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正臣法学家张释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汉朝正臣法学家张释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4/1/17 8:12:13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汉族,堵阳(今河南南阳方城)人,西汉法学家,法官。

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经袁盎推荐,任为谒者,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补任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升任廷尉,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汉景帝即位后,因张释之曾弹劾时为太子的景帝“过司马门不下车”,将释之谪为淮南国的国相。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读史,我们能明白一件事情的兴与亡;通过品读历史中人,我们可以清楚一个人的成与败。历史是一部人性的回忆录,让我们通过读史来尽大可能地纠正我们的缺点,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

张释之是唯一一个因执法公平被司马迁单独列传的汉朝官员,这归功于他秉公执法、不阿主意,面对汉文帝盛怒之时仍能坚持意见,不会屈从皇帝的意见而改变判决结果,而且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次。尤其是在对比汉武帝时官员的所作所为之后,他在当时是非常难得、非常称职的廷尉了。

张释之全凭自己能力一步一步地干出来的,也全靠自己能在关键时刻给汉文帝提意见才得到重用。他和别人做官不同,不是靠官员的推荐,而是靠哥哥花钱给他买了个郎官,更悲催的是干郎官一干就是十年。由于长期得不到升迁,他认为自己空耗哥哥的家财就打算辞职,幸好被好朋友袁盎推荐给汉文帝。在汉文帝的要求说些贴近现实生活的道理后,他成功地被任命为谒者仆射(俸禄千石),这也是他第一次成功通过分析秦朝兴亡原因得到的官职,也第一次得到了升迁。

由于经常跟随汉文帝身边,他迎来了第二次给汉文帝提意见的机会。事情发生在汉文帝登临虎圈之时,皇帝询问了主管此事的上林尉,结果上林尉一问三不知,而看管虎圈的啬夫代为回答并且对答如流。汉文帝大怒之下便想提拔啬夫担任上林尉,但遭到了张释之的反对,并最终放弃了这个任命。汉文帝再次向张释之询问秦朝灭亡的原因,而他都据实回答,于是汉文帝提拔他担任公车令(秩比600石,掌宫南阙门,及夜间徼巡宫中;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他虽然俸禄低了,但管的事情就涉及到朝政了。

在担任公车令期间,张释之确实做了一件震动皇帝和薄太后的事情。由于皇太子(后来的汉景帝)和梁王没有遵照礼制乘车进入司马门,他带人将皇太子和梁王给追回来,阻止他们入宫,并向汉文帝上书弹劾皇太子和梁王,这也惊动了薄太后。汉文帝只好向薄太后道歉,承认自己没有严格管教儿子,薄太后这才派人赦免皇太子和梁王,让他们入宫。正是因他这次秉公执法,汉文帝才第一次对他给予关注,并提升他为中大夫(汉武帝时改为光禄大夫,秩比2000石,相当于国策顾问)。在这之后,汉文帝在霸陵发了一次感慨,希望自己的陵寝能够坚固无比,而张释之回以“只要里面有人们想要的东西,坚固的南山也有缝隙;没有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石棺也不值得忧虑”。

张释之成为廷尉之后一直秉公执法,引得中尉周亚夫和山都侯王恬的关注,与他结为亲友,更使得天下人对他公正执法的赞许。期间,他最著名的是处理了两件违背汉文帝意愿的案件。

第一件事是汉文帝车驾冲撞案。汉文帝一行人走到中渭桥,结果一个老百姓从桥下跑出来导致给皇帝驾车的马受惊,汉文帝命人抓住那人后交给廷尉审理。张释之审理后,查明那人以为皇帝车驾都过去了才跑出来惊了马,只是无意识的犯罪,便判了这个人罚金。汉文帝非常生气,我这个皇帝的命就值这么点钱,本来想让廷尉判死刑,结果廷尉就给了个这样的结果。张释之的理由也很充分,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汉文帝一开始很气不过,不认可这个结果,但是廷尉也不改判决意见,最终汉文帝还是认可了廷尉的判决意见。

第二件事是汉高庙盗窃案。有人将汉高帝刘邦庙前的玉环给盗走了,汉文帝大怒,将盗贼交给廷尉审理。张释之在审完这个案子后,判处该人在闹市中斩首。这次更将汉文帝气坏了,本意是让廷尉判盗贼被处以灭族的重刑,结果廷尉就来个斩首;况且贼都偷盗我爹的庙前了,太藐视皇室和皇帝了,伤害我恪守孝道的名声(汉朝以孝治国,不孝的政治责任很严重)。但是,张释之认为汉律就是这么规定的,判决意见是公正的,又进一步引申如果有人偷挖长陵一点土,又该如何处理?不久,汉文帝和薄太后商量之后认可了廷尉的判决意见。

这两个案件让人们见识了张释之公正执法的本色,只依据法律条文来审理案件,不会根据皇帝的喜怒随意更改判决意见。也正是这两个案件,让他得以有被载入《史记》单独列传。不过,执法太严格对他而言也不是好事。在汉景帝继位后,他虽然在王生的帮助下向皇帝请罪,免于被皇帝的挟私报复,但还是被记仇的汉景帝打发到淮南国担任国相了。

虽然张释之晚年远离朝堂,不过他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也在汉朝受到了莫大的肯定。汉朝中期有一种说法,“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光凭“无冤民”一点,张释之就超过无数执法者,处于中国廷尉(大理寺卿、法官)领域的最顶尖水平。早在汉文帝即位之初,就曾下诏“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自古以来,冤狱不断,冤案丛生。如何能确保法禁暴而率善人呢?唯有公正、守法的执法者。荀子在《君道》曾言,“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独举,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张释之正是其人,也正是君子。

标签: 张释之

更多文章

  • 清朝乾隆时期军机大臣阿桂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桂

    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功抬入正白旗),清朝名将,大学士阿克敦之子。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参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事

  • 清朝水师两江总督彭玉麟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彭玉麟

    彭玉麟(1816年12月14日1890年3月6日),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

  • 法国路易十六王后玛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玛丽

    古时候,犯人在被执行死刑之前,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这种心情,或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因为有这种经历的人,都已经不存在了。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影响非常深远的革命活动,可以说法国社会因此而进步,但是曾经的法国王室却一定不会这么想,就比如在革命中被处死的王后玛丽。而在玛丽死前,却向即将杀

  • 嘉庆帝妃子庄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庄妃

    嘉庆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25年,是一个比较规矩的守成之主。在人们的印象中,嘉庆是一位比较平庸的皇帝,一生鲜有亮点,貌似惩治和珅是他唯一可以拿出手的政绩。不过,笔者认为嘉庆最起码还是一位比较合格的帝王,虽然能力有限,但不也不至于平庸,总的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是一个好人,但能力稍显

  • 唐末宦官将领杨复光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复光

    《新唐书》载:“卒河中,赠观军容使,谥曰忠肃。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而麾下多立功者。”这句话中说的是去世的唐末将领杨复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时候,杨复光为唐朝做出了不少的政绩,延续唐朝在历史上存活的时间,可惜当时的唐朝已经腐烂不敢,凭杨复光的一己之力是无法挽回唐朝

  • 顾太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顾太清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顾太清

    顾太清是清朝词人,在文学界有着“清朝第一女词人”之称,而且顾太清还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顾太清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自身的天赋,使她在词作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在外人看来,顾太清多才多艺,天资聪慧,婚姻幸福,但顾太清的一生并非圆满,她也有遗憾。顾太清的很多作品都在记录

  • 如何评价楚霸王项羽?项羽到底杀了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历史上的项羽历史上的项羽乃是楚国大将,秦末下相人(如今的江苏宿迁),他也是中国知名的军事家,思想家。可以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武将中名列前茅的,在古代别人对他的评价是“羽之勇武,千古无二”,可见项羽的强大。项羽小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叔父项梁在吴中带领了军队起义,虽然之后项梁在一次战斗

  •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九韶

    秦九韶(1208年-1268年),字道古,汉族,鲁郡(今河南范县)人。[1]南宋著名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也

  • 崇绮:清朝唯一一位旗人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绮

    在满清入关后,面对上亿的汉人,他们采用了怀柔的管理政策,让汉人都能走上科举之路,这样就可以进入仕途之路,同时统治者还规定,在科举考试时满蒙是不能高中状元的,要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汉人,这样就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而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还是有例外的,唯独有一个人当选为旗人状元,此人的名字叫做崇绮,不过他

  • 如何评价唐朝大臣许敬宗?忠臣还是佞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许敬宗

    许敬宗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隋朝年间考中秀才,后来投奔瓦岗军。此后李密兵败,许敬宗转投唐朝,是李世民府上十八学士之一。许敬宗深受李世民重用,到了高宗时期,许敬宗支持李治立武昭仪为后,也是因为此事让武则天对许敬宗尤为感激,今后更是把他当成心腹。一个在众多皇帝眼里颇受好评的人,在民间却被称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