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都不高,但唯有一个女人可以呼风唤雨,地位尊崇,那就是被称为万凰之王的“皇后”。
皇后要匹配的是天底下最尊贵的皇上,所以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坐上这个位置的。大清王朝统治中国的时间不短,加上留下的史料和野史比较多,成为了影视剧选材的热点,从宫斗剧中也能看出在后宫生存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皇后这个位子不仅是众多女子梦寐以求的,还有很多权臣会盯着,因为皇后生下的是皇上的嫡子,在嫡庶有别的大清王朝,嫡子是继承皇位的首要人选。
所以想要成为皇后很难,而想要在后宫中生活下去更难,皇帝的后宫从来都不缺貌美如花的女人。即便是能留住皇帝的心,还要讨好皇太后这个婆婆,普通人家的儿媳妇难当,皇室的儿媳妇就格外难当。
在清朝就有这么一位孝哲毅皇后,她和丈夫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如胶似漆,却遭到了婆婆慈禧的百般刁难,死后还被开膛破肚。
端庄持重的皇后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出身于蒙古族正蓝旗,能够成为皇帝的后妃,其出身和家世自然是不错。难得的是这位皇后知书达理,相对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女子,属于有见识、有思想的人。
看过《甄嬛传》和《如懿传》的人都清楚,作为皇帝的儿子,不管是选皇后,还是选妃子,都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决定的,在选妃的现场一定会有太后把关,甚至在选秀之前,太后就会事先选好自己心仪的儿媳妇。
一个婆婆就难伺候,何况是两个婆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想要成为同治皇帝的皇后,就要面对两个婆婆——慈安和慈禧两个皇太后。
这两个人原本就是面和心不和,各自有各自的打算,都想新册封的皇后是自己利益集团的人,所以在同治皇帝后位的候选人中,慈安心仪的是阿鲁特氏,慈禧心目中的人选是富察氏。
阿鲁特氏的端庄大方深得皇帝的喜欢,所以她成了大清王朝的第5位出生于蒙古族的皇后,同时也是命运最为悲惨的一位皇后。
被慈安太后和皇帝喜欢让阿鲁特氏走向人生巅峰,也是她被慈禧所针对的开始。在后宫生活向来都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惜的是阿鲁特氏身后的两棵大树都没能敌过慈禧一人。
慈禧虽然也是一介女流,可她的一生不仅改变了大清朝的国运,甚至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在近现代的命运。
她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对权谋的精通比一般的男子还要厉害,同治皇帝虽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可皇后不是自己属意的富察氏,所以她对阿鲁特氏这位皇后一开始就心存敌意。
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阿鲁特氏只是一个有名无宠的皇后,倒也算不上太大的危害,可事实上她和丈夫同治皇帝如胶似漆,感情非常好。
由于慈禧没有放权,同治皇帝也没有在实质上掌握大清朝的统治权,闲来无事的时候同治皇帝就同阿鲁特氏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两个人相处的很和谐。
相反,同治皇帝对富察氏很是一般。慈禧能实际上掌握大清的统治权那么久,有的是自己的手段,按理说皇帝皇后夫妇和顺本是好事,可慈禧就要从中横插一杠子。
作为皇后,也要承担着侍奉太后的职责,慈禧利用这个借口就时常把阿鲁特氏叫到自己的宫中,一来让她服侍自己,二来借机教训她。
阿鲁特氏原本就是一个性格刚直的人,不喜欢逢迎讨好,所以在慈禧面前她不仅没有学会顺从,反而与慈禧越闹越僵。
不知道阿鲁特氏处于什么样的目的,居然说出了:“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紫禁城的大清门抬入宫中,非轻易能动摇者也”这样的话。
慈禧耳目众多,这句话自然就传到了她的耳中,也正是这句话彻底葬送了阿特鲁特在慈禧那里活命的机会。因为慈禧不是从大清门抬进去的,她认为这句话是阿鲁特氏对自己赤裸裸的挑衅和轻蔑。
阿鲁特氏与慈禧的关系不和,已经成了宫中人尽皆知的事实,同治皇帝虽然知道,可他囿于慈禧手中的权力,也不敢维护自己心爱之人。无奈之下他选择息事宁人,既不独宠阿鲁特氏,也不亲近富察氏。
于朝政上同治皇帝没有话语权,就连自己心爱的女子也不能与之相处,郁郁寡欢的同治皇帝不久就病倒了。
命运悲惨的一生
阿鲁特氏与皇帝感情甚笃,所以同治皇帝卧病在床的时候,她就衣不解带的在旁伺候。慈禧见到这样的情景非但没有被两个人的感情而感动,反而说阿鲁特氏在这个时候还要狐媚惑主,并且不顾阿鲁特氏皇后的身份,要赐以笞刑。如果不是皇帝拖着带病之躯向慈禧求情,阿鲁特氏虽然贵为皇后,也要遭受责罚。
同治皇帝在的时候,尚且能保全阿鲁特氏的性命,只可惜同治皇帝的寿数太短。同治皇帝驾崩后,继位的是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他的弟弟,如此一来阿鲁特氏的身份就变得十分尴尬。
同治皇帝在位的时候,慈禧想要收拾阿鲁特氏还有个忌讳,现在只剩下阿鲁特氏一个人,慈禧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整治她,她就没想过给阿鲁特氏活路。
此时的阿鲁特氏已经身怀有孕,不过此时的慈禧根本不关心她所怀的是男是女,只想赶紧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慈禧在位的后期一直都是大清王朝的实际当家人,她想除掉一个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在同治皇帝死后七十多天,这位年轻的阿鲁特氏皇后连同肚子里的孩子就一同去世了。
从17岁大婚,到21岁去世,阿鲁特氏4年的皇后生涯可谓是充满了辛酸,死后被封为孝哲毅皇后。之所以说阿鲁特氏的十分的不幸,还与她死后一件事情有关。
常言说死者为大,可阿鲁特氏不是普通人,又传言她是吞金自尽,所以当盗墓贼撬开她和同治皇帝的棺椁之后,疯狂的盗墓贼就用利器开膛破肚,试图找到金子,这生前不如意的皇后,死后也尊严全无。
小结: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句话用在封建时期皇后的身上最合适。阿鲁特氏想不想进宫候选由不得自己,能不能成为皇后自己也没有丝毫的选择权。成为皇后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
成婚后和丈夫同治如胶似漆,却遭慈禧刁难,死后被封为孝哲毅皇后依然没能幸免,被盗墓贼被开膛破肚。就算成为了万凰之王又怎样,她也依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