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李义府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唐朝宰相李义府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76 更新时间:2023/12/24 5:49:11

李义府(614年-666年),字不详,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父李德盛,隋西城郡守,唐魏州刺史,宰相。李义府生于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自小聪慧,早年因祖父担任射洪县丞,迁居永泰(今四川盐亭)。贞观八年(634年),李义府因善写文章被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荐为门下省典仪,后又得到刘洎马周的举荐,改任监察御史,并随侍晋王李治。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李义府为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他进献《承华箴》,提到“佞谀有类,邪巧多方。其萌不绝,其害必彰”,虽是极力逢迎太子,却被认为是耿直坦荡之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李义府改任中书舍人。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又命李义府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

永徽六年(655年),李义府得罪宰相长孙无忌,被贬为壁州司马。敕书尚未下达门下省,他便已秘密获知,并与中书舍人王德俭商量对策。王德俭道:“皇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但又害怕宰相不同意,所以尚未正式提出。你若能推助此事,定可转祸为福。”李义府遂代替王德俭值夜,趁机叩门上表,请求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即武则天)。唐高宗大喜,召见李义府,并收回贬官敕书,将他留居原职。

同年十月,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不久,李义府被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他与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侯善业等人相互援引,狼狈为奸,贬杀忠臣,使得武则天最终得以窃取权柄。

显庆元年(656年),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进爵广平县侯。当时,洛州女子淳于氏因罪被关入大理寺监狱。李义府听闻淳于氏貌美,便暗中指使大理丞毕正义将她释放,然后纳为妾室。大理寺卿段宝玄据实上奏,唐高宗便命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审理。李义府担心事情败露,竟逼令毕正义在狱中自缢,以断绝实证。唐高宗虽知实情,但却没有追究李义府的罪责。

后来,侍御史王义方弹劾李义府道:“义府擅杀六品寺丞,理应治罪。”李义府出班辩斥,经王义方三次叱责,这才怏怏退下。唐高宗大怒,认为王义方诋毁大臣、言辞不逊,将他贬为莱州司户。 退朝后,李义府得意地问道:“王御史妄加弹劾,惭不惭愧?”王义方正色道:“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仅七天便诛杀少正卯。我王义方就任御史已经十六日,却不能诛杀奸邪,确实有愧。”不久,李义府兼任太子左庶子。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擢升李义府为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太子宾客、河间郡公,并为他修建宅第。当时,李义府宠冠朝廷,家中子弟都被封为清要官职。他生性贪婪,与妻子、子婿大肆卖官鬻爵,又多引腹心、广结朋党,权势熏天。 此前,杜正伦担任中书侍郎,而李义府则为门下典仪,后二人一同担任中书令。杜正伦自恃前辈,对李义府非常轻视。

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与中书侍郎李友益谋除李义府,结果事情泄露,被李义府告知皇帝。二人在唐高宗面前争论,各执一词。唐高宗以“大臣不和”为由,贬李义府为普州刺史、杜正伦为横州刺史,并将李友益流放峰州。 显庆四年(659年),李义府被征召回朝,兼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此前,李义府自称出身赵郡李氏,被给事中李崇德列入族谱。他贬官普州时,李崇德却将他除名,因此怀恨在心。李义府回朝后,命人罗织罪名,将李崇德下狱。李崇德最终在狱中自杀。龙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更改官制,李义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他奏请皇帝,将祖父改葬到永康陵侧,并征调七县民丁,昼夜不停的运土修坟。满朝王公争相馈赠奠仪,送葬队伍绵延七十里,极尽奢华。同年十一月,唐高宗封皇八子李旭轮(即李旦)为殷王,命李义府兼任殷王府长史。

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升任右相,仍旧主持铨选。他在皇帝面前谄言自媚,出外则肆意乱法,百官尽皆畏惧,无人敢言其过。唐高宗对此略有所知,告诫他道:“听说你的儿子、女婿多有不法之事,我都为你掩饰,你该对他们多加管教。”李义府勃然变色,问道:“是谁告诉陛下的?”高宗道:“你知道就行,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李义府也不谢罪,扭头便走。唐高宗虽未追究,但也深为不满。

不久,李义府请术士杜元纪望气。杜元纪道:“您的宅第有冤狱造成的怨气,如果积蓄二千万钱,可以将怨气压制。”李义府深信不疑,更加急切的搜刮钱财,还趁哭吊亡母之时,与杜元纪微服出城。时人都认为李义府在窥测灾异,图谋不轨。这时,李义府又向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索取七百贯,授给他司津监的官职,结果被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告发。

四月,唐高宗将李义府下狱,命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联合御史台、详刑寺(即大理寺)一同审讯,并由司空李勣进行监督。不久,唐高宗下诏,将李义府长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其子婿也都遭到流放。朝野对此无不称庆,有人甚至写了篇《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张贴在交通要道上。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但却不许长期流放的罪囚返回。李义府忧愤不已,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三岁。至此,担心他再度起复的朝士方才安心。上元元年(674年),李义府的妻子、儿女遇赦,得以返回洛阳。如意元年(692年),武则天念及李义府此前的辅助之功,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后赐实封三百户。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继位,又将李义府的实封收回。

标签: 李义府

更多文章

  • 张易之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易之

    武则天临朝晚期的朝政大事多由张氏兄弟把持,701年,太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议论二张,易之闻后至武则天处告状。武则天赐死这三人,一说李仙蕙因有孕暂时幸免,但一日后仍死于难产。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迎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氏兄

  • 清朝晚期的格格照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格格

    溥仪妹妹二格格、三格格载沣长女大格格爱新觉罗·韫媖旗装照,曾嫁给婉容的哥哥润良为妻肃亲王的十七格格爱新觉罗·显琦(又名金默玉),川岛芳子的妹妹朗贝勒府五格格爱新觉罗·恒馥末代皇后婉容的养母爱新觉罗·恒香(毓朗贝勒的二格格)毓朗的女儿爱新觉罗&

  • 汉灵帝皇后何蜜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何蜜

    何蜜(?-189年),父舞阳侯何真,母称舞阳君;家住南阳,由采女升为贵人,后生汉少帝刘辩而成为何后,汉灵帝皇后,何进之妹,少帝刘辩之母,曾毒杀刘协生母王美人。少帝即位后,因灵帝之母董太后专政,于是使何进将董太后“迁宫本国”,董太后不久忧死,民间因此不附何氏。董卓入京后,废少

  • 二战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简介 隆美尔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隆美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欧洲、非洲、亚洲都被卷入斗争中,作为罪魁祸首的希特勒最终没有成功。当时的纳粹德国拥有几位出色的将领,隆美尔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也是当中评价最好的。当然,人们对于这位“沙漠之狐”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视其为军事天才,有人唾骂其为纳粹帮凶

  •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影响 对黑塞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黑塞

    赫尔曼·黑塞不仅热爱着文学、诗歌,对东西方哲学人物也是敬仰不已,这就形成了他特有的美学世界观。黑塞于1962年在瑞士去世,时年85岁,但他的影响却没有结束,甚至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黑塞赫尔曼·黑塞的影响1962年黑塞逝世,但他的生命在作品中延续着,影响着世界各

  •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简介 黑塞结婚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黑塞

    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后来迁居瑞士,加入了瑞士国籍。黑塞从7岁就开始写诗,可以说始于诗歌终于诗歌,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尤其受年轻人欢迎,经久不衰。黑塞赫尔曼·黑塞简介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

  • 黑塞作品 黑塞最好的作品 黑塞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黑塞

    赫尔曼·黑塞是德国著名诗人、作家,代表作有《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歌德奖、冯泰纳奖等荣誉。黑塞的一生对诗歌充满热爱,并将诗化生存哲学思想传达给人们。黑塞黑塞作品 黑塞最好的作品小说:《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盖特露德》《印度之行

  •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影响 怎么评价奥尼尔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在美国戏剧界有着奠基人的地位,代表作有《天边外》《琼斯皇》《悲悼》等。奥尼尔晚年患上了帕金森氏症(即老年痴呆),于1953年在波斯顿逝世。尤金·奥尼尔尤金·奥尼尔的影响奥尼尔对美国戏剧的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

  • 尤金·奥尼尔的作品 尤金奥尼尔和卓别林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出生在美国纽约一个演员家庭中,而他的女儿乌娜·奥尼尔又嫁给了全球知名的演员卓别林,这个家庭跟演员真是很有缘。而尤金·奥尼尔本人则对文学感兴趣,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尤金·奥尼尔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主要作品有:《

  • 春秋战国齐桓公的夫人蔡姬生平与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桓公,蔡姬

    蔡姬是蔡国人,今河南的上蔡一带。她是蔡穆候的妹妹,那时似蔡国这样的小国,中原有几十个之多,例如管、霍、鲁、卫、毛等。都是西周王族家门的子弟(全都是姬姓)才能分到这样的好地方。但是,反而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原小国不得不在夹缝里生存。齐桓公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