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收复台湾第一功臣施琅生平生平介绍及评价

清朝收复台湾第一功臣施琅生平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91 更新时间:2024/1/21 2:36:40

施琅拿下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郑成功庙拜祭。一是对郑氏父子功绩的高度肯定,二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攻打台湾并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统一和百姓幸福着想。他的祭文这么说:“自从南安侯入台,台地始有居民……所以忠朝廷而报父兄之职分也……公义私恩,如是则已。”

当年,他再次降清,的确是私人原因,郑成功一名下属得罪他,他借故将人给砍了。他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郑芝龙的手下,当年随着郑芝龙一块降了清。结果,这事惹恼了郑成功,不仅将他的父兄诛杀,还使他再次投靠了清廷。

当时,清廷对于台湾的态度很含糊,满人毕竟不了解中国的千年来历史,对于台湾的地位和战略意义没有任何概念。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太遥远,隔着那么一大片海域,太难管理了。但是,施琅心里却非常清楚,若是放弃台湾,就是将那一大片海域拱手让人,且带来的不仅仅是丧失海域治权问题,更多的则是军事上的被动。

当时,施琅有个有利条件,他的大舅哥潘湖叟黄锡衮是分管兵部的东阁大学士。所以,他的对台立场得到了大舅哥的力挺,使得大家对台湾的看法也渐渐更加理性,这才为后来收复、治理台湾奠定了基础。

而这时的台湾,也由于郑氏家庭矛盾,已经出现了人心散涣。

都知道,郑经的儿子郑克臧是私生子,这事当年闹的动静很大。本来,郑成功是想废了这个儿子,但当时郑经在厦门一带,他的手下都拥护他。据说,郑成功的英年早逝还和此事有关。此外,郑克臧很得郑经的喜欢,为人聪慧,做事很有章程,在郑经生病后,便是他来管理事务。

只是郑经还有一个儿子郑克塽,是正房所生,所以,他的岳父心中就有了想法。于是,在郑经去世后,就将郑克臧给毒死了,然后,拥立郑克塽。

那这时他多大呢?

11岁。

这个年龄就是被人拿捏在手中的傀儡。

此外,这个岳父做事不仅专断,还很贪,没谁愿意让这样的人领导自己,所以,大家的心就开始散了。

施琅一直密切关注台湾情况,他觉着这是个时机,且这时台湾又在对外用兵,于是,上奏朝廷赶紧将台湾收回。

不过,清廷派出的官员赴台招抚没有成功,所以,施琅便接二连三上奏朝廷,不能让对方有时间壮大自己。

此外,他还说:自古对于负隅抵抗的都是剿灭。并分析了台湾的兵力,人员不过2万,船兵大小不过200号,他们依仗的是大海。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从福建水师和陆师等兵种中挑出精锐人员2万,就足以攻下台湾。他认为,对于台湾,不能一味招抚,还得武力配合,且越快解决越好。

不过,那时的康熙还没有完全掌握大权,鳌拜等人在朝廷有相当的话语权。所以,他们认为:海上打仗太难,哪天来阵大风,没准将船都刮没了。因为,这些满人没见识过海上作战,只会按照自己的幻想去界定。于是,施琅的这些用心良苦都被否决了,还将他的水师官职给抹了,让他待在北京宿卫,这时间就长达13年之久。

但是,施琅不会放弃,他相信自己会有被用的一天,他每天做的事就是关注风潮信候。而这时,“三藩”之乱被平定,鳌拜这些人也被康熙剔除了朝堂。于是,朝廷中有大臣旧事重提,使施琅官复原位,为福建水师提督,这其实,就充分的表明了康熙的态度。

第二年,施琅率部攻克在澎湖的郑氏军队。此后,他一边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一边开始招抚工作。

面对这种情况,郑克塽也明白,战与不战,结果都一样,还不如降了。

当施琅读完他的祭文后,郑氏官兵以及当地百姓无一不感动,能将大义和私人恩怨分的如此分明的,古今能有几人呢?若是施琅心中报仇之念占据主位的话,他应是对郑氏后人不会太手软,但是,他很清楚,国家利益永远第一。

康熙得到捷报后大喜,对施琅一顿封赏,在他去世后,还给其修祠纪念,后人也纷纷树碑赞扬他的事迹。因为,老百姓都清楚,若是台湾不平,这块地方就不会太平。于是,就很朴素地表达出了他们对施琅的褒赞,至今,这些碑坊让一代代人都记着他曾经的付出。

其实,评价施琅,更应站在一个历史高度去看他,若是纠结于他和郑氏的那些恩怨,只会让这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变得黯淡。

因为,台湾一直就是中国的,以康熙的伟略作风来看,他迟早都会收复。

此外,在施琅任职台湾期间,清政府对于是否把台湾留在清朝版图上,更是产生了争执。其中的原因是:清朝对于海岛的管理没有经验,认为管理台湾是劳民伤财的事,但施琅却不这么认为。当时,他带着百姓筹措的资金,到京城一个个说服王公贵族,最终,让台湾留在了清朝的版图内。

由此可见,这件事才是施琅一生最大的功绩。

标签: 施琅

更多文章

  • 隋末梁朝皇帝萧铣生平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铣

    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萧铣命齐王张绣进攻驻扎长沙的董景珍。在梁国里,张绣应该算是军事能力最高的将领,最初巴陵起兵时,张绣也是骨干之一。不过,作为地理上靠近中原的沔阳人的他,可能和董景珍等不是同乡,因此在当初的巴陵军官团中,他是比较独立特行或者较为遭排斥的一位吧。萧铣称帝后,张绣主要将精力放在南

  • 唐高祖妻子太穆皇后窦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穆皇后

    太穆皇后窦氏(569年-613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女性历史人物,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之女,母为襄阳公主宇文氏。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聪慧刚毅善于书学,仁孝有礼,颇有才华。早年入宫抚养,得到舅父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疼爱。嫁给唐国公

  • 南明将领晋王李定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定国

    话说,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就此灭国;但和历史上的西晋、北宋王朝一样,忠于明王朝的文武大臣们,并没有放弃;他们逃往了南方,在他们的拥簇下,明朝宗室在南方重新建立了政权,所以此时的淮河以南在名义上仍属明朝,史称南明。整个南明存在了18年,但在这18年中,南明上下不仅没有团结

  •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惠文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惠文王

    赵国的真正强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时期开始的。话说这赵武灵王在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修筑“赵长城”后,为了专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位给儿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据记

  • 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攸暨

    武攸暨(jì)(663年712年),女皇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天授年间,封武士让为楚王,封武攸暨为千乘郡王。赐爵实封三百户。封其兄武攸宁为建昌郡王,唐朝驸马。为武则天之堂侄、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一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是侄子武

  • 唐朝将领“剑圣”裴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裴旻

    唐朝将军裴旻有着“剑圣”之称,感觉能拥有这种称号,一定是天下公认剑术最厉害的人。据记载,裴旻活动于开元时期,他曾镇守北平郡,参加过多次对外战事,立有战功。据说李白就曾拜裴旻为师学剑,不过此说法缺少佐证。唐文宗时期,裴旻已经成为“唐代三绝”之一,因此世人

  • 春秋战国神医扁鹊的生平经历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扁鹊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扁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扁鹊年轻的时候当过旅舍的管理者。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寻常的人。来往了十多年后,长桑君才叫去扁鹊私下交谈,并“口传心授”医道之法。长桑君还拿出他怀中的药交给扁

  • 西汉酷吏主父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主父偃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朝主父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君子是国君之子,后引申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小人呢,则指的是身体长大了,但心理仍然没有成长,还是小孩子心态的人。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讲的是,两者面对不同境遇转换时,呈现出不同的外在表现,君子是舒畅安宁;而小人容易骄傲自满,自我膨

  • 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良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初十八元功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建国后,除了裂土封王8人,还封侯143人,又根据功劳大小排了十八元功(首功)侯。这十八人分别是: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敖、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鲁侯奚涓、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安

  • 北魏皇后冯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冯润

    冯润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的皇后,这位皇后的人生可谓是精彩无比,先是把自己亲妹妹皇后的身份踩下去,自己上位成皇后,又在后宫之中独享皇帝一人恩宠,或许觉得太无趣,又与他人通奸,最后还能与皇帝合葬。冯润是冯太后的侄女,比丈夫辈分要大,但是年龄却相近。483年冯太后为小皇帝元宏选妃,年仅十四岁的冯润和妹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