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生平简介

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99 更新时间:2024/1/17 1:31:46

汪海洋(18301866年1月29日),太平天国晚期著名将领,有太平天国后期擎天一柱之誉。安徽全椒人。早年参加太平军,隶属石达开,1857年随石达开出走。1860年随保王童容海、朱衣点等脱离石达开,从广西取道江西与忠王李秀成会师,进军浙江,攻克杭州,镇守余杭,受封为康王。1863年击败清军蒋益澧部。1864年杭州失陷,随侍王李世贤进军福建,攻克漳州。1865年,在镇平刺死李世贤,独领其军,与清军转战于闽、赣、粤边界的平运、长宁、定南、平和、兴宁各县,后在嘉应州(今梅州)战死,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标志“太平天国彻底地失败”。

率部归朝

汪海洋在少年时就与兄弟一起帮工为生,自幼养成了强悍好斗、敢作敢为的禀性。据说,他“素与富家大户为仇,曾因口角击杀一乡绅,受官府追缉,逃落江湖。……曾在定远山中为匪,抗拒官军剿捕,行踪飘忽”。

咸丰三年(1853年)来和州投奔太平军,隶属石达开麾下。咸丰六年(1856年)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出走,汪海洋随之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咸丰十年(1860年),在广西与彭大顺、童容海等各率所部脱离石达开。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在江西遇见忠王李秀成时,还有20余万人,洪秀全嘉奖这支军队,命名为“扶朝天军”。汪海洋到江西后,即隶属李秀成,随其入浙江、克杭州、守余杭、军功卓著被晋封为康王。

南征北战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李秀成经营的一度兴旺的江浙局面处于颓势。其时,清军紧逼杭州,并分兵进攻余杭。担任余杭军务的汪海洋与杭州守将听王陈炳文连营40里以拒之。十一月,清闽浙总督左宗棠来余杭督战,命令将领蓝益澧、杨昌浚、黄少春领兵13000攻余杭城,被太平军击退。年底,大雪不止,汪海洋坚壁不动。清军见天气不利,急谋攻陷太平军五道关卡。第二日,又急攻太平军主阵地位于余杭城北的林清堰。汪海洋得知,先伏兵于横港截击清军。清军前队深入,后军随之不能止,伏兵四起,前后夹击,大败清军。清军不敢再逼余杭。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杭州陷落,余杭孤掌难鸣。汪海洋被迫率部弃城东走,自湖州走安徽入江西,出入广东与江西交界地区。七月,天京失陷后,江海洋以全军隶属侍王李世贤。李命令汪海洋屯兵长汀、连城、上杭三地交界的南阳乡以为犄角。

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清将刘典攻南阳乡,与太平军战于马洋洞,汪海洋率部打败来犯之敌,追至新泉。汪海洋自率身穿黄白号衣的军队2万列阵于田间,刘典领亲兵拼死顽抗。这时,清援军赶到,太平军被迫退至西岸,过河时,淹死多人,汪海洋几乎被俘,部下拚死救至越山。

新泉遭遇战,汪海洋部损失过半,遂放弃南阳乡走永安、至白沙;因刘典军跟至,再由坎市走龟阳,入平和。五月,李世贤被迫撤离漳州后,一溃于永定剑滩,再溃于广东漳溪,死亡殆尽,逃向永安。相反,海洋部在这一短暂时期,军事发展却比较顺利。四月,汪海洋攻湖南,五月入广东,首破清军于镇平,再攻嘉应州(今广东梅州);恰逢清将鲍超部霆军哗变,由江西来到广东,海洋招抚之,兵力大增。因之,拟从广东与福建交界地区返回江西,遂从镇平翻越分水坳至广福乡割早稻以充军粮,为清军所阻。

八月,李世贤兵败,逃至镇平依附于汪海洋。先世贤在漳州被围时,急令汪救援,汪为保存实力借故不应,世贤兵败,汪惧罪,同时担心兵权为李所夺,刺杀了李世贤。

困守梅州

在此之前,六月,丁太阳投降了清军。九月,陆顺得为林正扬出卖,于番禺就义;自此,驰骋闽粤、转战五岭的太平军就仅剩下汪海洋率领的一支孤军了。形势如此险恶,但汪海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矢志如一,誓与清廷决战到底。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汪海洋自赣入闽,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保存了实力。但几次北上,途中均遭堵截。第二年十一月,太平军在江西龙南附近的一次激战中受挫,不久,佑王李远继、奉王黄朋厚叛变后,甘充内奸再度混入了汪海洋军中。

同治四年(1865年)十二月,汪海洋因数次北上被阻,为借一城过年,休整疲惫之师,突然由连平东走,一日疾行200余里,乘虚攻占粤东重镇嘉应州,大出清军所料。但因势孤力单,清军全力围剿,汪海洋的战略计划无法实现,只得据守嘉应州城。清军不停地赶到,重重设防。

同治五年(1866年)一月,汪海洋多次率兵出城,往来倏忽,冲击围城清军,屡获胜利。但因清军大至,汪海洋被迫放弃附近的村镇,收缩兵力于城内。

战死疆场

十六日,汪海洋忽然决定“破釜沉舟”与围城清军决一死战,分兵三路冲出,湘军主力刘典部全力抵挡,太平军前仆后继,英勇奋战,鲜血染红了道路和溪涧。

但由于作战计划事先已由叛徒走泄,刘典从叛将丁太阳处得知汪海洋每战必身先士卒的内情,命丁带领清军设置枪炮侧击。当汪海洋率军冲至,丁太阳督军,“枪炮齐施,子如雨注”,汪海洋不幸中弹身亡。

太平军战死者无数,清军弃尸河中,总计不少于3000具,蔽江而下,整整五天尚未流尽。

李世贤之后,汪海洋是当时唯一能够统辖全军的将领,他的牺牲加速了太平军余部的覆灭。

标签: 汪海洋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李元亨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太宗,李世民,李元亨

    李元亨,李渊第八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母亲为尹德妃。唐高祖封为酆王,李世民继位后授金州刺史,632年逝世,因无子嗣,国除。酆悼王李元亨(?-632年7月9日),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母尹德妃。高祖武德三年六月(620年7月),封为酆王。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授金州刺史,之藩。太宗怜其幼,思

  • 唐高祖李渊妃嫔尹德妃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德妃

    尹德妃,唐高祖李渊妃嫔之一,和张婕妤是李渊晚年最为宠幸的嫔妃。德妃尹氏生酆王李元亨。尹德妃因姿色明艳,为高祖晚年最受宠的妃子,尹德妃怀孕,生下儿子酆王李元亨,更深得唐高祖宠爱。在政治上,尹德妃与张婕妤为了巩固地位及自身利益,勾结太子李建成、李元吉,而且背地里与他们勾搭成奸,恣意淫乐,诟谤谋害李世民,

  • 唐高祖李渊的后妃之一薛婕妤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薛婕妤

    薛婕妤,生卒年不详,唐高祖李渊的后妃之一。隋朝襄州总管临河公薛道衡之女。妙通经史,兼善文才。唐高宗李治幼时从其受学,登基后以师傅旧恩,封为河东郡夫人,礼敬甚重,后出家为尼。麟德元年(664年),因与上官仪私下书信来往,削去封号,幽禁于唐高祖别庙静安宫。夫人情慕出家。皇帝遵从其的志向,在禁中别造鹤林寺

  • 唐高祖李渊的妃子宇文昭仪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高祖,李渊,宇文昭仪

    宇文昭仪,唐高祖李渊的昭仪,隋朝大臣宇文述之女,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的妹妹,生子李元嘉,李灵夔。后以太上皇太妃位病逝长安。宇文氏有宠于李渊。李渊即位后,因原配窦氏(窦皇后)已逝,欲立宇文氏为后,宇文氏固辞。后宇文氏被封为昭仪。其子李元嘉以母宠的缘故,被唐高祖特别宠爱,后来出生的诸皇子无及者。

  • 明朝和尚谋士姚广孝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姚广孝

    说起姚广孝,可能大家对这个人不是很熟悉了,出生于1335年,苏州人,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好学,诗词书画那是样样精通。14岁的时候出家当了和尚,发号道衍。不过这里有点意思的是,姚广孝虽然成了和尚,但是却拜了当时的一位道士席应真伪师傅,然后还学起了阴阳之术,真的是一个敢拜,一个敢收。后来追随在燕王朱棣的身边

  • 摄政王多尔衮生平简介 多尔衮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多尔衮

    多尔衮的陵墓被顺治毁了,后来乾隆给修了修,再后来被日本给刨的差不多了,最后那地方改建,被彻底弄平了,没了。就在北京新中街一代。多尔衮的遗迹几乎没有了。多尔衮可真够的上空空如也四个字,那真叫一无所有,连个后代都没有。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寅时1650年12月31日戌时)

  • 爱新觉罗.溥仪日常照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溥仪

    对于个别皇帝来说甚至可以用不幸和悲惨来形容比如,末代皇帝溥仪。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中国再也没有皇帝了他三岁登基,三次退位,被苏联红军俘虏,回国后被思想改造。曾经他贵为天子、养尊处优,在经历了一系列动乱后,不得不做回脚踏实地的平常人。对于国运的兴衰,他无力。没能做出权益之策,成为历史的罪人

  • 马皇后和吕后谁影响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皇后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平民出身做到皇帝的人,而他们的皇后,吕后和马皇后,她们两人之间又是谁的影响力更大呢?吕后在历史上,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她阴险狠毒,手段毒辣,然而马皇后却是以温和,善解人意而出名,从感情上来说,的确是马皇后更加容易令人接受,但其实吕后也是被现实逼成了后来的那个样子的。那么这两位皇后,究

  • 三国曹魏文德皇后郭女王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郭女王

    郭女王(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即文德郭皇后,字女王,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后,祖籍安平广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德皇后郭女王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郭女王的生平简介文德郭皇后祖上世代为郡县长吏,父亲郭永官至南郡太守,长兄郭浮为高唐县令。郭氏生于汉灵帝中平元年三月初十(184年4月8

  • 东吴武烈皇后吴氏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烈皇后

    武烈皇后(?-202年或207年),吴氏,本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后迁吴郡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孙坚之妻,孙策、孙权生母。孙权统业早期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吴武烈皇后吴氏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武烈皇后生平简介吴氏的父亲名为吴辉,字光修,曾为汉奉车校尉,丹阳太守。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