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便云:“此书为闺阁女儿立传”,而在第五回中我们便知,这帮女儿的命运终究离不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基调。
略谙《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里面的姑娘大多命运多舛,这在众钗的判词都能窥见一二,如父母早逝的湘云,婚后孤身的宝钗,被迫远嫁的探春,死于宫斗的元春,被虐致死的迎春等等,而相对于这些姑娘,香菱的遭遇更要令人叹息许多。
香菱的一生是个悲剧,什么是悲剧呢?就是把原本美好的东西撕碎给别人看。就如赖头和尚所言,香菱是个“有命无运”的姑娘,有人曾把有命无运解释为:原本是一驾豪车,却只能在泥泞颠簸的路上行驶,便也撑不过多少时日,香菱便是如此。而与香菱对应的则是她家的丫鬟娇杏,谓之“无命有运”。
香菱的悲剧,是从她被拐开始,被拐后的香菱,在跟随人贩子七八年后,被卖与守着些薄产过日子的冯渊,谁料人贩子欲壑难填,私下又将香菱悄悄卖与薛蟠,意欲卷了两家银子便逃走,为此闹出一段命案来。在这段公案中,最终以有钱有势的薛家获胜,香菱就此易主薛家。
虽与贾史王三大家族并列四大家族,但毕竟为皇商,薛家在家风上就难于其他几大家族比肩,薛蟠自小娇生惯养,霸道跋扈,浑身一幅纨绔气息,偷鸡戏狗,眠花宿柳无所不及,香菱这等女儿才开脸放他屋里不过半个月,便被当马棚风一般,直至娶了夏家小姐后,才貌俱佳的香菱更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一段时间的被摧残中,香菱最终断了跟薛蟠的念想,做了宝钗的丫头。而此时香菱也在日久的折磨中患上了干血症,从其判词中可知香菱最终死于此症,如一枝枯荷,一缕香魂返故乡。
很多人为此跌足扼腕,又有人道,如果香菱当初没被卖给逢冤,更没有跟了薛蟠,她的命运会如何?其实,人贩子一开始的想法,是不打算将香菱卖给两人的。
香菱被拐后,最了解她人生轨迹的人,便是之前葫芦庙里的沙弥,后来成了金陵府的门子,据其所言,拐走香菱的拐子租了自己的房舍居住,关于这拐子,门子如此介绍:
“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
拐人原本就是件风险很高的事,一般情况下都会急急出手,免得被夜长梦多。可这拐子没有立马将香菱卖给他人,而是找个僻静处养了七八年,意欲何为?说到底都是一个“利”字在作怪。
在古代,两淮是盐商的聚集地,这些盐商个个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在长时间奢靡的生活中,审美也开始挑剔到变态的程度,喜爱身体羸弱的美貌女子,如此催生了养“瘦马”的行当,很多牙子专至贫寒家庭买来面容姣好的女童养着,教其琴棋书画、歌舞茶酒之事,以将来卖与富商作妾,再不济也可卖给秦楼楚馆,因这些女孩身材消瘦,盈盈一握,世人谓之“扬州瘦马”。
而香菱的种种迹象表明,她是曾被当做“瘦马”培养的。
首先,香菱的身体素质,与拐子刻意培养有关。
在第八十回,文中说到香菱血分中有病,故而跟在薛蟠房中几年也未能怀孕,后逐渐形成干血症。而这血分中的病,之前我们分析过是经血问题,主要造成原因是五劳,七伤,七伤其中有饿伤,香菱跟拐子的那几年,被打是毋庸置疑的,此外更有饥饿。这香菱是拐子的一大笔买卖,自然不会在物质上苛待香菱,故而这饿,是有意为之的,就是为了使其消瘦羸弱,符合当时社会男人的审美,达到“瘦马”的基本要求。
其次,香菱的文学素养。
大观园里,不乏擅长诗词的姑娘,但放眼望去,这些姑娘都是主子小姐,何曾见过一个丫头会诗词的?香菱拜黛玉为师时,即便诗词理论难忘黛玉项背,但可以肯定是学过的,而香菱在进入大观园时,根本没机会读书写字,那么她能在哪里学习诗词呢?香菱被拐时才四岁,根本不会学诗,所以可以肯定,这些诗词基础,是香菱在被拐期间学习的。
原本就出身书香世家,又经拐子刻意培养才有后来被贾琏夫妇啧啧称叹的香菱来。如此,即便当初不是被拐子为了两份银子同时卖与冯渊和薛家,香菱也难逃悲惨命运,要么成为大腹便便的富商玩弄的小妾,要么流落秦楼楚馆,终归难逃被摧残的命运。而这一切,皆因一个拐子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