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永简介_柳永的故事_柳永代表作品

柳永简介_柳永的故事_柳永代表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3/12/16 21:06:46

北宋皇祐年间,在江苏润州一间破敝的茅草屋中,一个穷困潦倒的老人去世了。奇怪的是,他出殡的时候,全京城的歌妓都来了。她们唱着这位老人生前写的四首曲子《黄莺儿》《雨霖铃》《玉女摇仙佩》《煮海歌》,穿着雪白的衣衫为他送行。其中一名女子,更是为他披麻戴孝,悲痛欲绝,两个月后便撒手人寰,随他而去了。老人死后,没有亲族来祭奠他,但是每年的清明节,都有歌妓来为他扫墓。直到宋高宗南渡之后,这种风俗才中断。后人有诗云: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这个老人,就是北宋名动一时的风流才子柳永

柳永自幼便是神童,然而却科场失意,直到五十一岁时才考中进士。其实他之前不是没有入选过。那时,他的名字还是柳三变。柳永家有兄弟三人,每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三”字。两个哥哥一名“三复”、一名“三接”。少年时,他们兄弟三人在武夷山鹅仔峰下读书,由于他们均擅长诗文,所以当地人便称他们为“柳氏三绝”。在当时,进士是要皇帝御笔批准的。原本柳永的名字在进士的行列之中,然而有一日,一首词传到宋仁宗的耳朵里。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原本是柳永早年落榜时所写,抒发心中的牢骚郁闷,然而在仁宗眼里,却又好气又好笑,说:“什么‘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简直狂傲得可以!既然把中进士当成‘浮名,又何必做官?就去‘浅斟低唱好了!”于是将柳三变的名字删了下去,并且永远地记住了他。

这下真是坑了柳永。要知道,柳永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柳崇是知名学者,父亲柳宜曾在南唐做监察御史,入宋后官终工部侍郎。柳宜和范仲淹是好友。范仲淹看出了柳永的天赋,为了历练他,还曾经带他到边塞去开阔眼界。

有这样家世与际遇的人,是不会放弃对施展才能的追求的。柳永若不想为官,何必一考再考。然而事已至此,不能挽回。他开始多方游历,想要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他去过四川、陕西、湖北、江浙……而羁旅天涯的种种不如意,又令他更加留恋在秦楼楚馆的欢乐生活,因而他一直没有中断对往事的歌唱。

他不断地扩大词的境界,丰富词的表现手法,并极富创造性地用民间口语写作了大量“俚词”。那时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可见他的词在当时的影响。他发展了词体,今天所留存的他的二百多首词中,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且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而其中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一直考不中,柳永于是将“三变”之名改为永。至于字,他选择了耆卿。耆,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卿,就是卿相。

也许他的用意是自己要过了六十才能当上公卿,又或者当不上公卿,便在名字中用个“卿”字吧。因为他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大家也叫他柳七。

五十一岁时,柳永终于中了进士,任屯田员外郎。后来因为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的官,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出入妓馆酒楼,名妓们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她们对柳永的崇拜甚至到了“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地步。他也乐得漫游妓馆酒楼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的代表作有很多,我们最为熟知的是他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标签: 柳永

更多文章

  • 寇准简介_著名宰相寇准的故事_寇准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寇准

    宋太宗知人善任,所以其在位时朝廷多能臣。其中,寇准是最著名的一个。寇准小时候家中贫困,而他那时整天浪浪荡荡,和一帮小混混闲逛,不务正业,玩狗斗鸡。母亲见他如此不争气,常常耐心劝导。可寇准听不进去,恶习难改。一日,他的母亲越说越气,忍无可忍,就顺手拿起一个秤砣朝寇准砸过去,正中寇准的脚背,顿时鲜血直

  • 种世衡简介_种世衡的历史故事_种世衡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种世衡

    绍兴十年(1040年),北宋青涧城下。鄜州判官种世衡的营帐之中传来一声声惨叫。原来种世衡手下有一员番将,因为犯错,正在被施以杖刑。“将军,”一名将领看不下去了,替番将求情道,“他虽然是从外族投降过来的,但是一直对您忠心耿耿,这次只不过犯了一点小错,他也挨了打,吃

  • 唐朝名将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契苾何力

    说到唐朝的契苾何力大家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感觉这个人的名字不像是汉朝的人啊,那么他究竟是谁呢?其实他是唐朝的一位名将了,而且他非常的给力,那么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契苾何力是铁勒族人,契苾是其部落的名称,何力是他的名字。他的祖父是部落的首领,其父亲被突厥

  • 明朝大臣况钟的后人介绍 况钟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况钟

    况钟况钟是明朝官员,曾任礼部郎中、苏州知府等职,他三任苏州府,长达13年。任职内成绩斐然,是一位勤于政事、清廉公正、深得百姓爱戴的清官,苏州人民赞他为“况青天”,与包拯、海瑞并列中国民间三大青天。那么,历史上对况钟的评价都如何呢?况钟的后人况钟况钟祖上是南宋迁居靖安的况升,他

  • 金幼孜生平简介 如何评价金幼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金幼孜

    金幼孜金幼孜本名金善,号退庵,生于江西新淦(今属峡江),是明代官员、明朝首届内阁成员。金幼孜曾任翰林检讨、太子讲学、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大学士等职,著有《金文靖集》《北征录》、《后北征录》等作品。金幼孜生平简介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明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今属

  • 康茂才计挡陈友谅的历史故事 对康茂才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茂才

    康茂才曾任同知大都督府事等职,追封蕲国公,曾跟随朱元璋破江州,攻占蕲、黄,战鄱阳湖,灭张士诚,随徐达北伐攻取汴梁、夺取兴元。康茂才为明朝立下显赫功勋,在回军途中病逝,时年57岁,朱元璋赐谥武义(一作武康)。康茂才挡陈友谅朱元璋知道康茂才与陈友谅有旧交,便让他写信给陈友谅,诈为内应,诱其轻进。康茂才派

  • 康茂才简介 康茂才儿子 康茂才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茂才

    康茂才康茂才是明朝初期名将,出生于湖北蕲春,是一个声明大义、孝顺母亲的孩子。后来,他投靠朱元璋,跟着他征战南北,从平陈友谅、张士诚,北伐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康茂才于1370年去世,追封光禄大夫、柱国、蕲国公等。康茂才简介康茂才(1313年-1370年),字寿卿,蕲(今湖北蕲春)人,明朝初期名将。早年

  • 建文朝大臣齐泰与黄子澄生平 齐泰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泰,黄子澄

    齐泰原名齐德,明太祖朱元璋赐名为齐泰,明初著名官员,也是协助建文帝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受明太祖遗命辅佐建文帝,与黄子澄同参国政,靖难之役爆发,他被朱棣的军队俘获,不屈而死,被灭九族。齐泰黄子澄黄子澄在南京城破之前秘密被朱允炆召回京城,黄子澄准备秘密反抗朱棣,可是行踪被人告发,于是他被抓。被抓后他并

  • 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陈宝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宝箴

    陈宝箴故居陈宝箴是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他支持创办《湘学报》、创立南学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都做了改革,可惜这场变法最终以戊戌政变的爆发而告终,他也随之被罢官,于1900年突然去世,对于他的死因似乎并不那么简单?陈宝箴是怎么死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夏之间,陈宝箴便突然逝世了。死

  • 陈宝箴简介 陈宝箴的后代 陈宝箴的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宝箴

    陈宝箴陈宝箴别名陈观善,出生江西九江义宁,是晚清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新政重臣,儿子陈三立为著名诗人,孙子陈寅恪更是近代国学大师,家族四代出了五位出色的人物,后人称之为“陈氏五杰”。那么,陈宝箴的后代有谁呢?陈宝箴简介陈宝箴(1831年-1900年7月22日),谱名陈观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