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5 更新时间:2024/1/10 19:17:04

但是的说“薄姬”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认识吧,但是如果仔细的分析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这个人还算是比较的有名气的,因为她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说到这想必大家都应该清楚了这个人好像并不简单啊,那么她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简单来说,薄姬是个低调的人,但在当时,这种低调却成了她和刘恒母子得以幸存并最终逆袭的一大原因。

1、平凡的出身

薄姬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她的母亲魏媪是魏国的宗室之女,不过母亲是和父亲私通生下她的(可见薄姬父亲地位不高),再加上魏国很快就被秦国灭亡,薄姬的地位完全来源于父亲,是个很普通的女子。

普通的人也是有朋友的,薄姬和年纪相当的管夫人、赵子儿十分要好,三人以姐妹相称,还相约"富贵莫相忘"。

秦朝只存在了十来年,基本上是薄姬刚刚长大,天下就乱起来了。当时六国宗室纷纷复起,原来魏国的贵族魏豹就自立为魏王。

魏媪应该还有点关系,为了谋出路,她将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薄姬还是挺受魏豹重视的。

据说魏媪曾请许负给女儿看相,许负说薄姬会生下天子。魏豹听说后,以为自己会当天子,就不跟刘邦混了,自立门户,并且跟项羽联合,结果分分钟被刘邦派人灭了。

魏豹死后,薄姬被送到刘邦宫中织布的工房工作,有一次刘邦到织布工房视察,看见薄姬有姿色,就将其纳入后宫。

2、幸运与能力

刘邦可不是不近女色之人,他后宫之中美女无数,薄姬并不算拔尖,也没有出头,进宫一年多都没得到刘邦的宠幸。

不过跟薄姬关系很好的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先后受到刘邦的宠幸,她们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却并不打算信守,想想也是,后宫争宠激烈,谁会想多一个竞争对手呢。

薄姬的幸运之处在于管夫人和赵子儿在一次陪刘邦的时候,将当年的约定当成笑料说了出来,两人笑得花枝招展,刘邦觉得莫名其妙,就追问缘由。

得知此事的刘邦想起了薄姬,顿时来了兴趣,当天就把薄姬召来。薄姬很好地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她说昨晚梦见有苍龙盘踞在肚子上,刘邦笑着说这是吉兆,我帮你促成。

当晚,刘邦就临幸了薄姬,很巧合的,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

这一次人生逆袭的机会多少有些偶然成分,但似乎又是必然,管夫人和赵子儿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反正是勾起了刘邦对薄姬的兴趣,薄姬又非常准确地抓住这次机会,从这里可以看出,薄姬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她对机遇的把控,是非常准确的。

3、培养儿子

自从那一次临幸后,刘邦又仿佛忘记了薄姬,很少再来找她,在后宫中失去皇帝的宠爱,这几乎是致命的,所幸薄姬生下了儿子刘恒,她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所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没有刘邦宠爱的薄姬自己是不可能贵了,只能依靠儿子刘恒。

薄姬对刘恒的培养重点就是低调,在险象环生的后宫中,即便不受宠,她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必然受人瞩目,也容易遭受危险,如果没有过硬的保护,能不张扬就不张扬,一定要低调。

八岁的刘恒按例被封为代王,这是个又偏又小的封地,别说跟齐王、赵王两个哥哥相比,就是梁王、淮南王这两个弟弟,封地也比刘恒要好得多。

但薄姬和刘恒没说什么,事实上,他们也不能说什么,多说就是找死。

4、低调的代王

薄姬和刘恒母子一向保持着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像得宠的戚夫人那样飞扬跋扈。

最后的结果也很明了,刘邦一死,刘盈继位,吕后掌权,戚夫人死得很惨,其子刘如意不久后也被毒死,刘盈还因此受到了惊吓。

刘邦剩下的六个儿子中,刘肥也险遭吕后毒手,憋屈地认妹妹鲁阳公主为母才得以活命,最后郁郁而终;刘恢刘友死于吕后之手;刘建死于意外,但独子被吕后所杀,绝后;只有刘长和刘恒安然无恙。

刘长是吕后的养子,没事很正常,但刘恒能够幸存,靠的就是低调,吕后以为这个儿子(她是正妻,刘邦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很老实,就放他们母子到代国。

代王刘恒和王太后薄姬在代地很老实,该干什么干什么,在吕后疯狂压制刘氏家族的时候,刘恒却依然完好无损,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母子的手段,真是小心谨慎到了极点,这才得以屡屡躲过吕后的猜疑。

薄姬的低调还影响到了她的家人,她的弟弟薄昭也在代地,但并没有获得代国多大权力,这个情况,给刘恒的逆袭带来机会。

刘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齐王刘襄起兵西进,试图铲除吕氏,并争夺帝位,但齐军尚未进入长安,吕氏已经被周勃等大臣铲除。

事后,具有吕后血脉的少帝刘泓被废,大臣们商议拥立新的皇帝,主要候选人就是刘恒和刘襄,但刘襄外戚势力强大,而刘恒外戚几无势力,且一向低调,再加上刘襄手握重兵,不好控制,刘恒势力小,更好操控,于是大臣们迎立刘恒,是为汉文帝,薄姬也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

所有的低调,最后却成了成功的铺垫,然而在低调背后,却是刘恒隐忍十数年积聚的手腕,在中央毫无根基的他却能在数年之内,软硬兼施,最终掌控中央,功劳比天大的周勃最后被他整得服服帖帖。

标签: 薄姬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长子扶苏生平 如何评价扶苏 扶苏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扶苏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

  • 石邑公主与夷安公主是同一个人 石邑公主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邑公主,夷安公主

    石邑公主,名不详,生年不详。根据唐玄宗时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诸邑公主是西汉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子夫三女分别是诸邑公主、石邑公主及卫长公主。由于颜师古的《汉书注》称诸邑和阳石公主都是卫子夫的女儿。有人误以为石邑公主就是在巫蛊之祸开始的时候,和诸邑公主一起被杀的阳石公主。其实不然,石邑公主并未

  • 爱新觉罗承祜简介 康熙嫡长子承祜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爱新觉罗承祜

    导读:承祜是康熙嫡长子,也是清朝第一个嫡长子,废太子胤礽的同父同母兄。后因幼殇不序齿(夭折),其皇二子之位恰为其弟胤礽所取代。爱新觉罗·承祜,1670年1月4日(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寅时)生,康熙第二子,生母为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因染病于1672年3月3日(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日巳时)殇

  • 大仲马自称小仲马是最满意的作品 他为何不承认小仲马母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仲马,小仲马

    作为享誉世界的大作家,亚历山大·仲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很高,他的小说大多数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有着自己的特色,并深得世人赞颂。此外,他的身世也颇有看点,而他的私生活就是被人诟病的一部分。大仲马大仲马的祖父出身贵族,家里多的就死黑奴,所以他的祖父和女黑奴剩下了大仲马的父亲,并给他取名汤玛

  •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子女介绍 亚历山大·仲马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仲马,他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誉为通俗小说之王。对于他的作品,《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我们都很熟悉了。而在生活中,大仲马生性风流,处处留情,情人很多,私生子、女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小仲马。大仲马大仲马的子女大仲马生性风流,传闻他私生子女

  • 历史上的如妃 最后为嘉庆帝生子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如妃

    看过电视剧《金枝欲孽》的朋友一定对如妃这个角色很熟悉,这个人物甚至“喧宾夺主”成了观众心中的“女主角”。而如妃的原型就是清仁宗嘉庆帝的妃子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恭顺皇贵妃能在嘉庆帝的后宫中脱颖而出,经过两朝加封得到皇贵妃封号,也算是幸运之人。如妃钮祜禄

  • 唐朝大臣宗楚客生平事迹 宗楚客武后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宗楚客

    宗楚客是武则天的侄儿,他的孙女是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宗氏。他曾三次担任宰相,是唐朝前期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依附武三思、韦皇后等人,参与皇权斗争,最终随着韦后被诛杀,他也死于李隆基之手,他所追求的一切终于幻梦一场。宗楚客宗楚客生平事迹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唐代大臣,宰相,诗人。字叔敖,蒲州(今

  • 李敬玄子孙后代 李敬玄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敬玄

    李敬玄出生安徽谯城,是赵郡李氏南祖的后裔,在马周的推荐下成为太子李治的侍读,并得到许敬宗等人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官至宰相。可惜,他因出兵吐蕃失败而归,还谎称自己生病,被唐高宗得知后,将其贬职。李敬玄子孙后代儿子:李思冲,官至左羽林将军,随李重俊诛杀武三思,失败被杀。儿子:李守一,官至郫县县令。曾

  • 唐朝大臣赵国公李敬玄生平简介 李敬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敬玄

    李敬玄是唐朝时期官员,担任过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吏部尚书、中书令等职,被封为赵国公,执掌典选事宜。李敬玄著有《李敬玄集》等作品,作为一个文官还算合格,但要他当武将真是为难他了,故而征讨吐蕃兵败而归。李敬玄生平简介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著有文集三十卷、《礼

  • 隋唐大臣窦威的故事 窦威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窦威

    窦威出身名门,曾在隋朝担任秘书郎、内史舍人等职,后来响应李渊起兵,参与制定朝廷典制,担任内史令、司录参军等职。公元618年,窦威逝世,追赠同州刺史、延安郡公,赐谥号为“靖”。窦威的故事唐高祖曾对窦威道:“北周时有八柱国,我家与你家都曾位列其中。如今我是皇帝,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