容简要。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便着手把握时代发展。为当时的中华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文化史导论》是其另一部讲述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本书表面专门论述中国文化,其实也讲了中西方之间的差异。该书著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内战争不断,人心不稳,在这样的背景下,钱穆写下这本书,让国人看清中西差异,这是其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其另一代表作,本书是研究清代学术史的著作。该书叙述了51位学术人物的思想,引用广泛、考证精良。

钱穆还有许多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像《中国历史精神》、《中国学术通义》等等。

钱穆与胡适的对比

钱穆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学者甚至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钱穆还与陈寅恪、陈垣、吕思勉一起被称为“史学四大家”。胡适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

钱穆照片

钱穆和胡适这两位学术大师一直在斗来斗去,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位的恩怨情仇。钱穆与胡适二人的不和,根本原因是在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那个时候,钱穆还没有出道,只是苏州中学的一名老师。有一天,胡适受到苏州中学的邀请前去演讲。来演讲之前,一位叫陈天一的老师向胡适推荐了钱穆,并对胡适说,如果去了苏州中学,一定要见见钱穆。

演讲当天,胡适看到了坐在第一排的钱穆,于是便让他上台就座。当时钱穆向胡适请教两本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因为钱穆自己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这才向胡适请教。但是没想到这个问题胡适也答不上来,整个现场气氛不免有些尴尬。当时出了这么一件事后,胡适由于尴尬下午就离开了苏州,两人之间的不和谐也是就此开始了。

后来钱穆来到了北大历史系教书,这与同在北大任职的胡适就要无可避免的发生正面冲突了。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关于老子出生时间的问题。钱穆与胡适都有自己的看法,两个人都不肯想让,在众人面前争得面红耳赤。但是从这件事开始,两人之间的争论从学术问题上渐渐转移到了人格功击上,这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理喻,毕竟他们二人都是为人师表的人。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历史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他的学术成果弥补了中国历史上的空白,作为史学大师,人们对他的尊重不只局限于他的学士,更为他在国学上的无私奉献而感动。

钱穆照片

钱穆在抗战胜利后经广州去香港,此后再也没有踏上回国的路,由于时局动荡,他不得不放弃了自身学术研究,转而投身教育学中。因为政治原因不能回到祖国怀抱,思乡心切而又忧国忧民的他亲自创办了新亚学院,为流亡学生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新亚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慕名前来免费授课,钱穆亲自创办这所学院旨在为中国培养文化人才,由于不收任何钱财,新亚学院地处香港贫民区,条件艰苦,钱穆以书为伴,用书籍的力量慰藉病体。

钱穆是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家,这位大师用一生办学,当年他在素书楼的最后一课中,提醒学生们,我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一颗爱国之心日月可鉴。六年后钱穆在台北逝世,至死都未能回到祖国怀抱,家人将其骨灰撒到湖水之中,表示先生的魂魄已经归来,令人伤心不已。

终其一生为了祖国培养人才,在自身学识上,多位好友表示如若不是时局动荡,钱穆还能有所提高,这位史学大师用他后半生的心血对发扬中国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一生为国学付出不求回报。

钱穆钱伟长的情谊

国学大师钱穆钱伟长是叔侄关系,两位先生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钱穆先生学识渊博,对于国学的研究没有人能比,钱伟长的名字是钱穆取的,希望这个侄子能够像建安七子中的著名学者徐伟长一样做个大学问家。对于叔父的深厚期望,钱伟长也没有令他失望,在钱穆的熏陶下,钱伟长考取了五所大学,当时也是受叔叔钱穆的影响选择了中国文学系。时局动荡之际,钱伟长深知以技术救国,转而攻读物理,并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

钱穆照片

钱穆钱伟长的情谊深厚,然而却因时局的变化令叔侄二人数十年没能见面,抗战胜利后的钱穆前往香港办学,为流亡学生开辟了学术的新天地,创办新亚学院,却从此再没能回到祖国,直到八十年代,分别了三十多年的钱穆钱伟长才再次重逢。短暂的见面之后又是十余年的别离,这次离开竟是永别,1992年钱穆先生在台北逝世,由于政治原因,不能亲自悼念叔父,唯有写下挽联表达悲痛心情。

如果没有钱穆的栽培,钱伟长的人生又当另作他论,作为长房长子的钱伟长父亲早逝,全靠叔父提携,虽然靠着自身的勤奋考入大学,这其中不乏钱穆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后来几十年的分离,二人都对彼此牵挂不已,钱穆钱伟长之间的深厚情谊已经超越了叔侄,更像是父亲对于儿子的深切之情。

钱基博与钱穆的关系

同一时代的学者之间的交流对于学术的研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像诗人刘禹锡白居易一样,作为好友的两位诗人经常一起对诗,从中激发灵感,迪思想,互相学习。钱基博钱穆之间也是如此,二人在国学历史上的研究给了后人很多启发,他们在教育上的惊人付出也值得我们学习。

钱穆照片

钱基博钱穆都是江苏无锡人,两人因《无锡新报结缘》,经过一番恳谈之后,钱穆和钱基博相见恨晚,二人对于学术上的讨论热烈而又默契。除了学术上的意见一致之外,二人在教育上的观点也惊人一致。

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学院,是当时文化人的聚集地,意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时局动荡之际办学,为流亡学子提供栖息场所,保留文化薪火传人,身处贫民区的学院办学条件十分艰苦,而且学院不谋取私立,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学习,连老师都是义务教学的,在困境中的新亚学院逐渐成长,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学院代表之一。

钱基博在教育上的付出也是如此,在民族危难的时刻,钱基博决心以知识育人,在华中大学度过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在这几十年中钱基博探索出严谨的教学制度,连钱穆都佩服他教学力度够强,两人都极力推崇国文,钱穆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时就立下规定,学校老师授课必须用中文,不能忘记中国。二位学者的爱国之心虽历经数十年依旧能够感同深受。

吕思勉与钱穆的关系

众所周知,吕思勉和钱穆都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学者们将吕思勉、钱穆、陈寅恪、陈垣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作为现代史学大家他们将中国现代史学学脉传承了下来!

钱穆照片

吕思勉,字诚之,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是授教于父母师友,学成后在常州溪山小学执教。钱穆是吕思勉其中一位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吕思勉作为新式学堂的老师在执教时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一次考试总共有四道题,钱穆对于其中一道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不知不觉写了一千六百多字,交卷时才发现还有三道题没写只能空着交卷。等卷子发下时却发现考了个七十五分,吕思勉在后来的回忆中说这是鼓励钱穆,使他能够增加信心。钱穆能成为一代史学大家离不开吕思勉当时对他的这份鼓励,以至于很多年后,钱穆吕思勉的关系依然如师如友,书信往来不断。

时下的学者大多时候会把吕思勉和钱穆拿来比较,吕思勉和钱穆都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大量的心血倾注如此,无论怎么比较两位大师都值得受人尊重。他们都是博览群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专注于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有着涓涓的才华,劲悍的文笔,

花了必胜的心血执着于将中国的历史传承下去。钱穆从十八岁钻研到八十多岁,吕思勉也是耗尽了一生的时光,孰是孰非看来也不是很重要了。

他们那种专一,专注,专重,水滴石穿的执着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标签: 钱穆

更多文章

  • 白居易简介资料_白居易的诗全集_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是著名的唐朝诗人,他的身上有很多故事,一起来看看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老家在太原。白居易小时候就很聪慧,当别的小孩还是在母亲跟前撒娇的时候,白居易就已经熟读四书五经了。而且白居易的父亲过世的早,一直跟随祖父生活。祖父一直很喜欢白居易,时常将他带在身边学习教导。白居易也没辜负他祖父的

  • 清代女词人吴藻字里行间充满对同性的渴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代,词人,吴藻,字里行间,充满,性的,渴望,清代,词人,吴

    清代女词人吴藻,她以另类的写作风格、富于男子气概的做派,在古代才媛中特别醒目。也有学者称吴藻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同性恋者之一”。吴藻吴藻二十五六岁时,曾以杂剧《乔影》(又名《饮酒读骚图曲》),赢得无数喝彩。《乔影》仅一折——“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的谢絮才,遗憾自己身为女子,

  • 笑傲江湖里岳不群好人坏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笑傲江,湖里,岳不群,好人,坏人,笑傲江,湖里,岳不群,好人

    笑傲江湖里岳不群好人坏人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被人称为“君子剑”,可是后来岳不群却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而牺牲自己身边的众人,这样的一名“伪君子”最后的结局是可悲的。那么在小说中,岳不群好人坏人?《笑傲江湖》岳不群剧照岳不群本就是一派的掌门人,他一直自称为正道中人,对于魔道中人十分痛恨,他也有着自己的

  • 坂本龙马主要有什么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坂本,龙马,要有,什么,成就,坂本,龙马,要有,什么,成就

    坂本龙马主要有什么成就坂本龙马是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的一生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他在日本人民的心中地位是很高的。通过坂本龙马成就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日本志士。坂本龙马照片坂本龙马通过改革海军,促进经济发展等行为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之后他提出了还权于天皇的提议,这

  • 关于张衡的电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于,张衡,电影,哪些,关于,张衡,电影,哪些,中国电影,1

    关于张衡的电影有哪些中国电影张衡,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映,主演许还山。电影体现了张衡才华横溢却淡薄名利不重仕途,一心热爱科学执着钻研的伟大精神。张衡电影剧照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伟大天文学家,博学多才,刻苦钻研,为我国天文,地震,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幼年家道衰落,因此接触民间

  • 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怎样,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怎

    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是怎样的在历史上汉武帝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势力都被削弱,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却有了迅速的发展,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这是秦朝时期都没有完成过的丰功伟绩,因此人们将汉武帝统治时期称为汉武盛世,那么汉武帝统治时期是什么时候呢?汉武帝图片汉武帝统

  • 三国名士曹植是属什么生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名士,曹植,什么,生肖,三国,名士,曹植,什么,生肖

    三国名士曹植是属什么生肖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属相是猴。字子建,沛国谯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上有大哥曹昂,战死了,二哥曹丕,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是建安文化的代表。曹植曹植天资聪颖,十余岁便能诵读《诗经》、《论语》等书籍,才思敏捷,下笔成文,曹操极其宠爱曹植。曾是曹操眼里最能

  • 瓜分非洲的历史背景分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瓜分,非洲,历史背景,分析,瓜分,非洲,历史背景,分析,第一

    瓜分非洲的历史背景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欧美国家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同时为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为了发展本国的垄断资本主义,欧洲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各国为了扩展殖民地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只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历史背景之一。瓜分非洲配图于此同时,欧洲已占

  • 张任:刘备想要招拢他他却誓死不答应而被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任,刘备,想要,招拢,他却,誓死,不答应,而被,杀死,张任

    张任是东汉末年刘璋的下属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士。在罗贯中著作《三国演义》中,张任只出场了四次,从六十回到六十四回。刘备进入蜀地之后,张任非常担忧刘璋的处境。张任和刘璋手下的官员们都让刘璋小心刘备,刘璋听完下属的话觉得他们有些大题小做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没有遇到状况,手下的士兵如同

  • 陈阿娇真的曾为爱一掷千金求取《长门赋》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阿娇,阿娇,真的,曾为,一掷千金,求取,长门赋,陈阿娇,阿

    陈阿娇被废后,由昔日的金屋搬迁到了冷清的长门宫,当年有多盛宠,今日的悲哀就有多痛。传说陈阿娇被打入冷宫后,听说司马相如擅长作赋,便一掷千金,求他写下了哀婉凄恻的《长门赋》,希望以此唤回汉武帝,终究于事无补。图片来源于网络《长门赋》是西汉骚体赋文学作品,作者司马相如,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