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誉为“圣主”的崇祯为何没能挽救明朝?

被誉为“圣主”的崇祯为何没能挽救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38 更新时间:2023/12/31 16:34:54

七年(1627年)朱由检即皇帝位,年号崇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的崛起,使得他们左右朝政的力量越发强大。此时,君权被削弱,皇帝更像是代表权力的符号,却无实际的人身自由。无论是武宗南巡一事,还是万历国本之争,都表明了帝王并不能随心所欲。正因为这种体制,明中后期的帝王或是出于和文官集团的消极对抗,或是出于本身的懒惰,大多都有怠政倾向。而崇祯却截然不同,他朝乾夕惕,却仍然国亡身死,这是为何?

崇祯的悲剧让人唏嘘,但这份悲剧却多少有些天定的意思。首先,明朝体制的问题到崇祯这里已然是积重难返,譬如说财政税收问题。明朝乃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繁荣,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那么明朝财政为何还会出现危机呢?

明朝官员的俸禄极低,很难养活一家老少。海瑞作为正七品官员,尚且要种地种菜来自足,更遑论更低等级的官员。在此情况下,官员贪污受贿也就司空见惯。尽管明朝征税不少,但大部分或是进了地方官的腰包,或是被拿来孝敬京官。除官员受贿外,还有明朝宗室的供养。至明朝末期,宗室成员已达数十万,这同样是一笔巨大的支出。长此以往,到崇祯时期,财政更是入不敷出,而由财政引发的各种矛盾也日益严重。

其次,崇祯年间天灾不断,也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据《汉南续郡志》记载,从崇祯元年(1628)到崇祯十四年(1641),陕西几乎年年受灾。先是旱灾,又有蝗灾,继而瘟疫横行。全陕旱蝗,使得境内百姓死亡过半。百姓为饱腹,吃蓬草与树皮,最后无食可吃,只能吃观音土,甚至于出现食人一事。饥民走投无路,许多只能随李自成起义。而其后的瘟疫更为可怕,甚至传染到北京城,导致十室九空。灾荒与疫情,使得社会稳定性遭到极大威胁。

除明朝数年积累的弊端与天灾外,崇祯自身也有诸多问题,他在官员任用和处置上就存在极大失误。崇祯自缢前,曾感叹“诸臣误朕也”,实则不然。崇祯即位不久,便将魏忠贤扳倒,并趁机铲除其党羽。崇祯大刀阔斧地清算阉党,按理说是大快人心的,但他却忘记了权力制衡。随着阉党被清算,东林党开始占据上风,但东林党中也未必皆是君子。文官集团的权力膨胀,让本就多疑的崇祯更是多生猜忌。十七年间,他共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五十个内阁大学士。这种频繁的人事更替,于朝政并无益处,反而使得有心报国之士也不敢毛遂自荐。

实际上,不仅文官被频繁更换职位,武将亦然。在围剿起义军时,崇祯帝十三年间数次更换将领,更换八次,共用七个将领。这些将领大都颇有才干,但由于崇祯的用人存疑,使得数次围剿都功亏一篑。最令人惋惜的是崇祯对袁崇焕的处置,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都是袁崇焕的功勋。而在京都之围时,也是袁崇焕千里迢迢赶来救援,但后金撤退后,袁崇焕却被诬陷与后金勾结,被崇祯下狱。最终,袁崇焕被杀。

崇祯此人在许多大事摇摆不定,导致错失良机。明朝一边对农民起义军作战,一边对抗清兵,已经是分身乏力。崇祯深知两面作战,极易败北,因而私下同意与满清和谈。但明朝士大夫均以宋为鉴,耻于和议。崇祯同意杨嗣昌所提出的议和主张,但又在卢象升质问时矢口否认。崇祯帝在战和两难中走到最后,又对迁都一事摇摆不定。明王朝即将面临灭顶之灾时,皇后劝他迁都南京,但陈演等人极力反对,此事也最终作罢。可以说,崇祯的两次摇摆不定,都让事态变得更为糟糕。

崇祯的两个错误决定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一是撤掉陕北驿站,二是增加三饷。有大臣上书陕北驿站开支过大,建议废除。而当时却是在陕北灾情严重之时,这时裁掉驿站无疑于是加剧社会动荡。原本的驿站兵士李自成便是因此失业,后来走上起义道路。农民军的来势汹汹和清兵的虎视眈眈,逼得崇祯不得不为增加财政收入而增税。崇祯帝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虽然战时增加税收无可避免,三饷所征也不算太多。但当时本就起义频发,崇祯帝的三饷加派无疑于是雪上加霜,时人称“崇祯”为“重征”,可见此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起义。

平心而论,崇祯勤于政务,宵衣旰食,比明朝大多数皇帝的治国理政能力要强。但是,崇祯时运不济,处在明朝本就摇摇欲坠的时期,又有天灾,加之其个人的决策失误,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在所难免。

标签: 崇祯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樗里疾为什么会在风水上却被人提及?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樗里疾,战国,风云人物

    今天,再一起来看看樗里疾的另一个被人称赞的事迹——风水。在一些玄学上,博大精深的中华也细心地研究。风水学就是其中之一。风水学本身是用来选择地势的,即用来选择什么地方建房、建墓更合适。风水在华夏历史中有着细水流长的痕迹,每一个去深入研究它的人,都有着自己异于他人的见解。在一些资料中,把风水学和看相融为

  • 周孝王姬辟方:西周首个篡位的君王,大逆不道却振兴西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姬辟方,西周,风云人物

    话说,西周建立之初,在第二任天子周成王期间,代为理政的周公旦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最终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争位,为西周稳定统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万事都有例外,周孝王姬辟方就是那个特例,他违背宗法制度,在侄子周懿王死后,凭借其政治影响力成功篡位。今天笔者分两部分来讲:一、为

  • 蠕蠕公主是什么结局?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蠕蠕公主,南北朝,风云人物

    蠕蠕公主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二任皇后,当然,高欢并没称帝,帝号是后人追赠的。匈奴人不是傻子,知道高欢其实是魏实际的统治者,而蠕蠕公主嫁过去,尊荣等同皇后,甚至还要高。蠕蠕公主是柔然的公主,本来她叫郁久闾氏,到中原后被赐名蠕蠕公主。(中原人跟她有仇么?)蠕蠕公主是草原出生的女孩子,练的一身好剑法,她是草

  • 溥仪3岁被抱进皇宫后,他的祖母为什么哭晕过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溥仪,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末年的时候,当同治皇帝登基之后,慈禧成为太后,有一个王府注定以后会成为慈禧的棋子,而这个王府就是醇亲王府,其实说起来这个王府和慈禧还有一层的亲戚关系,这个我们后面再说。同治皇帝登基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所以一切的大权都掌握在慈禧的手中,所以说当时同治帝也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而已。后来他才刚刚

  • 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一句话,雍正知道后处死了他的幕僚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汪景祺,清朝,风云人物

    汪景祺,原名日祺,其父汪霖曾任礼部主事。汪景祺少年时已经是小有其名,但却是一个恃才傲物之人,所以在史书中称他是“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虽然它小有才气,但仕途之路却极为坎坷,久困于名场,一直熬到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才考中了一个举人。雍正二年初,汪曾祺试图通过故友胡期桓拉近自己与

  • 苏定方在唐朝是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自古乱世出英雄,而隋唐交际时的众多英雄,便验证了这个道理。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了徐世绩,程咬金等英雄人物,他们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而为世人所熟知。但是,在这段岁月中,有一个功绩突出之人,此人名为苏定方,此人曾经一人灭三国

  • 舅舅求康熙杀自己的儿子,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中有两位权倾朝野的权臣,分别是明珠和索额图,在明珠和索额图斗得头破血流时,朝中还有一位议政大臣却坐山观虎斗,不参与明、索争斗,让康熙十分欣慰,这个人名叫佟国维。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兼岳父,是康熙朝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的亲生母亲,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

  • 历史上欧阳伦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 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出身于草根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带有一种独特的狠劲,他为了给太子朱标铺路,尽然杀光了所有是功勋大臣,足以见得其心狠手辣的一面。对待开国大臣如此狠心,在朱元璋的面前,就基本没有人是其下不了死手的。欧阳伦是朱元璋第四女安庆公主的女婿,

  • 姜维知道不是曹魏的对手 姜维为何还多此一举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姜维北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姜维为什么明知不是魏国的对手,还要继续北伐大业?姜维时期的北伐和诸葛亮时期的北伐,是名字听起来一样,实际上完全不一样。诸葛亮时期的北伐是苏德二战的总体战,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都服务于战争,姜维时期的北伐,是为了巩固刘禅政权的手段,派

  • 历史上吴三桂决定起兵造反,推翻清朝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对于三藩之乱的爆发,直接原因就是康熙皇帝下令撤藩。而这,无疑和明朝初期的靖难之役类似,燕王朱棣之所以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