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也是当时徽商的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徽商建立了遍及大江南北的商业帝国。所谓:“北票号,南钱庄”,与晋商领袖乔致庸的票号不同,胡雪岩是靠钱庄起家。
就是这样一位商人翘楚,却在临死之时对子孙留下“勿近白虎”的告诫。这里的白虎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和胡雪岩的一生经历有关,他因钱而兴,因钱而衰。所以他指的白虎就是白银,胡雪岩告诫子孙“勿近白虎”的意思就是告诉子孙后代,钱虽然好但也像老虎一样会害人,希望以后子孙后代不要再走上经商的道路,以免招来祸患。
胡雪岩在临死的时候的告诫和胡雪岩本身的经历有关:
道光十六年(1836年),当时年仅13岁的胡雪岩只身闯荡杭州,先后在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后来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子女就把胡雪岩当作亲身儿子看待,并在临时之时将钱庄托付给胡雪岩。胡雪岩拿着于掌柜留下的资金,努力经营。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胡雪岩结识了当时的一位候补官员王有龄,胡雪岩看重王有龄是一只潜力股,因此就私自拿出些银钱,帮助王有龄补实了官位。后来王有龄成为了湖州知府,胡雪岩借着王有龄的官势,在湖州一带经营起了丝织品,又入股了药业,发展的十分迅速。胡雪岩在王有龄的庇护下生意越做越大。
当时清军正和太平军激战,胡雪岩又看中这个机会将储存的粮草、器械,全部用来接济清军,这也获得了当时左宗棠的信赖。左宗棠让胡雪岩代为处理浙江一带的钱粮、饷银,就这样胡雪岩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
后来,胡雪岩创办了“兰州织呢总局”,胡庆余堂”药号等等都获得不少的利润。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胡雪岩也是竭尽全力帮助筹措粮草,解决了经费问题,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做了不少的贡献。此举也获赐黄马褂以及正二品红色顶戴,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
然而好景不长,一时风光的胡雪岩在上海开办丝厂,触碰到了外商的利益,遭到了当时上海外商的联合抵制,再加上中法战争的突然爆发,商界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胡雪岩的生意上受到挫折。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存在胡雪岩商号里的储户风闻胡雪岩不利的消息,争先抢后的取出在胡雪岩商号中的存款,并趁机敲诈勒索。当时的朝廷知道此事后,也下令将胡雪岩的资产查封,并将其革职。胡雪岩经次变故最终导致破产,30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胡雪岩最终郁郁而终。
胡雪岩临时都不忘告诫子孙要远离商界,可见当时的变故对胡雪岩打击是很大的,所以会死前仍不忘对其子孙告诫,让他们不要从商。可见胡雪岩遭受的打击有多大了。胡雪岩死后,子孙后代铭记他的告诫,几乎无一人下海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