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禧攻略》中女主魏璎珞为了给自己的姐姐报仇而入宫,从绣房想办法进入长春宫,得到富察皇后的宠信;富察皇后亲自教魏璎珞写字,魏璎珞成为长春宫最受宠的大宫女。
后来偶然得知皇后的死跟纯贵妃有关,便想办法得到太后喜爱,被乾隆封为贵人;
当然这只是影视剧中魏璎珞的奋斗史,历史上真实的孝仪纯皇后并不叫魏璎珞,只是被称为魏佳氏;而且与影视剧中有很大的差距,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孝仪纯皇后:虽然是辛者库罪奴出身,但却得到乾隆的宠爱,并盛宠不断;一步一步成为后宫之中地位最高的女人,确实很厉害!
可能会有人问:既然乾隆如此宠爱魏佳氏,为何仅仅止步于皇贵妃,而不是直接封皇后呢?毕竟魏佳氏的儿子已经被乾隆秘定为皇太子。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看魏佳氏的一生,有多励志!
01 辛者库罪奴出身
雍正五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特殊在哪儿呢?
雍正为“秘定的储君”皇四子弘历亲自选了一位嫡福晋富察氏,并且在紫禁城西二所完婚。也是在这一年内务府管领清泰的夫人杨佳氏生下一个女儿,作为内务府管领清泰很清楚自己的女儿将来必定会参加选秀,但可能真的没想到女儿会竟如此有出息,成为乾隆的宠妃,嘉庆帝的生母。
魏佳氏的出身确实不高,按照《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魏佳氏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世祖绶恩,绶恩原先是明朝末年的一个千户,居住在盛京;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明朝抗战时,绶恩在毛文龙麾下,原名叫魏国贤,如此我们就可以看得出其实魏佳氏的祖先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也就是说魏佳氏是汉人出身。
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以后,绶恩跟随耿仲明投靠了后金,正式编入汉军正黄旗。
耿仲明麾下一共有七个佐领,绶恩只是其中一个佐领下的牛录章京。
其实这样看的话魏佳氏出身还是可以的,但因为五世祖绶恩在征南明期间收留了马鞍匠人触犯了逃人法,摄政王多尔衮考虑到绶恩有渡海投诚的功劳,所以并没有深究,只是将绶恩的那支牛录全部编入了内务府正黄旗,如此一来魏佳氏祖上便由汉军正黄旗成为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
虽说魏佳氏祖上因罪被罚入辛者库,但也算是因祸得福,没有牵连卷入三藩之乱中。
魏佳氏的祖上基本上都是在内务府当值,祖父曾担任内务府总管,父亲清泰则是担任内务府的内管领,正五品官职。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查通谱卷七十四,魏氏下只有一条“魏氏绶恩,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其曾孙五十一,原任内务府总管;元孙清泰,现任内务府管领;元孙清宁,现任六品官;玉保住,原任库掌。四世孙吉庆,现任笔帖式。”
魏佳氏的祖母与母亲都是雍正朝时期宣读册文的女官,正因为祖父母、父母都在朝廷当值,对魏佳氏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魏佳氏虽是女儿身,但父母都很注重对魏佳氏的教育。
按照大清的祖制,凡是满13岁的女子都要先经过选秀才能自行婚嫁,女子参加选秀的年龄是在13-17岁之间;魏佳氏出身于内务府包衣自然是符合条件参加选秀的。
魏佳氏是在乾隆十年被封为魏贵人,至于具体入宫的时间并不是很清楚,按照年龄推算的话魏佳氏在乾隆六年便满13岁可以参加选秀,所以魏佳氏通过选秀入宫的时间大概是在乾隆六年到乾隆九年。
魏佳氏正式出现在史料中最早是在乾隆十年被封为贵人,贵人、常在、答应都是位份比较低的妃嫔,至于之前为何一直没有关于魏佳氏的记载,我想唯一的解释应该是:魏佳氏一开始并不是乾隆的妃嫔,而是宫女。
乾隆晚年在孝贤皇后的陵寝前祭酒时曾做了这样一首诗:
“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
乾隆提到魏佳氏“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可见魏佳氏与孝贤皇后之间特殊的关系。或许正因为魏佳氏与孝贤皇后这样特殊的关系,才让乾隆对魏佳氏格外的亲切。
那么,二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出身于一个家族自然是不可能的,孝贤皇后出身于满洲贵勋家族,而魏佳氏不过是包衣奴才出身;所以最有可能的说法就是魏佳氏曾在孝贤皇后身边做宫女,后来被乾隆看中或者孝贤皇后主动将魏佳氏送给了乾隆。
从乾隆十年一直到乾隆二十年魏佳氏没有为乾隆生儿育女,不过位份上还是有所提升的,而且乾隆对魏佳氏的态度确实有别于其他的妃嫔。
乾隆十年十一月魏佳氏被封为令嫔,而且位于嫔位之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正月魏佳氏才被封为贵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封为令嫔,确实领人匪夷所思,而且地位高于同样被封为嫔位的怡嫔与舒嫔。乾隆初年,乾隆还是比较宠爱怡嫔的,甚至为了怡嫔敢与皇太后作对;而舒嫔,出身很是高贵,出身叶赫那拉氏一族,是叶赫部首领的后裔。
咨尔贵人魏氏、久娴姆教。长奉女箴。礼法是宗。凛小心而严翼。敬勤弗怠。遵内则以温恭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令嫔。尔其只膺巽命。
魏佳氏不过是包衣奴才出身,能够成为嫔位之首,除了孝贤皇后对魏佳氏的照拂外,可见乾隆对魏佳氏还是很不错的。
02 被继后那拉氏压在头上
对于乾隆来说一生中有三位皇后:
孝贤皇后(发妻)
孝以纯皇后(颙琰继承时,追封生母魏佳氏为孝仪皇后)
乾隆的发妻孝贤皇后虽然是雍正指配给乾隆的,但乾隆非常宠爱孝贤皇后,也可以说二人举案齐眉,孝贤皇后在乾隆的心目当中就是“白月光”般的存在。其实在《延禧攻略》中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原型的,只是剧中很多的情节跟历史不符而已。
要知道嫔妃晋封一般都是母凭子贵,此时的魏佳氏并未生育皇子,就连公主一个都没有,能得以晋封为令妃确实看得出乾隆对她的态度比较特殊。
尔令嫔魏氏、夙娴内则。早侍深宫。淑慎居心。雅协珩璜之度恪勤效职。克襄苹藻之荣。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令妃。
三年后,乾隆下旨将魏佳氏一族从包衣管领中拨出,改为包衣佐领;从这个时候开始,魏佳氏一族便摆脱了包衣的身份。
“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娘家包衣管领人,著从本旗包衣牛录拨出。”
但乾隆与继后的和睦生活仅仅维持了五六年的时间,那拉氏便被乾隆冷落了。
表面上看是继后那拉氏色衰而爱驰,实际上是那拉氏性情淑慎的表面下隐藏着一股逼人的刚气,与孝贤皇后相比,乾隆不免更加怀念孝贤皇后。
03 魏佳氏被封皇贵妃,成实际上的后宫之主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令妃在圆明园生下一位公主,是乾隆的皇七女;
又过一年令妃生下乾隆的皇九女;
次年十月,已经晋封为贵妃的魏佳氏生下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未来的嘉庆帝。
三年后也就是乾隆三十年正月,继后那拉氏、令贵妃魏佳氏、庆妃、荣嫔等随乾隆南巡,二月十八日乾隆突然下旨以“继后疯疾”先将继后送回紫禁城,而五月份魏佳氏便被封为皇贵妃。
按照时间来推算的话,继后那拉氏虽然没有被废,但是已经没有了皇后的实权;魏佳氏之所以被封为皇贵妃,乾隆就是想让魏佳氏摄六宫事宜。
次年已经成为“后宫之主”的魏佳氏最后一次生产,生下皇十七子永璘。
魏佳氏虽然生下四子二女,但皇十四子与皇十六子都早夭,其实在当时来说成活率已经算不错的了。尤其是皇十五子永琰,能被乾隆选为皇储,确实很难得。
乾隆二十年到乾隆三十年十年的时间里,虽然魏佳氏受宠,但毕竟后宫中还有继后那拉氏的存在,魏佳氏再受宠不过是一宠妃;但是从乾隆三十年继后断发开始,魏佳氏的高光时刻才算是真正的到来。
乾隆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和硕和嘉公主生病,九月初一还在热河行宫的乾隆下旨让皇贵妃魏佳氏等人前往和嘉公主府上探病。五天后皇贵妃魏佳氏与颖妃再次前往和嘉公主府上探病,看上去和嘉公主并无大碍。但仅仅过了一天和嘉公主突然病情加重,魏佳氏带着颖妃等人赶去公主府,去见了和嘉公主最后一面。
这几位确实是乾隆朝时期不可忽视的几位宠妃,也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继后那拉氏的势力已经不复存在了。
乾隆妃嫔多自然儿子就多,让乾隆对头疼的还是立储的问题,乾隆一直想要嫡子继承皇位,奈何孝贤皇后所生的两位嫡子:永琏与永琮,先后夭折;而继后那拉氏被乾隆所厌弃,那拉氏的儿子自然也不可能成为皇储。
一直到乾隆宠爱的魏佳氏先后生下四子二女,让乾隆有了更多的选择,虽然魏佳氏的儿子没有皇五子永琪那般文武双全,但也算是中规中矩,对于乾隆来说皇十五子永琰也算是不错的选择了。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亲自在继位的诏书上写上永琰的名字,并放置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永琰被秘密立储的次年,魏佳氏从热河行宫回宫后便病倒了;乾隆特地将魏佳氏安排在养心殿的东耳房养病,为的就是时时刻刻能见到魏佳氏,但魏佳氏的病情就是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
可见魏佳氏在乾隆心中的分量确实很重,确实很不舍得魏佳氏离自己而去。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宣布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次年为嘉庆元年;同时宣布将令懿皇贵妃追封为孝仪皇后,可以说孝仪皇后是整个大清唯一一位汉人血统的皇后。
乾隆一直想让嫡子继承皇位,魏佳氏被追封为皇后,也算是勉勉强强圆了乾隆的心愿。
结语:乾隆为何不将魏佳氏直接封为皇后呢?
其实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存在疑问:既然那拉氏已经失宠,乾隆又宠爱魏佳氏,为何不将魏佳氏直接封为皇后,而是以皇贵妃的身份统摄六宫呢?
但帝后反目的事情在京城被传的人尽皆知,给了乾隆很大的刺激,乾隆开始心灰意冷,决心不再立后。
乾隆四十三年九月锦州有一位生员叫金从善向乾隆上书“复立后”,这让乾隆非常生气,认为非常有必要下一道圣旨表明自己绝对不会再立中宫:
“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礼?况现在妃嫔中,既无克当斯位之人,若别为选立,则在朝满洲大臣及蒙古札萨克诸王公,皆朕儿孙辈行,其女更属卑幼,岂可与朕相匹而膺尊号乎?”
子金从善事件后,朝中再无人敢提立后之事。
从乾隆的圣旨中我们分析乾隆不立后的原因:
乾隆已经六十八,觉得再立中宫确实不合适;
妃嫔中没有合适的人适合做皇后;
可能有人纳闷:魏佳氏很受宠,还是四位皇子的生母,难道还不够资格被立为皇后吗?
前往不要忘了魏佳氏的出身,她是汉人,能被追封为皇后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了;想必魏佳氏也有自知之明,不会强求皇后之位;更何况魏佳氏有皇上的宠爱,“皇后”的实权,何必去在意皇后的虚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