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国作家马奈生平经历 马奈代表作特点赏析

法国作家马奈生平经历 马奈代表作特点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92 更新时间:2023/12/8 14:41:43

马奈简介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 - 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

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2014年11月5日,他的《春天》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得3320万美元。


马奈生平经历

一、早期教育

爱德华·马奈(1832-1883)是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印象派领袖。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有的法官家庭,青年时当过海员,后进入学院派画家库图尔画室学习。

马奈对社会和政治没有什么兴趣,他的全副心思都集中在艺术上。他不盲从地跟着老师,因而受到了他的伙伴的欢迎。

之后按照学院派的规矩,临摹古代画家的作品。他经参观卢浮宫,他游览过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和荷兰,这些都帮助他获得了造型艺术的良好造诣。

马奈虽厌恶学院派,但也不喜欢如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Courbet,1819-1877)这样的学院反对派。他把自己的全部经验和技巧,全都用于以其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和表达他所描绘的现实。

不仅如此,现实对于他,仅仅是创造另一种他自己尚未明确认识到的事物的根据,这另一种事物便是艺术。但独特的个性使无法容忍学院派的那种僵化与虚假,他说:“每当我走进画室,总觉得好像是走进了坟墓一样。”离开画室后,他到各地美术馆临摹和研究前代大师们的作品。


二、成名

1863年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画引起了世所罕见的轰动,不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方法都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学院派原则相悖。

它直接表现尘世环境,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绅士画在一起,画法上对传统绘画进行大胆的革新,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的色块,这一切都使得官方学院派不能忍受。


三、争议

1865年展出的另一件作品《奥林匹亚》同样以其离经叛道的艺术形式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遭到了评论界和新闻界的猛烈攻击,被咒骂为“无耻到了极点”。

以左拉为首的进步作家和青年画家们则为马奈喝彩。 左拉说:“马奈将在卢浮宫占一席地位。”这场争论使得马奈名声大,一批年轻画家聚集在他周围,他们受马奈新颖画风影响,努力探求新的艺术风格与手法,被当时人讽刺为“马奈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印象派,马奈无形中成为这些印象派画家的领袖。

马奈以其强烈的绘画敏感性和其典范性的作品,使他所处时代的绘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883年4月30日,马奈病逝。马奈这一名字出典于拉丁题铭Manetetmanebit,意思是:“他活着并将活下去”。


四、逝世

爱德华·马奈死于1883年4月30日,死于梅毒和风湿病。这种疾病导致疼痛和局部瘫痪。 他的左脚因为坏疽被截肢,手术11天后去世,年仅51岁。

1883年,马奈被埋葬在巴黎的帕西墓地。参加他的葬仪的人非常多。

爱德加·德加说道:“马奈要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伟大。”

1890年,“奥林匹亚”一画被以募捐方式买下并赠送给国家。并把这幅杰作陈列在卢浮宫。可是,这种承认已经迟了,人们即便没有这种承认也早已知道,马奈的作品是属于不朽的艺术作品之列的。

马奈代表作赏析

一、《吹短笛的男孩》

《吹短笛的男孩》,又称吹笛少年,1866年,160x98cm,布油彩,巴黎奥赛博物馆,爱德华·马奈。法国《吹笛少年》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

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曾在这幅《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虽然现在看来,这幅画给人带来的震撼并未见得有多强烈。

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幅画的好处恰恰在于叛逆,不合当时的礼教。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个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说明。而且马奈画的时候非常快,完全变革了以前的画法!当时官方沙龙展的评委们都不愿意收这幅作品,谁又想到100多年后,这幅画市值8亿人民币。

这幅画表现一个皇家卫队的年轻轻骑兵正在吹短笛,是一种声音尖锐的木制小笛子,用于引导士兵投入战斗,笛子的名称成画的题目。由一儿童在画家的画室里扮演的乐师占据了画的中心位置。

他清楚地显现在色调细微变化的灰底色上,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画家在他的肖像画中常常使用的这种中性的不可触知的背景,是受黄金时代的西班牙画家,尤其是贝拉斯克斯和牟利罗的迪,马奈不久前去马德里旅行期间,对他们大加赞扬。

由于想让被画对象看起来是孤立的,避免造成这是在游行或军事训练现场创作的印象,马奈没有加进任轶事性背景成分。孩子、服装及短笛构成画的惟一主题。画是在画室的光线中完成的,这一点从投到地上的短影可以得到证实。

马奈很早就参军了,是一名水兵,他以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个孩子兵,为因画画需要而穿上的这身行头感到骄傲。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身由红、黑、白、金色装饰的完美军服和短笛的金色金属套上。用白色布带束住的乐管在男式紧身短上衣的深色呢绒上和裤子的茜红色呢上闪闪发亮,短上衣上饰有铜钮扣。紧束孩子的上半身的布带形成一道亮光,与白色的鞋罩相映衬。

只有孩子的脸和手有生气,与有点僵硬、看不出细节的侧影形成明显的对照。马奈的同时代人指责这缺少厚度,处理过于简单,像是厄比纳尔城印出来的天真的民众像。背景与人物之间没有配景,也没有联系,这些也使人物显得不真实。

人物用大色点处理,很像扑克牌上的人头像和日本的铜版画。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普遍受到好评,这幅画是马奈对很少被印象派画家画的军队主题的一个无视传统观念的挑战。


二、《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无疑是马奈所曾画过的一幅最富于幻想性的作品。在这幅画上,他运用了他所拿手的光的表现效果,来创造站在柜台后面的女郎四周的幻象气氛。

女郎面朝观者而立,但丝毫也不显得静止。装饰物、酒瓶、花瓶中的花,赋予了女郎的面貌以纯粹梦幻似的神采。这种效果借女郎身后的一面大镜子被无限扩展开来。镜子里可以看到女郎同顾客谈话,还可以看到坐在酒吧间各餐桌上的许多顾客。

这一切全都是朦朦胧胧地表现出来的,使人似觉置身梦乡。以如此梦幻般的光影来再现现实,这是无论在马奈之前还是在马奈之后都没有人做到的。女郎形象的诱人之处正是在于:她使人们觉得她就是许多幻影之中的一个,这个幻影却充满着迷人的妩媚。

他在自己一生的最后几年里用色粉画了许多风姿绰约的妇女肖像,在这些肖像上既没有着重于他的风格特点的表现,也没有展示其印象主义的明暗效果,而只是满足于一般的欣赏感觉。

维多琳·默兰是印象派画家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也许是19世纪最著名的面孔和身体。在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中,默兰或裸身躺在床上,或裸身坐在两个男人之间,目光坚毅、淡定还夹杂着些许傲慢,俨然不是被看者,而是一个以反维纳斯的姿态注视着观看者的色情故事的女主角。

1862~1874年间,马奈至少有九幅画以默兰为模特,但即使在《女人与鹦鹉》和《铁路》这样的非裸体画作中,默兰依然以惊人的坦率的目光凝望着世界。

三、《奥林匹亚》

《奥林匹亚》完成于1863年,1865年5月在沙龙(官方展览会)首次展出,但立刻遭到媒体挑衅的批评,乃至于被封杀,而马奈也被迫逃往西班牙尽管这之前很多人都画过裸女。不难理解,封杀的理由就是因为默兰被看为看的注视表情颠倒了人们的性别政治。

默兰在不当模特后也尝试绘画,甚至跟马奈在同一沙龙展上展览过画作。1903年,她还成了法国艺术家协会的一员。不过这个生活淫乱的下层妇女,后来沦为酒鬼,她在绘画上似乎没能取得大的成就,其全部艺术工作也不见于同时代人的文字记录。默兰,湮灭在历史的幽暗部位。

默兰的形象逐步浮现出来了。她并非职业模特,她的脸部表情惯于瞠视世界,这也正是吸引马奈的地方。她边做模特边上绘画课,开始为杂志画插图,然后尝试架上绘画,并于1876年把自己的自画像“年轻女子的半身像”送沙龙展出,签名是“维多琳·默兰,马奈的学生兼模特儿,曾为《奥林匹亚》的模特儿”。

原来,奥林匹亚并不是她的真名,而这次她需要以真名示人,并通过马奈获得身份认同。这张画曾于1930年拍卖。

据调查,默兰经常出入艺术家聚居的蒙马特区酒吧,跳舞、酗酒,人们称她为“诱惑者”,但她却是个同性恋者。1879年,她完成“16世纪纽伦堡的布尔乔亚”巨幅画作。就是这张画与马奈的画同时参与了当年的沙龙展。


四、《白色牡丹花》巴黎1832-1883

在印象派画家中,马奈被人看作是最伟大的静物画画家,尤其是花卉画画家,他生前主要有两个时期都在画花卉,即19世纪60年代中期和他一生的最后时期,由于病重,不能画大幅画,他便转画静物,因为这样便于找原型。

他对画花卉的兴趣产生于在博物馆学习期间,而他去博物馆的目的是竭力探寻古代绘画大师的秘诀。他在他妻子的故乡荷兰旅行期间,研究表现花、水果和珍贵餐具的17世纪弗拉芒画家们的那些表现手法十分细腻的作品。

这些东两摆在一块白色的台布上或地毯上,让人想起节日大餐和与西方的礼拜有关的菜肴。静物正如传统所定义的,从未被降低为对实物的简单模仿,而总是表达隐含的哲学思想或宗教思想。

很多荷兰的画中出现完全成熟的花和水果,它们在堆积的材料和颜料下坍塌了,还常常与其他凋谢的花或被虫子吞食的水果并排着。实物的短暂的美只有通过画家的画笔才能够长久保留下来,提醒人们死亡的境遇。

1864年马奈有了丰富的参考材料,画了一系列表现牡丹的画,牡丹是他喜欢的花,但是很难画,因为它凋谢得早,花瓣雨一般地骤落。画家画了第一幅画,画中他把达到不同成熟程度的花放在一只花瓶中,这样表现牡丹从花蕾至花瓣凋谢的生命的周期。

他又以同样主题画了一幅较小的画,画中只有两朵牡丹花,放在整枝剪旁,整枝剪子的出现令人想到剪下来的花是肯定要死亡的。

画家选择的深色背景使轮廓朦胧的白色和粉红色的花瓣的娇弱得以烘托出来,画是用画笔挥洒而成,笔蘸的颜料多而浓,有质感。简明地放在花的周围的绿叶丰富了辅助色点的组成,把花的主题固定在画的左上角。

这些数笔画在布上的花,是画家献给自然主义先驱,他的朋友,也是库尔贝的密友,作家和艺术评议家尚弗勒里的,以表达对他所做出的有利于现代绘画的斗争的敬意。


五、《酒馆女招待》

在其印象派朋友的影响下,1870年后马奈放弃了深颜色和传统的主题,采用浅色系列,并对来自当代生活的主题感兴趣。

在这些主题中,咖啡馆占有重要地位。整个19世纪,是巴黎咖啡馆的盛世。咖啡馆的种类不同:酒店、啤酒店和为消费者提供歌舞表演的咖啡音乐厅。画家们在画室工作一天后,会去那里喝杯酒,抽抽烟斗,谈谈艺术或听听流行歌手的热门曲目。在那里他们有时也遇到一些模特儿。

其实,咖啡馆是人员混杂的地方,社会各阶级的人都在那里出现,即使有单身女子(卖淫女的同义词)光顾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与同时代的人一样,马奈经常光顾他所在区的咖啡馆,不管是考究的还是普通的。这些地方还给了他几幅画的创作灵感,他是巴黎蒙马特山丘脚下的赖赫兹罗芬咖啡歌舞厅的常客,他现场作些表现咖啡厅顾客和后边演出场景的速写。

然后,他在画室里绘成一大幅画,他对绘成的画不满意,于是把它分切成两块。接着又住另一块布上画同样的主题,这便是奥塞博物馆的这幅画。该画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三边都被切割,只有右边原封未动。

为了表现咖啡歌舞厅里人满为患,烟雾弥漫,人声嘈杂的景象,画家将人物拉得尽可能的近,他们主要是五类人,代表经常出现在这种地方的各个阶层:一个女招待,一个身着蓝上衣的工人、一个资产者,人们只看见他头的大礼帽,一个妇女,一个女歌手。

他们的面孔都被故意截去一部分,目的是给人一种这是自然一瞥所见或任意截断空间的快镜照片的印象。女歌手的身子只有一半,即使其他印象派画家,尤其是德加,也运用这样的手法,这仍然让人觉得怪异。

除了女招待注视着观众,其他人的目光都投向女歌手那清晰地出现在舞台上的半透明的侧影。画家这是通过画中人物的目光来安排画面空间,以使画的前后景之间有一个相向联系。

画中的人物像是给压平了。惟有女招待的面孔、啤洒杯、烟斗、黑色帽自子、分枝吊灯在整个有点朦朦胧胧的构图中清晰可见。

为了使咖啡歌舞厅的气氛活跃,使灯光耀眼,马奈采用一种快速和刚劲有力的印象派画家的笔法,用平行或交叉笔法着色,这样的笔法不会留下任何勾勒轮廓的边线。

这幅画是马奈对表现现代生活场景的绘画感兴趣的特别见证,德加和雷诺阿主要就是描绘这样的场景。

标签: 马奈

更多文章

  • 法国作家莫奈作品赏析 莫奈和梵高的区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莫奈

    莫奈简介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

  • 明朝朱元璋发妻马皇后是怎么死的 马皇后葬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皇后

    马氏作为朱元璋的发妻,在他创造帝业的岁月里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故而深得朱元璋敬爱。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马皇后死后,葬于明孝陵,“孝”字取自于她的谥号“孝慈高皇后”。马皇后马皇后是怎么死的1382年(洪武十

  • 马皇后救朱元璋的故事 怎么评价马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皇后

    孝慈高皇后又称马皇后,本名不详,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也是他最爱最敬重的人。在朱元璋创业的日子里,马氏不离不弃,与他同甘共苦,所以赢得朱元璋的敬重,就算干政也从未不满。马皇后马皇后救朱元璋的故事马氏的义父郭子兴有两个儿子,忌恨朱元璋,于是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图谋反叛。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郭子兴的儿

  • 明朝开国名臣军师朱升的子女后代介绍 朱升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升

    朱升是明朝开国谋臣,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世人称其为“枫林先生”,他因为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闻名。他的墓地设计也与这九个字相关。朱升朱升的子女后代长子:朱异。次子:朱同,字大同,号朱陈村民,又号紫阳山樵,安徽休宁人。朱同文才武略,

  • 明朝朱元璋侄子朱文正为什么背叛朱元璋 朱文正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之子,朱元璋的亲侄子,也是他建立明朝基业中一位重要人物。虽然朱文正平时是个纨绔子弟,但是却在洪都保卫战中创造了奇迹。然而,朱文正最终被叔叔朱元璋囚禁至死。朱文正为什么背叛朱元璋朱文正,是朱兴隆的儿子,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侄子。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

  • 明朝开国功臣孙兴祖的子女后代 怎么评价孙兴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兴祖

    孙兴祖字世安,生于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孙兴祖跟随朱元璋、徐达等人征战四方,功劳卓越,最终于1380年战死三不剌川,追封为燕山侯。孙兴祖孙兴祖的子女后代子:孙升,永乐八年(1410年)八月改姓姚,一说非孙兴祖之子。孙:姚忠,孙升之子。曾孙:姚洪。玄孙:姚晨。怎么评价孙兴祖朱元璋:①开国将臣

  • 明朝开国功臣孙兴祖简介 孙兴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兴祖

    孙兴祖早年投靠朱元璋,随他南渡长江作战,攻克毗陵,随徐达攻克宜兴、马驮沙,参加龙湾之战,又跟着徐达北征,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孙兴祖孙兴祖简介孙兴祖(13351380年),字世安,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燕山侯。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随朱元璋攻取和州。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

  • 元末军阀名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生平及结局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扩廓帖木儿

    赵敏身为《倚天屠龙记》的女主角,和张无忌的故事也是非常的经典,而赵敏本人却并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很多人一定也还记得赵敏的那个哥哥吧,虽然在小说里面只是一个配角,但是连朱元璋在里面也是一个没怎么露面的人呢。历史上真实的王保保,远比小说里面要厉害多了,他可是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rdq

  •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生平介绍 拉克洛瓦为什么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简介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

  • 北周权臣宇文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宇文护结局 宇文护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宇文护

    说起宇文护,相信了解我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宇文护字“萨保”,鲜卑族人,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侄子,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臣。北魏孝武帝为大军阀高欢所逼,自洛阳入关,宇文泰迎孝武帝定都长安,称西魏,高欢拥元善见为帝定都邺城,称东魏,从此东西两魏只是名义上拓跋氏是皇帝,而真正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