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四光生平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地质学家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生平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地质学家李四光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08 更新时间:2024/1/17 19:13:16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一个贫寒人家,取名“李仲揆”。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李仲揆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并改名为李四光。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5月,李四光官费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同年12月,李四光结识了当时在东京法政大学学习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经宋教仁介绍又认识在东京京西大学学习工艺化学的马君武。此时,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毅然将盘在头上的长辫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边。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初,李四光学习任务虽很重,但他仍经常出入留学生会馆,赴集会,听演讲,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他还积极投身革命政党的组建活动,7月30日,他参加了在东京赤坂区松町三番黑龙会会所召开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会后由孙中山主盟,宣誓加入同盟会。其中,李四光的自书誓词为:联盟人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李四光,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天运乙巳年七月三十日中国同盟会会员李四光。李四光是同盟会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者,8月20日,在日本东京赤坂区松町内田良平先生的宅邸,李四光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并获孙中山赞誉,送其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崭露头角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帝制政府,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该省实业部改为实业司,仍任司长。不久,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愤然辞去了实业司司长职务。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远渡重洋,去英国留学,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1919年毕业,被授予硕士学位。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回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同时还担任过北京大学评议会的评议员和理学院的庶务主任。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李四光同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他被选为第一届的副会长,嗣后还担任了较长时期的会长、理事长。

1928年以后,李四光长期担任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同年8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同年11月,该委员会决议,以武昌城外东湖附近珞珈山一带为新校舍地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10月,新校舍落成,他与蔡元培等参加武汉大学新校舍落成及开学典礼,实现了他久想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办一所现代化大学的愿望。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以《中国北部之科》被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任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代理校长。

1934年到1936年期间,先后在英国伦敦、剑桥、伯明翰等八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受到英国学术界的欢迎赞誉。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名誉教授;同年11月,率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广西桂林。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经贵阳迁往重庆。

1944至1946年,任重庆大学教授,并在重庆大学开设全国第一个石油专业。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2月初,李四光和他的夫人许淑彬一同从上海程赴英国伦敦出席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同年接受挪威奥斯陆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初,其数次给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许杰等人写信,支持他们坚守南京,反对搬迁广州;同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出国前,郭沫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可惜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英国到远东的客轮船票要提前一年预订,归期只得拖延。

艰难回国

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然而做好回国准备时却被伦敦的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告知,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将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

1950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员会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同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同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56年2月,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长。

1958年6月,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同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同年12月,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标签: 李四光

更多文章

  • 李四光有子女吗 李四光的子女现在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四光

    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和预报地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rdquo

  • 日本明治大正时期重臣海军名将山本权兵卫生平及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山本权兵卫

    1852年10月15日 出生于萨摩(现鹿儿岛县)。鹿儿岛山本诞生纪念碑鹿儿岛山本诞生纪念碑1863年 参加萨英战争。1868年参加戊辰战争,战争结束后由西乡隆盛介绍给了胜海舟,从此加入海军。1869年以萨摩进贡生身份进行海军操演所学习。17个人中倒数第二名毕业。1874年任海军准尉,留学德国。归国后

  • 隋朝将领王颁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颁

    王颁字景彦,隋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卒年不详,王僧辩的次子,曾担任隋灭陈之战的先锋,并在胜利后为父报仇。经历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为梁左卫将军,为梁太尉王僧辩次子。王颁从小洒脱,不拘束,有文才武略。王僧辩平侯景之乱时,将王颁留在荆州。因为梁元帝为西魏俘获,王颁因此而进入关中。后来

  • 杨杲是什么人?杨广之子汉王杨杲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杨杲

    杨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炀帝杨广,母萧嫔。大业九年(613年),年仅七岁,封为赵王。次年八月,隋炀帝巡行北疆,突厥攻雁门关,箭射到隋炀帝面前,隋炀帝害怕,抱着杨杲哭得眼睛都肿了。不久授光禄大夫,拜河南尹。杨杲聪敏,美容仪,隋炀帝写的词赋,多能诵之。性至孝,见炀帝不食,亦终日不食。大

  • 南明四藩镇之一 明末兴平伯高杰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杰

    高杰(?1645年),字英吾,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同邑,同起为盗,原为李自成部将,绰号翻山鹞。投降明政府后参加对农民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明朝灭亡后,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被封为兴平伯,与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并称为江北四镇。1645年(弘光元年),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诱杀。南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

  • 曹松是谁?晚唐诗人曹松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他在《己

  • 清朝文学家毛奇龄生平简介 毛奇龄的诗特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毛奇龄

    毛奇龄是清朝时期知名文学家、经学家,世称“西河先生”,代表作有《西河合集》等,在诗词、书法、骈文、散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他在诗文词曲上的成就是不容抹杀的。毛奇龄毛奇龄生平简介毛奇龄(16231716),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绍兴

  • 清朝文学家施闰章与蒲松龄关系 对施闰章的相关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施闰章

    施闰章字尚白、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矩斋等,著有《双溪诗文集》《学余堂文集》《愚山诗文集》等作品,其诗被称作“宣城体”。那么,施闰章与蒲松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施闰章施闰章与蒲松龄施闰章任山东学政五年,期间做了许许多多有益于教育的事,但使他名留青史的是他曾取蒲松龄为

  • 明末清初时期思想家李因笃简介 李因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因笃

    李因笃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代表作有《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等。李因笃被誉为华夏“四布衣”之一,那么,大家都是如何评价他的呢?李因笃李因笃简介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

  • 吕彦直生平作品简介 吕彦直葬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彦直

    吕彦直生平简介:吕彦直作品有哪些?吕彦直葬在哪儿?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吕彦直生平简介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