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帝皇后孝全成皇后生平经历简介 孝全成皇后死因之谜

道光帝皇后孝全成皇后生平经历简介 孝全成皇后死因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74 更新时间:2024/1/4 9:08:47

孝全成皇后简介:孝全成皇后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孝全成皇后死因之谜真相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孝全成皇后简介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朝第一位皇贵妃,第三任皇后,咸丰帝生母。

曾祖父为乾隆朝驻藏将军成德, 祖父为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

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

她死后其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能顺利击败其他皇子最终继承大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对她爱屋及乌,也因为孝全成皇后与道光帝感情极深,自她去世后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孝全成皇后生平经历

一、生长姑苏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廿八日(1808年3月24日),属于历任外戚的钮祜禄氏家族,在孝全成皇后之前曾出过4位皇后(清圣祖孝昭仁皇后、清世宗孝圣宪皇后、清仁宗孝和睿皇后、清宣宗孝穆成皇后)。

但就孝全成皇后一支而言,远远不仅是外戚世家,其曾祖和祖父皆为清朝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著名将领,其父颐龄当时是乾清门侍卫,世袭二等男爵。

幼年时,其父颐龄被朝廷派往江苏省会苏州府(今江苏省苏州市)担任驻防将军,从一品,举家迁往苏州,钮祜禄氏就随父母在苏州长大成人。

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全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市肆林立,万贾云集,富甲天下,号称“海内繁华、江南佳丽”之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苏州女子多聪慧娴淑。

钮祜禄氏从小就长得很漂亮,且聪明伶俐,再加上江南名城苏州水土文风的滋养和熏陶,平添了几分灵气,养成了江南女子的纤巧秀慧。

除了刺绣(指苏州的苏绣)和诗书,钮祜禄氏还学会了苏州女子雅好的七巧板拼字游戏,她在这方面还格外出色。

入宫后,曾仿世间常见的七巧板样式,将木片削为若干方,排成吉祥语“六合同春”4个字,难度很大。除此之外她还在随父游历中开阔了眼界,凡事都很有主见和谋划,更是与寻常女子不同。

二、入宫为后

道光二年(1822年),选秀初封为嫔,赐号“全”,年15岁;

道光三年(1823年),晋封为全妃,年16岁;

道光四年(1824年),晋封为全贵妃,年17岁;

道光十三年(1833年),晋封为皇贵妃,年26岁;

道光十四年(1834年),册立为皇后,年27岁。

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年方14岁(虚岁十五岁)的钮祜禄氏遵循八旗女子未经皇帝选秀不得成婚的规矩,参加了道光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选秀。她立刻就被道光帝看中,被封为嫔,因才、智、貌样样都全,特赐封号“全”字。道光二年九月底入宫。

道光三年二月二十二日(1823年3月24日),全嫔晋为“全妃”。十一月二十五日道光帝命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为正使,内阁学士奕经为副使,持节赍册(指后妃的名册),行册封礼,钮祜禄氏正式成为全妃,时年15岁(虚岁十六岁)。

钮祜禄氏入宫不到两年,就从贵人晋升为嫔再晋升为妃,名位得到如此迅速的提升,也足以证明她几乎已经得到了道光帝的专宠。

道光四年(1824年)初夏,全妃怀孕,八月初十日,全妃晋为全贵妃。道光五年二月二十日(1825年4月8日)寅时,全妃生下第一个孩子即皇三女(11岁夭折),虽是女儿,但道光帝仍然大喜,尤其对比之前祥嫔所生的皇二女,待遇差距极大。

当年四月十三日(1825年5月30日),以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为正使,礼部左侍郎汪守和为副使,册封全妃为全贵妃。就在当年夏天,全贵妃再次怀孕。

道光六年四月初六(1826年5月12日)酉时,全贵妃生下第二个女儿即皇四女(后封寿安固伦公主)。宫中称为“四公主”,尽管仍是女儿,依然丝毫没有影响道光对全贵妃的感情。

相反,作为道光长大成人的实际上的长女,又是爱妻孝全成皇后所出,道光朝唯一的嫡女,四公主是道光皇帝最重视,最宠爱的女儿。

道光在上谕中将四公主与日后成为皇帝的咸丰相提并论,可见其在道光心目中的地位,道光为其所选的驸马也是道光女婿中出身最为显赫之人。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丑时,全贵妃生下儿子、皇四子奕詝,也是道光帝当时实际的长子(皇长子已于此前去世),即后来的咸丰帝,母以子贵,地位日隆。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1833年6月16日),道光帝的第二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一位皇后佟佳氏去世,六宫无主,作为理所当然的继后人选,当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1833年9月28日)道光帝以孝和皇太后的名义晋升全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代行皇后权力),实为后宫之主。

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二十九日,中宫皇后(孝慎皇后)崩逝,中宫之位悬缺,后宫无首,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天,道光帝谕内阁:“奉皇太后懿旨,全贵妃钮祜禄氏著晋封为皇贵妃。一切服色、车舆俱著查照《大清会典事例》服用,并著摄六宫事。于明年十月举行册后典礼。”

道光十四年(1834)十月十八日,道光帝升御太和殿,宣制册立皇后,命文华殿大学士长龄为正使,署礼部尚书奕颢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

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初八(1835年12月27日),皇三女夭亡,年仅10岁(虚岁十一岁),道光非常哀痛,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三、皇后去世

道光二十年(1840)正月十一日丑初三刻(凌晨一点四十五分左右),年仅33岁的皇后病逝在圆明园寝宫。道光帝闻知皇后去世的消息以后,马上赶到寝宫临视。皇太后也于辰时赶来临奠。

大殓后,皇后梓宫停放在长春园正殿澹怀堂。当天道光帝命惠亲王绵愉、总管内务府大臣裕诚、礼部尚书奎照、工部尚书廖鸿荃为总理丧仪大臣。

从皇后去世日起,道光帝冠摘缨,穿青长袍褂13天。从正月十一日到正月二十三日这13天中,道光帝天天到皇后梓宫前奠酒。正月十七日这天,皇太后亲自到皇后梓宫前奠酒。

同时道光帝发布谕旨,对皇后的一生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她的美言嘉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睠徽音之丕著,咸仰遗规;宜媺谥之崇加,式昭懋典。念自入宫伊始,即肇锡以嘉名;迄乎正位以来,洵克符乎实行。奉慈闱而成顺孝,秉淑德而著醇全。惟孝全二字之徽称,赅皇后一生之懿范。”道光帝亲自赐谥为孝全皇后

皇后的谥号,不由礼臣事先拟定,直接由皇帝赐予,这在清代是不多见的,表明道光帝对这位皇后的感情确实深厚,非同一般。值得注意的是,从此以后,道光帝不再立皇后。

正月二十三日,道光帝到澹怀堂皇后梓宫前奠酒,释服。这一天,皇后梓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

四月初一日,举行册谥礼。道光帝升御太和门,命睿亲王仁寿为正使,怡亲王载垣为副使,赍册宝,诣观德殿,册谥钮祜禄氏为孝全皇后。

十月二十七日,孝全皇后梓宫奉移西陵,十一月初三日,到达龙泉峪,梓宫停放在隆恩殿内。十一月初四日,道光帝从京师銮赴西陵,参加孝全皇后的永安大典。

十一月初八日,孝全皇后梓宫从大殿移到宝顶前芦殿内。这天道光帝到达西陵,在谒毕各陵后,到龙泉峪芦殿内,在孝全皇后梓宫前奠酒。

十一月初九日,孝全皇后梓宫葬入地宫。待梓宫在宝床上安奉毕,将谥册、谥宝恭设在金券内左右石几上。执事人员将龙輴及木轨送出地宫,道光帝进入地宫,与孝全皇后作最后的诀别。即日寅时行题主礼,孝全皇后神牌供入隆恩殿。十二月初九日卯时,孝全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

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二十二日,咸丰帝加上孝全皇后谥号10个字,并系宣宗庙谥,称“成皇后”。咸丰二年(1852)三月初七日,孝全皇后神牌与宣宗、孝穆皇后、孝慎皇后神牌一起升祔太庙。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同治帝加上谥号“安惠”2字。光绪元年(1875)六月二十二日,光绪帝加上谥号“诚敏”2字,最后谥号全称是: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死因之谜

一、被迫自杀

此说法有两个版本,一是为父乞官被太后责备,羞愧自杀。《清宫词》中第二首写孝全成皇后的诗云:

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

作者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

照这首诗看,孝全皇后暴崩,似是新年宫中家宴,酒中为人下毒所致。但“温成贵宠伤盘水”兼用宋仁宗张贵妃恃宠称骄及庆历八年(1048年)近侍作乱纵火,曹皇后率宫人救火擒贼的故事,含沙射影,牵连到了孝和皇太后。

史载:宋仁宗张妃颇与闻外事,曾为其伯父佐乞官,或者孝全皇后亦有类似的举动,为父亲颐龄向道光帝求官,而孝和皇太后有所责备,孝全皇后因而羞惧服毒。真相究竟如何,没有人敢再追查下去,只能不了了之,诚所谓“宫闱事秘,莫得闻矣”!(辟谣:皇后父颐龄早在道光十四年以前就过世)

《清朝野史大观》中还有一种说法,即谋害奕䜣阴谋败露,被迫自杀。

奕䜣(即后来的恭亲王)是道光帝的静贵妃(后谥孝静成皇后)所生,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中国人蔑称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孝全皇后所生的奕詝则软弱无能,一副老好人模样,难堪大任,道光帝原先最中意奕䜣,有意立他为嗣。

孝全皇后为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遂摆下毒鱼宴,企图毒死奕䜣。一天,奕䜣正好来孝全皇后和奕詝所住的钟粹宫找奕詝玩,皇后便派人通知奕䜣之母静贵妃,说让奕䜣在自己寝宫里吃饭。

临近开宴,皇后偷偷叫来儿子奕詝,让他不要吃桌上的鱼。奕詝不明白原因,不肯听从,皇后只好把图谋告诉了他。但奕詝忠厚仁慈,且与奕䜣关系最好,所以在吃饭时,当奕䜣要夹鱼吃时,他狠命地踩了奕䜣一脚,如此数次,聪明的奕䜣自然明白了,便再也没有要吃鱼。皇后的图谋没有得逞。

这时,皇后宫中的一只猫在桌底下吃了奕䜣吃掉下来的鱼骨头,但吃完没多久,就突然狂窜起来,没跑多远就倒地而死。奕䜣大惊,回家告诉了母亲静贵妃,静贵妃也大吃一惊,忙去告诉孝和皇太后。

太后大怒,便命令道光帝赐死皇后。道光帝虽然不舍得皇后,但母命难违。孝全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保全,只好自尽。

然而这两种说法都有着极大的硬伤:孝全的家族极其显贵,其祖为清朝著名将军,战功显赫,其父拥有世袭爵位,更在实际职务上官至从一品的驻防将军,孝全并没有为其父乞官的必要。

二来孝全皇后所生的奕詝当时既是道光帝的嫡子,又是长子,很难想象同为嫡长子的道光帝会偏心庶子。 且终道光一朝,孝全皇后所获盛宠也远非奕䜣之母静贵妃所能稍及,且当时奕詝身体尚且健康(他受伤坡脚是在孝全皇后去世后),据说面貌也颇似皇后,且一直有“仁孝”之名,综上所述,起码在孝全皇后还在世时,奕䜣并没有形成对奕詝的威胁,很难想象道光会在孝全皇后还在世就属意奕䜣。

孝全皇后没有必要冒着严酷的清朝家法谋害一个年幼的庶子;更何况,孝全皇后已经母仪天下,就算将来她的儿子不登大宝,无论哪一个皇子继位,她都是名正言顺的母后皇太后,无论从哪一方面评论,毒害庶子都经不起推敲。

另一个原因则是这样说的:孝全皇后当年在做“全贵妃”生下皇四子的时候捣了鬼。全贵妃原本的预产期,在生下皇五子的祥妃之后。但当时皇长子早逝,谁要是先生下了儿子,谁的儿子就是事实上的庶长子,日后能问津帝位。

于是全贵妃就暗中找了太医,软硬兼施,逼着太医配制了催产药物,终于比祥妃提前七天生下了儿子。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皇太后与皇后婆媳反目,皇后又失了权,于是就有人向皇太后报告了这个多年前的隐秘。

此事一发,皇太后更不能容忍,于是逼着皇后自尽。(辟谣:咸丰皇帝并非早产儿,是足月生产,有档案《全贵妃遇喜档》为证,记录了全贵妃怀孕生子的前后,“道光十年八月有孕,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在圆明园湛静斋生下四阿哥”)

不过,在众多说法中,这种说法倒是最站不住脚的。且不说清宫中对后妃生育管理极严;也不说以那年头足月婴儿尚且极低的成活率,焉有哪个后宫女人愿意主动让自己的儿子“早产”,增加夭折的机率;就是这种说法的理论根据事实上的庶长子能够问津帝位,其母能够爬上皇后之位,就已经很不对头。

清朝皇位传承与其它皇朝不同,从来没有“立长”的祖制。况且皇四子出生时,佟佳皇后还活得很精神,一点也没有提早死掉空出后位的迹象。

二、太后下毒

但也有人认为《清宫词》诗注中所说下毒者乃是孝和皇太后本人,至于太后为何下毒,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和被迫自杀的第一种说法差不多,即皇后大概因为父乞官犯了家法而被太后责备,不同的是皇后没有羞愧自尽,而太后却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不过第二种说法更为流行,即婆媳二人早就关系不和,太后因此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相传道光十五年(1835年)孝和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时,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寝宫寿康宫(在圆明三园之一的绮春园中)颂读贺寿。而皇后为了讨得皇帝和太后欢心,也来凑热闹,且她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当下一挥而就,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

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太后却说:“皇后敏慧过人,未免可惜。”道光帝觉得她讲得奇怪。太后又道:“妇女以德为重,德厚方能载福,若仗着一点才艺卖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言下之意即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道光帝听了也没放在心上。但宫中有好事之徒把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添油加醋地说给皇后听。皇后有些不高兴,心想:“我乃一国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长子,将来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难道能说我没有福分么?”觉得太后有意损她。

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宠爱,更生骄娇之气,太后小看她,便不免心存芥蒂,表面上也就流露出来。有时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太后一贯养尊处优,无法忍受。婆媳两人越来越生分了,再加上宫女嫔妃们从中搬弄是非,关系更加不和。

道光十九年(1839年)冬,皇后偶然受了些风寒,太后亲自驾临皇后寝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起色,便坐上凤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婆媳两人聊得很开心,关系似乎好转。

过了几天,太后派人送了一瓶酒给皇后,皇后喝过后当天就暴崩了。照此说法,太后下毒的可能性很大,但都没有其它确切的证据。(辟谣:孝全成皇后是病逝)

标签: 孝全成皇后

更多文章

  • 西晋河间王司马颙生平简介 司马颙的子嗣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颙

    司马颙出身西晋宗室,是司马孚的孙子、司马炎的堂兄弟,最初袭爵太原王,后改封河间王,是西晋藩王之一。司马颙也参与了导致西晋灭亡的“八王之乱”,最终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司马颙生平简介司马颙(?―306年),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

  • 西晋宗室成都王皇太弟司马颖的故事 司马颖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颖

    司马颖官至丞相、平北将军等,之后被立为皇太弟,此时他达到了权力的巅峰。可惜,不久后司马颖皇太弟之位就被废了,随后被遣回封地,之后被送到邺城,死在了那里。司马颖的故事何得无礼有一回,贾谧与皇太子司马遹下棋,两人互不服输,结果争吵起来。当时,司马遹叔父司马颖也在场,见此情形,对贾谧大声呵斥道:&ldq

  • 孔甲生平故事简介 孔甲养龙是养的什么动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甲

    孔甲简介:孔甲生平故事有哪些?孔甲养龙是养的什么动物?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孔甲简介姒孔甲,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孔甲,姒不降子,姒扃之侄,姒廑的堂兄弟,夏朝第十四任君主(说第十六任)。姒不降死后,孔甲叔父姒扃继位。姒扃死后,姒扃之子、孔甲堂兄弟姒廑继位。姒廑死后,由孔甲继位,仍都西河。据《竹书纪年》记载

  • 东晋名士谢万生平经历简介 谢万的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万

    东晋名士谢万简介:谢万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谢万?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东晋名士谢万简介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太常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之弟。谢万出身于陈郡谢氏,早年曾任司徒掾、抚军从事中郎、吴兴太守。他在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并领淮南

  • 白寿彝生平经历简介 如何评价白寿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寿彝

    白寿彝简介:白寿彝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白寿彝?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白寿彝简介白寿彝(1909年2000年),回族,河南开封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光明日报》的创办者之一。白寿彝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在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中国哲学史。白寿彝把毕生的心血放在史学领域,他曾受

  • 商朝妇好生平故事简介 妇好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妇好

    商朝妇好简介:妇好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妇好墓在哪里?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商朝妇好简介妇好,好姓(古音(zǐ),同子姓),妇为尊称,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

  • 商朝君主河亶甲生平经历简介 河亶甲迁都迁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河亶甲

    商朝君主河亶甲简介:河亶甲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河亶甲迁都迁去了哪里?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商朝君主河亶甲简介河亶甲(生卒年不详),甲骨文作戋甲,子姓,名整,是商王太戊之子,商王仲丁和外壬的弟弟,商朝第十二任君主。在其兄外壬死后继位。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无奈之下,他北上迁都于相(今安阳内黄),以缓解

  • 妺喜生平故事简介 妺喜真的导致夏朝灭亡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妺喜

    妺喜简介:妺喜生平故事是怎样的?妺喜真的导致夏朝灭亡了吗?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妺喜简介妺(mò)喜,姓嬉(喜),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根据先秦时代记述女子名时所用的全称和简称方式,妺喜应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

  • 伯益生平简介 伯益主要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伯益

    伯益简介:伯益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伯益主要事迹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伯益简介伯益(约公元前21世纪),一作伯翳、柏益,又称大费,大业的儿子,蟜极曾孙(另一种说法为元孙),嬴姓。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云:“大费(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rdq

  • 关龙逄生平简介 关龙逄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龙逄

    关龙逄简介:关龙逄生平传说有哪些?关龙逄墓在哪里?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关龙逄简介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生于夏廑19年,卒于夏桀3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因为进谏忠言而被杀,享年93岁,做了发、桀两代夏王的相。故里在今恼里镇龙相村。古时此地称龙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那就是夏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