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阎锡山生平故事简介 阎锡山的故居在哪里?

阎锡山生平故事简介 阎锡山的故居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84 更新时间:2024/1/19 7:59:03

阎锡山简介:阎锡山生平故事有哪些?阎锡山的故居在哪里?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阎锡山简介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清末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的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称帝。民国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长,先后设立公私合办出任山西省长的山西省银行、太原兵工厂等诸多金融机构和军工企业。

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往大连。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1日,他正式创办了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西北实业公司,并出任总理,以实现其亲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1949年4月逃离山西,后赴台湾,1960年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阎锡山生平故事

一、政治

1、保境安民

阎锡山在山西三十多年,一直搞保境安民,尽量不参与军阀混战,为山西重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阎锡山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

对内,阎锡山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推行“六政三事”,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

在阎锡山的管理下,山西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2、自强救国同盟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阎锡山提出民族革命的口号,同意由牺盟会组建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和太原工人武装自卫队,并给予武器装备。

9月20日,根据中共的建议,又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场总动员委员会,组建新军暂一师,以续范亭为师长。

二、军事

1、军事策略

阎锡山认为“人以国分,利害相反,战争以生。战争既不可免,力国家生存计,不能不有所准备”。对于战略、战术、战斗,阎锡山坚持以适当为最高原则。适当原则是阎锡山中的哲学的变体,阎锡山认为在制定战略时要牢牢把握适当原则,做到进退自如,以争取最终的胜利。

阎锡山把国防划分为军事国防和经济国防两部分,主张以经济国防为军事国防的根本,通过经济和军工的自主自立来建立备的军国防体系,真正实现军事上的强大。

2、治军策略

阎锡山在其军事策略的指导下,开始培植自己的军事势力,逐步建立了以五台籍将领为主的嫡系军队。几位五台籍将领如杨爱源、靖国、赵承绶等从底层军官做起,一直到集团军司令,这其中都少不了阎锡山的提拔与倚重。

阎锡山独揽山西军政大权后,开始利用各派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先后进行了四次扩军,晋军由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万余人扩展到了中原大战前的三十万人,真正成为一支盘踞山西的重要军事力量。

阎锡山在发展军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先后成立了军士教育团、学兵团干部训练队、山西军官学校、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随营总校、晋绥军官教导团、山西航空学校、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民兵军官教导团、天才军官学校等军事学校,为晋军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阁锡山从各方网罗技术人才,大力发展军工制造,;成了与沈阳、汉阳兵工厂齐名的太原兵工厂,基本实现了晋军的武器给。问吋乂述成了两北实业公司,为武器制造提供必要的原料。

3、军事工业

阎锡山在军事工业的建设上,思路标新立异,为了使自己的军事实力立于不败之地,阎锡山从人员、技术、管理模式三方面措施来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正是由于其正确的建设思路,山西军事工业才能逐渐强大起来。

首先,重视培养技术型人才。选派优秀的人才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并且不惜重金聘请国外技师来华教课,并参与军事工业建设。他创办的实力工业学校、半工半读,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阎锡山给予他们优厚待遇,这些学生大多成为山西军事工业的技术中坚力量。

其次,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地优化生产技术。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钻研兵器和兵器学的相关问题。如,1924年山西火药厂张凯发明的“凯字号炸药”,成本低,威力大,适用性强。

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给山西军事工业的建设创造了有力条件。阎锡山还根据山西多山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加大炸药弹体,加重炸药药量来增加威力的做法,制成了大号的手榴弹和手雷,专门防守山拗口和制高点。

最后,实行“包工制”,优化经营管理模式。

三、经济

阎锡山推行的“自产、自用、自足”的建设方针。经济上,加强金融建设,推行“物产证券”。“物产证券”的推行很好的解决了军事工业建设资金方面的问题,据可靠统计,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山西的各类债券、借款券等共收集资金高达7000万元。

正是这批资金,不仅活跃了山西金融的发展,而且从资金上支持了阎锡山的西北实业公司,实现了阎自筹资金建设军事工业的目标。

实业上,强调“造产救国”,大力兴办自有企业。阎锡山认为中国国力的衰微的根本原因在于“物力不足”,物质力量的单薄又导致中国的人势无法得以发挥。

他利用孙中山先生的遗训”造产建设、发展实业“和民众对于日寇的反抗情绪,筹建了自己的大型军事工业企业西北实业公司,正是由于这样的实业企业大大地提升了阎锡山的军事力量,同时也给与抗日战争的后勤供给有利的支持。

四、教育

20世纪上半叶,阎锡山在山西大力兴办教育,成绩突出,令人关注,并带动其他各地军阀纷纷投资办教育,从而掀起了军阀办教育的热潮。

阎锡山为了让更多的民众能够理解与领悟其统治政策,一方面大力开展带有政策宣传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则率先推行白话文和注音字母,并采用白话书写文告,以期赢得广大民众对其政权的支持。

20世纪30年代,阎锡山令山西省教育厅将抑制洋货的教育与宣传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他还在国民教育课程中增加乡土教育内容。

为了增加小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感,1928 年晋北平鲁县率先在初级小学中增设乡土教育课程,包括本县沿革、县境、地势、山脉、河流、长城、气候、交通、物产、政区、实业、教育、财政、村政、礼俗等,还附有全县区划表、各区编村表、全县村庄户数及人口表。

此后,阎锡山又下令全省所有国民学校均开设乡土课程。还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禁毒内容。他要求在初小历史课中加入清末鸦片的传入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等内容。

五、思想

1、村本政治

民国十一年(1922年)3月,阎锡山提出“村政自治”的概念。就是希望山西进入“村民自办村政之时代”。

随着“村本政治”的全方位铺开,民国所有的割据势力当中(包括南京的国民政府),除了中共控制的根据地之外,已没有谁的社会基层控制能力能够超越阎锡山的山西。

2、三不二要

阎锡山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

后来阎锡山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阎锡山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

3、六政宣言

民国六年(1917年)10月,阎锡山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

4、用民政治

民国七年(1918年)4月以后,阎锡山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

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六、著作

阎锡山的言论汇编成册的主要有《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阎伯川先生抗战复兴言论集》、《三百年的中国》、《大同世界》、《大同之路》。

阎锡山的故居在哪里?

一、阎锡山的故居

阎锡山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秋,以阎锡山故居为依托,筹备民俗博物馆,1989年河边民俗博物馆(阎锡山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原属五台县),始建于1913年前后,总占地面积33000余平方米。

阎府所有院落均以东为上,以东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是典型的传统布局章法。建筑中街道、小巷、夹道为直道,纵向为正东西,横向为正南北。其最鲜明的特色有四:

一是阎府建筑中有典型的清朝宫殿式建筑,如文沱草庐一进三院,庄重高大、气宇轩昂。

二是传统北方民居,如老太爷府、客房院,朴实典雅、方正气派。

三是依势而筑的带廊窑洞,如西花园南楼、东花园二院南楼等,坚固实用、气势豪放。

四是中西合璧的建筑。总之阎府庄园三十多座院落既严谨有序又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晋北地方风格。

二、阎锡山墓地

阎锡山墓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阳明山永公路245巷32弄里。墓地周围峰峦环抱,茂林修竹,圆冢方碑,坐北朝南,气势非凡。墓前斜坡上,用水泥雕成一个高大的“中”字。取意于阎锡山认为:处事、为人、为政,都要“发于仁,归于中”。

墓园内之墓碑、宝顶,前方层级而上的墓道及后方背山,形成一完整墓园风水形式,贴满墨绿磁砖圆冢独具特色、石碑保存完整、风格独特,与数百公尺远的阎锡山故居的种能洞及红砖屋并列为古迹,相互辉映,共为一体,深具文化资产保存价值。

标签: 阎锡山

更多文章

  • 三国蜀汉将领麋芳的结局如何 如何评价麋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麋芳

    麋芳字子方,生于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随刘备奔波多年,与贺齐突袭蕲春。然而,因为麋芳与关羽之间的恩怨,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杀,但世人大多同情他。麋芳的结局如何在《三国志》中糜芳最后怀着悔意老死东吴。在《三国演义》中让刘备下令杀死祭奠关羽。如何评价麋芳陈寿:私好携贰。李贽:傅

  • 三国蜀汉将领麋芳生平事迹 糜芳和糜竺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麋芳

    麋芳是三国时期的将领,原本和哥哥糜竺一同效忠刘备,然而两兄弟却截然不同。糜竺对刘备忠心耿耿,麋芳却成了导致关羽被杀的关键人物,最终也投降东吴为其效忠。麋芳麋芳生平事迹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人。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

  • 刘备之子梁王刘理生平 刘理的相关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理

    刘理是刘备的儿子,生母不详,与刘禅、刘永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封爵安平王。历史上关于刘理的事迹没有多少记载,他于244年去世,时年不满30岁。刘备之子刘理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章武元年(221)六月,刘

  • 麋夫人是谁 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麋夫人

    麋夫人是刘备的夫人、蜀汉大臣麋竺的妹妹。当时,刘备驻扎广陵,后来麋竺将妹妹嫁给他为夫人,并送了家奴两千、金银等作为军资,让刘备得以重振军队。在《三国演义》中麋夫人最终投井而死。麋夫人麋夫人是谁麋夫人,生卒年不详,东海郡朐县(江苏连云港西南)人,三国时蜀汉大臣麋竺的妹妹。196年-200年间为刘备夫

  • 魏源生平经历简介 魏源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源

    魏源简介:魏源生平经历是怎样的?魏源评价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魏源简介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

  • 聂绀弩生平经历简介 聂绀弩经典诗句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聂绀弩

    聂绀弩简介:聂绀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聂绀弩经典诗句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聂绀弩简介聂绀弩(1903-1986),新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20世纪最大的自由主义者”(周恩来戏语),湖北京山人。曾用笔名耳耶、二鸦、箫今度等。聂绀弩的诗作新奇而不失韵味、幽默而满含辛酸,被称作

  • 林语堂生平经历简介 林语堂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林语堂

    林语堂简介:林语堂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林语堂作品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林语堂简介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

  • 傅斯年生平经历简介 如何评价傅斯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傅斯年

    傅斯年简介:傅斯年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傅斯年?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傅斯年简介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zān],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1909年就读于天

  • 司法部首任部长史良生平经历简介 史良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良

    司法部首任部长史良简介:史良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史良的成就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司法部首任部长史良简介史良(1900年3月27日-1985年9月6日),字存初,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动先驱。在民国时期,她是大上海著名律师,民族救亡运动、争取民主运动的积极投身者,曾因参加并领导抗

  • 茅盾生平经历简介 茅盾农村三部曲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茅盾

    茅盾简介:茅盾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茅盾农村三部曲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茅盾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