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代才子之首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才子之首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27 更新时间:2023/12/18 20:45:53

说起杨慎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到他写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很多人都知道。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父亲是当朝首辅杨廷和杨慎自幼聪明过人,在母亲黄氏的教导下,七岁就开始学写诗,十一岁时就能写出一些佳句。据说杨慎十二岁时仿照《吊古战场文》《过秦论》写了两篇文章,轰动乡里,被祖父称为“吾家贾谊也”。

杨慎像

十三岁的时候,杨慎跟随父亲从老家四川返京,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他写的《黄叶诗》轰动京师,时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惊叹杨慎的才华,收入门下。

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中辛未科殿试第一,高中状元,被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并因为文采而倍受称赞。而杨慎也利用身份,多次到藏经厂内博览群书。据说杨慎还私下偷取《永乐大典》数策,被主事查对时发现,戏称窃书。

明武宗朱厚照在明朝历史上算是一个行为比较荒诞的皇帝。他设立豹房,喜欢游乐。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小王子犯境,朱厚照竟然亲出居庸关,欲领兵出征。杨慎上呈《丁丑封事》,指责朱厚照的行为,并劝其停止这些行为,但是朱厚照不听谏言,仍然我行我素,杨慎气愤不过,称病回归故里。

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照病故,因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在首辅杨廷和的推荐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位,杨慎升任经筵讲官。作为一个尽责的臣子,杨慎利用给皇帝讲书的时候,结合当时的情况教育朱厚熜,因此经常惹朱厚熜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

朱厚熜继位后,本应尊武宗朱厚照的父亲为皇考。但朱厚熜为了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竟然破坏皇室惯例,欲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一时间朝廷哗然,众大臣集体抵制,朱厚熜只好暂缓封号事宜,史称“大礼事件”

嘉靖三年(1524年),张璁、桂萼等人为了迎合圣意,旧事重提,主张封朱厚熜的父亲为皇考,庙号为睿宗。群臣激烈反对,内阁首辅杨廷和因此辞官还乡。

朱厚熜见首辅已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强行封自己的父亲为“恭穆皇帝”。杨慎眼见劝说无效,便带领一百多名大臣到左顺门跪请,希望朱厚熜改变主意。杨慎更是喊出:“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朱厚熜听后震怒,令锦衣卫逮捕了为首的八人。

此举让群臣更为激动,在杨慎等人的带领下,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朱厚熜更加愤怒,下令将杨慎等官员当廷杖责。此次廷杖致死的官员多达十六人,杨慎也差点被打死。朱厚熜对喊口号的杨慎特别痛恨,十日后,又下令杖责一次,随后将杨慎充军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

因为杨廷和当首辅的时候,曾经撤裁过锦衣卫,因此锦衣卫对杨氏父子怀恨在心。锦衣卫埋伏在杨慎去云南的路上,准备加害杨慎。杨慎早有防备,亲自制定行程,安全到达云南。但是杨慎杖刑未愈,又远行千里劳心劳力,几乎一病不起。

嘉靖八年,杨廷和病逝,杨慎获准回到四川安葬父亲,此后杨慎就部分时间居住于四川,部分时间居住于永昌卫。

朱厚熜因为“大礼事件”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为痛恨,经常问身边的大臣:“杨慎可好?”还好被问大臣多与杨家父子交好,每次都回答“老病,近况十分不好”,朱厚熜才没有对杨慎再加惩处。

郑绍钧写杨慎的《临江仙》

而在永昌卫的杨慎,虽然边寨荒凉,图书资料奇缺,但是杨慎仍是嗜书成癖,无所不览,并根据自己的苦学、实践、记忆写出了不少笔记、选本和注释性书籍,因此被后人称为“博学”。

朱厚熜在位时一共六次大赦天下,但是每次都规定不赦杨慎。按大明律,年满六十的发配人员可以赎身回家,但是无人敢受理杨慎的事情。杨慎虽然官场不得意,却是才名远播,而且行为仍为百官敬仰,杨家的门生又遍布朝野,因此不管他在哪里都被地方官员善待。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杨慎卒于永昌卫,时年七十二岁。

标签: 杨慎

更多文章

  • 道光帝妃子恒嫔蔡佳氏生平 恒嫔为什么被道光帝降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道光帝,恒嫔

    道光帝一生封了三个皇后,后宫妃嫔也比较多,不过这些妃子中大部分都被他降级处理,可见他有时候的确反复无常又苛刻。作为道光帝众多女人之一,恒嫔蔡佳氏也被降级至答应,不过好在她长寿,经过后面几位皇帝的尊封,又成了嫔位。恒嫔蔡佳氏恒嫔(? - 1876年)蔡佳氏,清宣宗嫔,无所出。生年不详,仅知生辰为二月二

  • 道光帝妃子珍嫔赫舍里氏生平 珍嫔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道光帝,珍嫔

    珍嫔道光帝的珍嫔赫舍里氏,出身满洲镶蓝旗,一生未生育子女,从珍贵人一路晋升到了珍妃。可惜,道光六年,不知是何原因,珍妃被降为珍嫔,三年后直接降为常贵人。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惊吓过度而死。道光珍嫔赫舍里氏珍嫔(1804-1829)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生于嘉庆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容海,曾任

  • 乾隆帝妃子白贵人柏氏生平 白贵人和怡嫔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白贵人

    白贵人柏氏是乾隆皇帝的妃嫔之一,是乾隆帝怡嫔的妹妹,生卒年不详,一生未有子嗣。白贵人是汉族人,出身不高,因为姐姐入宫为怡嫔,她也进宫为常在,且在常在这个位子坐了46年以上,应该并不受乾隆喜爱。白贵人柏氏白贵人是清朝乾隆帝嫔妃之一。为乾隆帝怡嫔之妹。无子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六月十七日。乾隆十三年已为柏

  • 孔彦舟是谁 孔彦舟强纳亲生女儿为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彦舟

    孔彦舟字巨济,出生河南省林县,早年是无赖,杀人为盗,之后转投金朝,成为其将领,帮助攻打大宋。他曾镇压太行与洞庭湖的起义军、协助完颜宗弼攻陷郑州、濠州等地,甚至丧心病狂的娶自己亲生女儿为妾。孔彦舟是谁孔彦舟出生于宋相州林虑(今河南省林县,位安阳市西),是金朝名将,史称金龙虎卫上将军。出身无赖,杀人为盗

  • 明朝太子太保霍韬夫人墓在哪 如何评价霍韬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霍韬

    霍韬霍韬字渭先、号兀崖,人称渭崖先生、南海县的“三老阁”,出生广东省佛山市,是明朝时期的大臣。霍韬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深得嘉靖帝器重信任,为人耿直决绝不受升官之事。那么,张廷玉在《明史》中是如何评价霍韬的呢?霍韬夫人墓增城霍韬墓位于增城市永和镇九如乡后龙山,最上为坟头,由3

  • 柳敬言的子女 对柳敬言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柳敬言

    陈叔宝柳敬言是陈宣帝陈顼的皇后、陈后主生母,母亲是梁武帝萧衍的女儿长城公主,家世背景显赫。柳敬言长得漂亮,为人也谦虚恭敬,把后宫打理的有条不紊,可惜儿子陈叔宝不争气,陈朝灭亡后她进隋都长安居住,于公元615年去世。柳敬言的子女儿子陈后主陈叔宝。陈叔宝是陈宣帝陈顼长子,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太

  • 燕伋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燕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燕伋

    燕伋燕伋虽然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但相比其他人他知名度不高,却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尊师重道之人。燕伋出身富贵之家,18岁娶妻生子,不久父母就相继去世了,他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只身一人到山东去拜孔子为师,学成后回乡办学18年。燕伋是怎么死的燕伋在渔阳办学18年,直到周敬王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因孔子的儿子

  • 北宋科学家燕肃简介 燕肃的作品 怎么评价燕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燕肃

    燕肃燕肃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画家、诗人,他复原指南车、记里鼓车,绘制《海潮图》说明潮汐原理,在绘画方面也很有成就,可以说是一位“文理兼修”的人物,难怪李约瑟赞他是“达芬奇式的人物”,评价相当高了。燕肃简介燕肃(961年1040年),字穆之,字仲穆

  • 文同的作品 文同和苏轼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同

    文同文同生于四川绵阳,是北宋画家、诗人和官员,担任过太常博士、集贤校理、洋州知县等职。文同在绘画、书法、诗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尤其擅长画竹,而他的表弟苏轼也是一位爱竹之人,两人惺惺相惜感情非常好。文同的作品文同墨竹图文同著有《丹渊集》40卷、《拾遗》 2卷等;其传世画作极少,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墨

  • 文同简介 文同书法 文同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文同

    文同是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自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他擅长画竹,且开创了“湖州竹派”,人称石室先生。文同不仅在绘画上颇有成就,在诗文方面也有突出表现,得到了米芾、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赞誉。文同简介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