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扬州八怪边寿民生平简介

扬州八怪边寿民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16 更新时间:2024/1/22 23:27:31

边寿民(1684年1752年),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清代著名画家。曾考中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出身寒门

山阳边氏是世代书香之家,但边寿民祖与父都无功名,属于寒门。他自幼聪颖,诗文书画,为长者所称,虽境遇困穷,却能坚守寒士清操。据传,他对于同宗富家、同里豪绅,不乐往来,安贫守道,课徒之业,以文字笔墨自适。

早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边寿民20周岁之际,即入学为诸生,但由于他鄙薄章句帖括之文,应乡试而不中式,乃更寄情于诗画。他居住在山阳旧城东北隅梁陂桥附近,远离闹市,清幽静寂,四面环水,芦苇丛生,风景绝佳,入秋尤宜,秋水澄碧,芦花飘白,蓼花透红,游憩其间,此身如在画图中。他有《忆江南·苇间好》云:

苇间好,明浦豁西窗。两岸荇芦侵阔水,半天紫绿挂斜阳。新月到回廊。

苇间好,最好是新睛。寺后菜畦春雨足,城头帆影夕阳明。人傍女墙行。

苇间好,初夏最关情。浅水半篙荷叶出,深芦一带水禽鸣。雨后杂蛙声。

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

倾接文儒

淮人程嗣立(字风衣,号水南,16881744年)工诗,善书画,好交游。家有柳衣园(在城西北河下镇),园有曲江楼,日与文士聚会唱酬于其中。边寿民等经常参与曲江文会,同会者有“曲江十子”之称。“曲江会课”,颇负时誉。边寿民友人中,相交最厚者,周振采(16871756年),字白民,号菘畦,山阳人;陆立(1689?年),字竹民,亦山阳人;时人合称为“三民”。友人史震林为作《三民合记》。《合记》谓寿民“有草亭,匾曰‘莲叶仙舟”,“土阶积苔,座无俗客”。寿民尝谓客曰“俗盖有二:粗俗可耐,文俗难忍。”客曰:“粗俗则易知矣,文亦有俗乎?”寿民曰:“姑举其略:古也而馊,今也而油,赘言若疣,套言若球,佯问若搜,强辨若咻,偷视侧眸,假听点头,足恭意偷,目高气浮,钓名胜钩,刺利胜矛,步如曳牛,坐如锁猴。”边寿民经常出游,甚至长期羁旅在外,在他的诗词中反映甚多,60岁左右曾作一阕自述生平的《沁园春》,云:

自笑鲰生,五十年来,究竟何如?只诗囊画箧,客装萧瑟;瘦驴疲马,道路驰驱。大海长江,惊风骇浪,冒险轻身廿载余。真奇事,却公然不死,归到田庐。苇间老屋堪娱,纵三径全荒手自锄。爱纸窗木榻,平临水曲;豆棚瓜架,紧靠山厨。卖画闲钱,都充酒价,词客骚人日过余。余何望,尽余年颓放,牛马凭呼。

归来定居、建成新屋后所作的一阕自抒情怀的《满江红·苇间书屋》:

万里归来,就宅畔诛茅结屋,柴扉外,沙明水碧,荇青蒲绿。安稳不愁风浪险,寂寥却喜烟霞足。更三城宛转一舟通,人来熟。泉水冽,手堪掬。瓮酒美,巾堪漉。只有情有韵,无拘无束。壮志已随流水去,旷怀不与浮云逐。笑吾庐,气味似僧寮,享清福。

鬻画远游

就经行地域言,扬州、苏州、杭州一带是他常游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他44岁时和雍正九年(1731年)48岁时两度作江汉之行,所以有“楚水吴山都历遍”之句。他还远适北国。他在《柳梢青·雁》中所云“塞北风霜,江南烟树,到处为家”,虽指雁言,亦为以雁自喻。而下文“匹马秋风,孤舟夜雨,人在天涯”则实为诗人自道。就出游时间言,所谓“廿载余”,约指他25岁至49岁,即康熙四十七年至雍正十年(17081732年)这段时期。其间,由40岁至49岁,即雍正元年至十年(17231732年),他的行踪,或游杭州西湖,或在山阳会友,或作江汉之行,或在扬州作客,或在江阴作画,几乎每年都有记载可考。在25岁至39岁,即康熙四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7081722年)这15年间,正当壮盛之年,罕见记载,未悉行踪,如有经年远游当在此际。

就在外活动言,旧时文人漫游四方者,或入幕依人,或访友揽胜,或卖文鬻画。边寿民游览名胜如西湖、黄山则有之,然不甚频繁;受聘入幕,则毫无迹象;“饥驱作客”,卖画谋生,自是他的主要活动内容。然而,人们不能不胸存疑团,出外仕宦、商贾、旅游者多,边寿民何以特别担惊受怕,以致归来定居之后,犹有余悸,深为慨叹呢?康、乾之世,宇内安然,南来北往还较方便,边寿民何以采用“冒险轻身”这样十分严峻的字样,又何以产生自必死而视“不死”为“奇”这样非同寻常的心态?边寿民所云“壮志已随流水去”真相何如?其远行的经历遭际“究竟如何”?

漫游期间,边寿民的画传遍南北,声名日盛。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亲爱新觉罗·胤禛在王府中“张其画四幅于屏”。尝劝边寿民“一游都门,可博进取”。对于封建时代的寒士来说,直接受知于帝王,确实是一条猎取富贵的捷径,清前期以诗或画邀恩宠、备侍从者,不鲜其例。然而,边寿民漠然不以为意,可见他志不在此。约在雍正元年(1723年),边寿民自绘《苇间老人泼墨图》;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又先后请友人为绘《苇间书屋图》6幅。他在待客、访友、出游当中,随时随地为二图征求题词,分装成册。这是他40岁后30年间锲而不舍的一项重要活动。身后,二图先后归淮人屠潢、胡云樵、朱生,后由淮人何楚侯携藏京寓,1979年何君病逝后,下落不明。

标签: 边寿民

更多文章

  • 包拯之子包绶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包绶

    包拯共有两个儿子,长子不幸夭折,小儿子包绶竟然最后饿死街头。包公于嘉祐七年过世,宋仁宗亲自前往灵堂吊唁,当仁宗看到灵前的包綖只是个五岁的小娃娃,衣着打扮极其一般,环顾包家摆设也与包公的身分相去甚远,禁不住一阵鼻酸,为了照顾包公后代,赐与包家许多财物,还钦封包绶为太长寺太祝,并记录在案,在开封的丧礼完

  •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包拯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包拯

    士大夫语曰: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欧阳修: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赵祯: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阴幸也。司马光:①拯进士及第,

  • 先秦异端思想家庄子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庄子

    老庄是中国版启蒙思想道家思潮的产物,属于全世界最早熟和最广泛传播的启蒙思想,无论如何和真正的宗教相去甚远,始终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人文关怀及无数色彩(这不妨碍公羊学派取代黄老学派后黄老在汉末演化为宗教自组织)。每当政情动荡,社会大乱时,儒学思想便失去效用,而道家思想则应时而兴。因为道家并不抱持着冠冕

  • 清朝晚期中兴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rdquo

  • 曾国藩人生经历:十年七迁与组建湘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

    早年经历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

  • 清朝晚期中兴重臣曾国藩的军事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

  • 清朝晚期中兴重臣曾国藩生平大事年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曾国藩

    年表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乡大平村,乳名宽一。1815年(嘉庆二十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1826年(道光六年)16岁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1830年(道光十年)20岁就读于衡阳唐

  • 辽朝开国皇后述律平:断腕太后铁血执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述律平

    述律平(879年―953年),小字月里朵,回鹘(即回纥)族述律部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耶律阿保机即位后,群臣上尊号称她为“地皇后”。916年(神册元年),加称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前往攻击党项,留述律后守其帐。

  • 辽朝宗室名将耶律休哥生平介绍 耶律休哥战绩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998年),字逊宁,契丹族。辽朝宗室大臣、军事家,隋王耶律释鲁之孙,南院夷离菫耶律绾思之子。多智谋,善料敌。大辽乾亨元年(979年),宋军围攻南京(今北京)时,精选五部院军精骑3万人,联合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分进合击,大败宋军于高梁河(今北京市西直门外),解除南京之围。同年,随从都统韩匡嗣

  • 辽朝宗室名将耶律察割生平介绍 耶律察割战绩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耶律察割

    耶律察割(?-951年),字欧辛,明王耶律安端之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侄,辽国宗室。耶律察割擅长骑射。大同元年(947年),因辅立辽世宗之功,被封为泰宁王。天禄五年(951年),与耶律盆都谋反,弑杀辽世宗。不久,寿安王耶律璟诱骗耶律察割前来,将其割肉碎杀。耶律察割擅长骑射,貌似恭顺而内心狡猾,人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