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抗金大臣李纲介绍 李纲保住大宋江山了吗_李纲的故事

宋朝抗金大臣李纲介绍 李纲保住大宋江山了吗_李纲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34 更新时间:2023/12/18 15:17:28

宣和七年(1125年)冬季的一天,一匹快马来到东京汴梁城外。马上人风尘仆仆地跑到宫门前,将怀中的信函交给卫士,说:“边关急报!”卫士连忙将急报送入宫中。宋徽宗赵佶看完,变了脸色,一把拉住身边大臣蔡攸的手说:“金人要打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

御医们一顿折腾,将皇上救醒。“怎么办啊,金人已攻破定州,再有十天就到京城了!为今之计,只有速速逃命。”赵佶说。

“不能啊皇上,”给事中吴敏说:“您要是一走,我大宋就要亡了。”

“那你有何良策?”赵佶问。

“臣保举一人,必能力挽狂澜。”吴敏回答,“此人就是太常少卿李纲。”

“朕知道这个人。”赵佶有些不高兴,因为李纲总是与他唱反调。

我们知道,赵佶是个琴棋书画全精,治国安邦不会的人。眼看北方的金一天天强大,对宋朝虎视眈眈,他却没有忧患意识,安于享乐。政和四年(1114年)是他即位的第十四年。当他像往常一样批阅奏折时,一封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奏疏上说:“金是宋最大的威胁,应该加强军备力量,防范敌人;皇上不能再安享太平、贪图享受了。再这样下去,大宋就危险了。”赵佶觉得这封奏疏明显是给自己心里添堵,一看落款,是刚刚被升为监察御史的李纲,于是贬了李纲的官。没想到十余年后,依然要靠这个人来挽救危局。

“李纲,眼下大兵压境,你有何对策?”赵佶问。

“京城是一定要守的。如果放弃京城,三军将士的士气必定低落。那时兵败如山倒,国家就危急了。”

“可是朕方寸已乱,快撑不下去了。”

“陛下如果实在撑不住了,何不效仿唐玄宗,将皇位传给太子?”

徽宗十分爽快,二话不说,就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仿佛做了太上皇,国家安危就不关他的事一样。后来他听说金兵已渡过黄河,便逃到东边行宫去了。

可是赵桓也不傻,一听说太上皇跑了,也坚持要逃命。

李纲说:“太上皇将社稷交给陛下,陛下能丢下祖宗基业逃命去吗?”

赵桓听了,沉默不语。一旁的太宰白时中忙说:“李大人说得轻巧,现在金兵大举来犯,京城怎么能守得住呢?万一守不住,皇上怎么办?”

“朕已经派李邺去与金人议和,谈割地的事。”赵桓说。

“大宋的疆土是祖宗开拓的,应该誓死保卫,一尺一寸都不能割让给别人!”李纲激动地说。

“那你说怎么办?”赵桓说。

“天下城池,没有比京城更坚固的了。何况这里还有宗庙,有百官与臣民。陛下离开,他们又该往何处去呢?如今,只有整顿军马、稳定民心,让他们坚守城池,等待援军的到来。”

“那你说谁可担此大任?”

“朝廷以高爵厚禄养着大臣,就是为了用之于有事之日。像白时中大人虽然不一定懂兵法,但仍应率领将士抵抗敌人,这是为官的职责。”李纲说。

白时中一听,心里老大不高兴,反问道:“莫非你懂兵法,能够领兵出战?”

“如果陛下不以我懦弱无能,让我领兵,臣愿意以死相报。”李纲说。

“好,朕今日就封你为尚书右丞,全权负责京师兵力调度。”赵桓说。

“皇上,”一名太监慌忙上殿,说道,“皇后已经动身了,皇上什么时候动身啊?”

“什么?!”赵桓一听就急了,说,“不跟你们说了,我得赶紧走了。”

“皇上不能走啊!”李纲哭着跪下,说,“皇上要走,臣就死在这里!”

赵桓顾不了许多,命令禁卫军整装待发,又驾好马车,准备开溜。

李纲无奈,冲着禁卫军高喊:“你们是大宋的子民。你们是愿意留下坚守祖宗的江山,还是愿意跟随皇上逃到南方去?”

“我们愿意死守。”禁卫军异口同声说。

“皇上,”李纲劝道,“六军将士的父母妻儿都在京城,他们都愿意与京城共存亡。如果陛下执意要走,万一他们半途逃回来,到时候谁来保卫陛下呢?”

赵桓这才省悟,表示再也不逃了。

“传旨下去,有谁敢再说逃走就斩首!”李纲说。

禁卫军听到这样的旨意,都拜伏于地高喊万岁。六军听说这个消息,无不感动流泪。在李纲的指挥下,军民上下一心,终于取得了京城保卫战的胜利。

半年后,李纲被排挤出朝廷,京城沦陷,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高宗令李纲兼御营使,负责抗金事宜。李纲提出抗金建国十大主张,并且积极改革弊政,使南宋国力增强,政权得以稳定。然而高宗偏安江南,无心北伐,于是李纲在为相七十五天之后,再次被排挤到偏远之地为官。李纲在任上关心百姓,深受爱戴。绍兴十年(1140年),李纲病逝于福州。

林则徐对李纲敬仰至极,曾题对联纪念他:“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

标签: 李纲

更多文章

  • 肥仙张耒简介_肥仙张耒生平和成就_肥仙张耒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又因其身材高大魁梧,异于常人,所以人称“肥仙”。楚州淮阳(今江苏淮安淮阳区西南)人。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年,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年,召为太常少卿。张

  • 晁补之是谁_归来子晁补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晁补之

    晁(cháo)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晁补之自幼聪明好学,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将他视为神童。十七岁时,他的父亲到杭州做官,晁补之将在杭州所见写

  • 秦观是谁_秦观为什么被称为词宗_秦观的诗文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观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号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他被尊为婉约派词宗,官至太学博士,任国史馆编修。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苏轼对他的才学大为欣赏。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参加科考,但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中。话说苏轼有一个妹妹(也有说

  • 黄庭坚为什么称号山谷道人_黄庭坚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到了宋末,由于江西诗派的很多人都学杜甫诗,所以文学家方回把杜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三宗”,遂有“一

  • 庞安时是谁_庞安时为什么被称为医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庞安时

    北宋年间,舒州桐城有户农家,妻子怀孕到了生产的时候,一连七天,孩子还没有生出来。农户的邻居叫李百全,本身就是一个大夫。李百全把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还是没有效果。眼看着孕妇的情况越来越危险,家里人束手无策,乱作一团。“李大夫,您再想想办法吧!”农户哀求说。“我是真

  • 民国史学家朱希祖简介 朱希祖女婿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希祖

    朱希祖朱希祖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史学专业,曾在那里和鲁迅先生一同师从章太炎。他对中国史学史方面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中国史学通论》中,被称作是研究南明史的权威。1944年,朱希祖因肺气肿病发于重庆逝世。朱希祖简介朱希祖(1879-1944),浙江海盐长木桥(今富亭乡)上水村人,字逷先,又作迪先、逖

  • 史学家朱希祖的子女 如何评价朱希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希祖

    朱希祖朱希祖出生浙江海盐,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曾经师从大师章太炎,是鲁迅等人的师兄,我国著名史学家。朱希祖曾执教多个高校,是研究南明史的权威专家,代表作有《中国史学通论》《南明之国本与政权》《明广东东林党传》等。那么,朱希祖的子女都有谁呢?史学家朱希祖子女朱希祖等人朱希祖的夫人张维是张元济的堂妹。

  • 史学家黄现璠生平 黄现璠为什么是右派 黄现璠故居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现璠

    黄现璠黄现璠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东京帝国大学,一生致力于历史学、民族学的研究,著有《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壮族通史》等作品。1958年,黄现璠被扣上“历史学界头号大右派”的帽子,蒙冤22年才得以平反。黄现璠为什么是右派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出

  • 黄现璠是谁 黄现璠简介 黄现璠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现璠

    黄现璠黄现璠生于广西扶绥县,壮族人,是我国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民族学家,一生信仰民族平等,创立中国历史学的“无奴学派”。他曾师从陈垣、钱玄同等名师,后留学日本结识了郭沫若,回国后任教多个高校,成为我国壮族首位大学教授。黄现璠是谁 黄现璠简介黄现璠(1899~1982),中国

  • 萧一山的主要成就 如何评价萧一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萧一山

    萧一山萧一山原名桂森,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22岁时写出了一部《清代通史》深得梁启超、李大钊等人的赞誉,被称作“奇人”。他的一生最大的两个贡献就是对清史和天平天国史的研究,世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萧一山的主要成就清史研究1922年,在著名明清史专家朱希祖与孟森的倡导下,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