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福州三大才女"之一庐隐的生平简介

"福州三大才女"之一庐隐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73 更新时间:2023/12/21 2:08:03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与萧红苏雪林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5月4日,庐隐生于福建闽侯县。庐隐降生的当天,外祖母去世了,母亲因此认定她是一颗灾星,把她交给一个奶妈去喂养。三岁时因为得了极重的热病,被奶妈带到乡下抚养并很快痊愈。父亲当了湖南长沙知县时,她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六岁),父亲在长沙去世,母亲带着她来到北京外祖父家生活。到北京的第二年,她因母亲厌恶,不得入学,但却拜了没有进过学校的姨母为师,开始蒙教育。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庐隐九岁,被送到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慕贞学院去读小学,信仰基督教。她在那里时脚长了疮,几乎使她成了残废;后来肺管破裂,又吐血不止。病好了,她同大伙去作礼拜,并在美国人朱太太的引导下皈依了宗教。

朝被推翻以后,庐隐在大哥的帮助下,第一次开始练习作短文,并在她的拼命用功下考上了高小,不久之后又考取了师范预科,走上了求学之路。

曲折求学

1912年,庐隐考入女子师范学校,时年十三岁,开始了她的少女时代。

到了三年级,她的兴趣一天天趋向文学,那些多情善感的小说,尤其适合她的脾胃,在学校还得了一个"小说迷"的绰号。

1916年,庐隐中学毕业,因当时没有女子大学,别的大学又不开女禁,所以暂时不能继续升学。在母亲和表哥们的活动下,她被北平公立女子中学聘为体操、家事园艺教员,但她对于家事园艺一窍不通,因此春假过去,便悄然辞职,结束了她最初的教学生活。

1917年,应在安庆省立安徽女师附小当校长、原北京慕贞学院同学舒畹荪女士的邀请,前往安庆任教。半年后,觉得在安庆的生活无趣,庐隐回到了北京,在母校校长的推荐下,她到了开封任开封女子师范教员,但那里环境腐败,流弊积年,守旧的教员视言论激烈的庐隐为名教反叛的危险人物,备受排挤的她熬到了暑假,返回北京。

1919年秋,庐隐考进了该校国文部,作旁听生,经过学期考试后,升为正班生,暂时结束了使她感到厌倦的教员生活。

在学校,她被选为学生会的干事,积极做些社会工作。为了福建的问题,她被女师大选为福建同乡会代表,到北大、师大开会,这是她第一次同男人合作,后来又被选为几次大会的副主席和一个刊物的编辑。庐隐和十几个志趣相投的人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社会改良派。

坎坷爱情

少女时期,庐隐在舅父家里认识了一位表亲林鸿俊。林鸿俊向她提出结婚,而她的母亲和哥哥觉得他太没深造,家又穷,因此拒绝了他。处于叛逆期的庐隐被母亲和哥哥的作为激起了一腔愤懑,于是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我情愿嫁给他,将来命运如何,我都愿承受。"母亲深知庐隐倔强的性格,只好答应,她签了字,接受母亲的条件:大学毕业后才能举行婚礼。大学期间,受"五四"时代新思潮的影响,庐隐废寝忘食地东奔西跑,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她发现同她订婚的表亲林鸿俊思想平庸,同她想的不一样,走的道路不一样,担心婚后的平凡生活将毁了她的一生,庐隐主动提出要求,解除了婚约。

1923年夏与有夫人的郭梦良南下在上海一品香旅社举行了婚礼。婚后庐隐发现她理想的婚姻生活和婚后的生活实际完全相反。在不佳的情绪和家庭琐事中沉浮了半年之后,庐隐又继续努力她的著作生涯,写出了《胜利以后》、《父亲》、《秦教授的失败》等短篇小说。

1925年7月,她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

1925年,郭梦良因肠胃病一病而逝。庐隐孩子,送郭梦良的灵柩回乡安葬。她在郭家居住时无法忍受婆婆的恶毒,庐隐便带着孩子从福建漂泊到了上海。在福州,她写了《寄天涯一孤鸿》,《秋风秋雨》和《灵海潮汐》等短篇和散文。

1928年,庐隐认识了比她小九岁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一位乐天派的青年诗人李唯建。

1930年秋,两人结婚。他们东渡日本,寄居在东京郊外。《东京小品》便是她旅居日本所写的小品文,原拟二十题,但只写了十一篇,都在《妇女杂志》上发表过。

后回到杭州,寄居西子湖畔。那半年,她写了一部十万字的长篇《象牙戒指》短篇集《玫瑰的刺》。

1931年夏天,离开杭州到上海,由刘大杰介绍,庐隐进工部局女子中学,又开始了口耕生活。她一面教书,一面写文章,在《申江日报·海潮》、《女声》、《时代画报》、《前途杂志》和《现代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先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地上的乐园》和《火焰》。

不幸离世

1934年5月,庐隐因难产手术,开刀后流血不止,高烧不退,遂于13日11点20分逝世于上海大华医院十四号病室,年仅三十六岁。

庐隐一生清贫,度日艰难,没有任何财产,只有几部比生命还宝贵的作品。为了慰藉庐隐的在天之灵,李唯建将她的全部作品放进棺内,让她毕生心血的结晶永世伴着她。

标签: 庐隐

更多文章

  • 戚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戚夫人

    戚夫人是个楚楚动人的美人,她能歌善舞,温柔体贴,在刘邦身边小鸟依人,让刘邦不得不爱。反观吕雉,独立自强,杀伐果断,强势得不像一个女人。更为关键的是,吕雉青春不再,刘邦对她自然也就“色衰而爱弛”了。刘邦宠爱戚夫人,冷落吕雉,喜欢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不喜吕雉之子刘盈。吕雉与刘邦之父

  • 明朝名将李如松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如松

    李如松生平简介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万历二

  • 明朝晚期将领宋应昌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应昌

    宋应昌(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字时祥,号桐冈,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生有异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剑客,天生豪杰。个人生平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授绛州知州。历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

  • 今川义元是怎么死的?关于今川义元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今川义元

    从天文十六年(1547)秋开始,义元开始了他的三河攻略。天文十八年(1549)三月六日,松平广忠被部下加茂郡广濑城主佐久间九郎左卫门的刺客岩松八弥刺杀,年二十四岁。由于松平的幼君竹千代(即后来的德川家康)还是织田信秀的人质,义元深恐松平家臣团倒向织田一边,于是决定将松平重臣全部集中到骏府,除冈崎城以

  • 今川氏辉:骏河今川家第八代家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今川氏辉

    今川氏辉(1513年1536年)是镰仓新罗八郎源义家一系的名门望族,骏河今川家第八代家督。父亲是今川氏亲,母亲正室寿桂尼。“东海道第一弓取”、第九代家督今川义元为其三弟。永正十年(1513年)、骏河今川家第7代家督今川氏亲之长子。大永五年(1525年)元服。大永六年(1526

  • 日本"战国第一猛将"本多忠胜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本多忠胜

    本多忠胜(1548年3月17日~1610年12月3日),日本战国时期至江户初期之武将,大名。上总大多喜藩初代藩主、伊势桑名藩初代藩主。忠胜系本多氏宗家初代。德川氏重臣,忠义骁勇、武勋彪炳,历数德川三杰、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因勇武过人,被织田信长称作"花实兼备之将",被丰臣秀吉称作"日本第一

  • 日本德川三杰之一神原康政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神原康政

    榊原康政(1548年-1606年6月19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的武将和大名,上野国馆林藩初代藩主。德川氏重臣,江户幕府成立后,为十万石谱代大名。康政流榊原家初代当主。幼名为于龟、龟丸。通称小平太。德川三杰、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将之一。人称"刚毅大将"。与本多忠胜同年生,被人合称为"德川双壁之

  • 丰臣五大老之一毛利辉元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毛利辉元

    毛利辉元(天文22年1月22日(1553年2月4日)-宽永2年4月27日(1625年6月2日))安土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前期的大名、丰臣五大老之一、关原合战中西军总大将(被拥立)、长州藩第一代藩主。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之孙,大膳大夫毛利隆元长子,其母为内藤兴盛之女。毛利辉元幼名幸鹤丸,号幻庵宗瑞,通称

  • 三国魏国大司马曹真之子辅政大臣曹爽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爽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曹叡卧病时,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齐王曹芳即位后,曹爽又被加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

  • 明末抗清名将张春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春

    崇祯元年(1628),兵部尚书王在晋轻信谣言,弹劾张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王在晋再弹劾张春通阉党克军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张春被劾无实,乃释之。崇祯三年(1630)正月,永平失守,起任张春为永平兵备参议。张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