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考证的最长寿的人:李庆远

中国历史上有考证的最长寿的人:李庆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68 更新时间:2024/1/30 5:34:12

庆远简介

李庆远(又名李清云)是中国近代最长寿的人。生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卒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终年256岁。

他在100岁时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200岁时,仍去各地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之一,但其寿命真实性目前还无可靠资料证明。


李庆远长寿秘诀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长期服用黑豆、马齿苋、芹菜、金银花、山楂、绿茶、海藻、菊花等,其命名为“百草长生方”,以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

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三通”是长寿所必须的。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茶的养生及药用已载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而花枝茶具体出处不详,史料记载应出自湖北;《本草纲目》记载决明子具有清热泻火、明目的功效;荷叶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罗汉果具有润肠通便、清咽润肺的功效。


李庆远传奇人生

清代有位百岁寿星李庆远,他生前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延年益寿。”李庆远一生遵此“妙诀”,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他非常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缠绕)。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他根据圃翁(古代一位善于养生的老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所谓慈,即仁慈、慈爱,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物不损人,一片慈祥之心。这种慈祥、仁爱的快乐心情,足以抵御各种灾害,自然就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养其天年。

所谓俭,即节省或节制之意。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防止产生事非;俭于交游则可择友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可免除烦恼和困扰。凡事省得一分,则受一分之益。

所谓和,即和悦之意。君臣和则国家兴,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此为至祥之道也。

所谓静,就是清静、静、安泰之意。也就是说身不过劳,心不轻动(胡思乱想)。神伤甚于体伤,“神之不守,体之不康。”

李庆远在讲到自己的起居饮食时说:“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李庆远最后告诫说,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标签: 李庆远

更多文章

  • 武周时期宰相李昭德生平介绍 李昭德评价及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昭德

    李昭德担任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进拜内史,因为打击酷吏而遭来俊臣怀恨在心,于697年陷害他谋反,但不久后来俊臣也下狱,两人于同一天被斩首示众!来俊臣李昭德的故事军中被殴据《资治通鉴》记载,薛怀义征讨东突厥时,曾因军议与长史李昭德发生矛盾。他竟然不顾李昭德的宰相身份,挥拳便打。李昭德惶惧之下,请罪不已。

  • 武周时期宰相李昭德是怎么死的 李昭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昭德

    李昭德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名门陇西李氏丹阳房,与初唐名将李靖同一支。他担任宰相,打击酷吏,但最终遭酷吏诬陷,被武则天斩首。李昭德李昭德是怎么死的武则天执政时期,施行酷吏政治。李昭德倚恃皇帝信任,独揽朝政,经常意气用事。李昭德的跋扈行为也引起很多朝臣的不满。后来,长上果毅邓注写了一篇《硕论》

  • 武周时期宰相李昭德生平简历 李昭德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昭德

    李昭德出身陇西李氏,早年以明经入仕,担任过御史中丞、夏官侍郎、拜相、内史等职,担任宰相期间打击酷吏,力保李唐皇室的继承之位。李昭德简历李昭德(?-697年4月27日),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刑部尚书李乾祐之子。李昭德出身于陇西李氏丹阳房,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御史中丞、陵水县尉、夏官侍

  • 西汉大臣郑当时生平介绍 郑当时的子孙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郑当时

    郑当时别名郑庄,是郑桓公的后人,西汉时期的名臣,官至右内史、大农令、汝南太守、大司农等职。郑当时位列九卿,为政清廉,时人称“郑庄推士,天下翕然”。郑当时郑当时是谁郑当时(生卒年不详),字庄西汉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县人,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汉武

  • 清朝学者崔述简介 崔适和崔述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学者

    崔述生于直隶大名府魏县,是清朝考古辨伪学家、著名学者,他的代表作为《考信录》。崔述的疑古思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汉学和东洋史学影响重大,后来也引起了胡适、钱玄同等人的兴趣。崔述崔述简介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府魏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举人。历任上杭 罗源知县等。清朝著名的辨伪学者。著

  • 清朝学者崔述的影响力 对崔述的相关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崔述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曾以举人入仕,担任过罗源知县。他的疑古儒学在百年之后受到学界关注,引发了对古史与经学研究的新热潮,虽然不那么科学,但也有它的学术价值。崔述的影响力崔述的疑古思想因在当时无益于科举,固难流行,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汉学和东洋史学影响重大。在日本的刘师培将这些讯息传回中国,引起胡适、钱

  • 清末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权力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德海

    有稍微看过清朝历史的人都会有疑惑,为何安德海和李莲英这两个宦官能够在清朝呼风唤雨呢?他们两人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吗?据悉,他们一个过分张狂一个小心谨慎!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1911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

  • 唐朝书法家郑虔生平介绍 郑虔的妻子儿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虔

    郑虔别名郑广文,字趋庭、若斋、弱齐等,生于郑州荥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胡本草》《天宝军防录》《峻岭溪桥图》等。郑虔郑虔介绍郑虔(691年-759年),字趋庭(又作“若齐”、“弱齐”、“若斋”),郑州荥泽

  • 女真族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布喜娅玛拉

    布喜娅玛拉,说到这个名字估计很多小伙伴们都非常的陌生了,她是清朝初年女真族的第一大美女,是努尔哈赤深爱却得不到的一位女子。布喜娅玛拉也被称之为叶赫老女或是东哥,她的出生就注定了她的一生都是政治婚姻,在11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亲作为政治联姻的工具嫁人了,一生当中出嫁7次,最终与努尔哈赤是有缘无分。努尔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辽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人(今山西省朔州)。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三国志·张辽传》中曾提到张辽“本聂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