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睿宗的嫡长子李宪生平介绍及评价 李宪为何自愿放弃皇位继承权?

唐睿宗的嫡长子李宪生平介绍及评价 李宪为何自愿放弃皇位继承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24 更新时间:2023/12/12 10:40:45

自古以来,皇帝的儿子总是不容易的,因为权势滔天的皇位,多少亲兄弟自相残杀,“冷血无情”也成了皇子们身上常见的标签。再者,从商周时期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已经形成,并随着历朝历代发展不断沿袭,“立嫡立长”早已成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多少人挤破了头皮想成为嫡长子,从而获取荣登大宝的资格。可是在太平盛世的唐朝,有一位嫡长子却心甘情愿让出皇位,竭力扶持弟弟李隆基,自己做一个快意自在的逍遥王爷,演绎了一番“兄友弟恭”的历史佳话。这个人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李宪

李宪,本名李成器。后人提起他的名字,多半是和“让皇帝”挂了钩。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没做过半天皇帝,死后却被封为皇帝封号的王爷。就连“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也曾给予他高度评价:“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之,宪与玄宗兄弟相安,终身无间言焉,盖古今一人而已乎!”

那么作为唐睿宗的嫡长子,李宪到底是因为什么,心甘情愿让位于李隆基呢?

一、“兄友弟恭”是有真实依据的

早年由于武则天当政,当时的唐睿宗李旦虽然被立为皇帝,却只不过是武皇的傀儡。不久后,李旦被废,连带着当时已经被立为皇太子的李宪也被废,自然而然地跟着降身份为皇太孙。

在被废时期,李旦一家人经历了共患难,有一段非常和睦相处的难得时光。李旦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隆范、李隆业,据说五王王府都建造在同一条街上,五王分院而居,再加上没有明显权势的诱惑,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李宪兄弟相比其他的皇家兄弟,更多了一份“共患难”的情谊。在李隆基做了皇帝后,也对几个兄弟都很好,他的兄弟都是历史少有的“得以善终”,这也和他们年少时住在一起有很大联系。

李隆基确实是在哥哥李宪的辅佐下成功登基,因此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他始终对哥哥李宪留存了一份感激与尊重。尤其在大哥李宪面前,李隆基从来不称朕,都以“弟隆基”自居,每次给大哥李宪写书信,李隆基都会写上“弟隆基白”。

在李宪去世后,李隆基认为普通谥号不足以表达自己对兄长的心意,一定要追封其为“让皇帝”。李宪的儿子汝阳王李琎诚惶诚恐,上疏奏明父亲平生志向,不敢接受“皇帝”称谓,但李隆基坚决不准,出殡当天还送去天子衣服,亲笔手写祭文,祭文自称“隆基陈述”。李宪这一生虽然政治功绩不突出,却活得非常值,因为主动让贤,赢得了生前富贵、死后荣光。

虽然晚年的唐明皇李隆基荒唐颓废,但青年时的他却也是一代好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出现愈加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在这样的和平盛世背景下,哥哥耐心辅佐,弟弟做个好皇帝,他俩堪称是兄友弟恭,被后世誉为皇家兄弟典范。

当然这个“兄友弟恭”的真实依据,也不过是个很小的原因,真正决定李宪心甘情愿让位的,还是在于李宪自身。

二、李宪很有自知之明

在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是主角,带头铲平韦后势力,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对于稳固李唐政权有着卓越的贡献。

平定时局叛乱中,李隆基贡献卓越,政治才能过人,但李宪却并未过多表现这方面的天赋。甚至深究李宪的一生中,基本也没什么突出的功绩值得歌颂。

在平乱后,李旦重登皇帝位,按理说这时候应该重新确立嫡长子李宪为太子。但经过唐隆政变,就数李隆基功绩最为卓越,朝堂上对立李隆基为太子的呼声很高,关于“立谁为太子”这个话题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方支持嫡长子李宪,另一方支持才能卓越的李隆基。这件事也让唐睿宗李旦着实苦恼。他还考虑到,李隆基手中掌握着很大的兵权,假如再依照祖制“立嫡立长”的原则立李宪为太子,那么无疑也为兄弟相残埋下隐患。

察觉到父亲唐睿宗李旦的苦恼与纠结,李宪主动站出来,表示要将太子之位让给弟弟李隆基。在满朝堂惊讶之余,他也说出了自己让位的理由:“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大意就是说,国家安居乐业、安稳太平可以立嫡长子,但国家危乱需要立功劳大的一个,而平王李隆基功劳最大,理应立他。在李宪极力劝说和诚意让贤下,唐睿宗最终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不久后李旦退位,李隆基荣登大宝,兄长李宪进封宋王。

主动让贤,其实李宪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深知,即便叛乱被平定,大唐也不如以往那般繁荣盛世,烂摊子还需要新继任的皇帝来收拾。他深知自己不是当皇帝那块料儿,于是就主动请让,一则是巧妙躲避新皇帝的压身的重任,避免成为三弟隆基的“绊脚石”,二则是能让弟弟李隆基的才能得到发挥,对李家、对朝堂都是大有裨益的,三则还能卖弟弟个面子,假如李隆基是个知情分、懂感恩的人,只要自己下半辈子不做“出格”的事儿,安安稳稳辅佐,那么一生荣华富贵都是有保障的。

三、志不在此,外加明哲保身

虽然没有突出的政治才能,但李宪却对艺术方面展现出不一般的天赋。有史料记载,李宪喜好声色,少年时才气过人,成年后精通音乐,尤其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独到的见解。如此喜爱音乐,在政治上也不急于表现自己,想必是个不喜争抢的淡然性子,所以李宪对于皇位,可能确实也没多大兴趣。

除了对音乐确实热爱之外,李宪整日沉浸于声色中,其实也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式。他深知三弟李隆基是个厉害角色,即便自己主动让贤,他也不一定会对自己消除戒心,必定时时提防自己。如果跟他斗自己也不是对手,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李隆基彻底信任:我是真心想让位于你,我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

于是他整日待在家里,奏乐纵饮、击球斗鸡,或者读书画画,从不结党营私和卷入朝廷纷争,让自己彻底避开李隆基产生怀疑的可能。即使如此,李隆基也不放心,常常会派人暗中监督大哥李宪的动静。有一次,手下人来报,说李宪天天沉迷于古书之中,李隆基担心大哥暗中研究兵法韬略,于是再令人加强窥探,发现李宪孜孜不倦看得是古乐谱,这样李隆基才渐渐放下戒心来。

对于沉浸声色这件事,不管李宪是真喜欢也好,是作为幌子明哲保身也罢,总之他做得实在厉害,展现了他所特有的“大智慧”。

相比起历朝历代,多少皇族子弟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皇位,不顾亲情自相残杀,斗个你死我活,让皇帝李宪可谓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驾驭不了的不去奢望,所拥有的就好好珍惜,尽心尽力辅佐弟弟李隆基,同时也获得弟弟的信任与尊重,一生荣华富贵、潇洒快意,也难怪清朝文人何亮基都要感慨一句“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作让皇。”

标签: 唐睿宗嫡长子李宪

更多文章

  • 清朝(后金)开国名将钮祜禄·额亦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额亦都

    钮祜禄·额亦都(1562年-1621年),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后金)开国名将。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额亦都早年随姑姑生活,后归附努尔哈赤。他骁勇善战,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深受信赖,赐号巴图鲁。八旗确立,额亦都隶属镶黄旗。后金建立后,额亦都为五大臣之一,后

  • 清朝大臣洋务运动之瓜尔佳·文祥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祥

    瓜尔佳·文祥(1818年-1876年),瓜尔佳氏,名文祥,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世居盛京(今辽宁沈阳)。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人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文祥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

  • 清朝大臣荣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荣禄

    荣禄(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

  • 清朝外戚大臣佟国维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佟国维

    佟国维(1643-1719年),马察(今吉林省集安县)人,隶属于满洲镶黄旗。清朝外戚大臣,太子太保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父亲。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顺治年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逮捕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二十八年

  • 清朝外戚大臣佟佳·隆科多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佟佳·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清朝康熙,雍正时期重臣。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 清朝大臣宁完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宁完我

    后金天命年间,投靠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久预机务,遇事敢言。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谥号文毅。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人物生平早年军功宁完我。是明末辽阳的边民,清太祖天命年间,宁完我投奔了后金。初期为颖亲王萨哈廉做事,隶属于汉军正红旗。天聪三年(1629

  • 清朝蒙古族将领僧格林沁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晚清名将。贵族出身,善骑射,被清廷称为“国之柱石”。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

  • 清朝宗室辅政大臣爱新觉罗·肃顺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肃顺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咸丰十一年(1

  • 唐朝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忠嗣

    王忠嗣手握重兵后,“以持重安边为务”,从国家大局着眼,不再轻启战端。他不仅自己战绩辉煌,还注重发现栽培人才。名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和李晟都曾是王的部属。但是,这位天才的伟大帅才,却因为他的优秀和忠诚,与晚年的玄宗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矛盾。“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

  • 曹魏宗室大臣夏侯楙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夏侯楙

    在《三国演义》里魏延曾评价夏侯楙为“膏粱子弟”。“膏粱子弟”是指过着富贵生活没有受过苦的人。夏侯楙又是何人呢?他是曹魏大将军夏侯惇之子,夏侯惇在曹魏不仅身份显赫而且和曹操还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一说,曹操本是夏侯氏之后。另一说,是曹氏和夏侯氏之间有联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