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梦红楼刘姥姥:被人低估的情商

一梦红楼刘姥姥:被人低估的情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斋 访问量:3239 更新时间:2024/2/5 9:14:42

在现代有句评判人没见识的话,说某个人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红楼梦在中国的知名度,可以说家喻户晓,高中课本中,也有节选红楼梦部分情节,红楼梦里大多是女子角色,无论是太太姑娘乃至丫,说话举止颇具贵气,但有一人却是例外,此人便是刘姥姥,她不是贾府的人,初次出场是去贾府打秋风,贾府的人明面上对她客气,实际上对这个农家老太太很是看不上眼,有的人会认为刘姥姥应该是个奇葩另类的人物,与贾府的奢华所不符,她不是府里的主子奴才,故而没有什么雅趣,内心也应该没多少情商,然而恰恰相反,刘姥姥在红楼里面,情商方面排个前五肯定没问题。

初次读红楼梦时,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刘姥姥只不过是个厚脸皮去亲戚家蹭吃蹭喝,走时还要顺东西的老太太,骨子里充满粗俗与愚昧,很多人开始对她没好感,刘姥姥的举止言谈十分粗俗,与贾府的贵人们格格不入,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被作者硬生生插入大观园的生活之中,并且在后期贾府没入时,担任起拯救巧姐的责任。等再次品读红楼梦,对刘姥姥的态度已然改观。作者曹雪芹定然不会横插一个无关人物进来,刘姥姥能够走进钟鸣鼎食之家中,她的情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首先是有见识,有的人可能有疑问,刘姥姥不过是个乡村老太太,能有什么见识?这样想不对,虽然刘姥姥没什么文化,自身更是没有受过教育,但她勇敢的性格,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促使她可以低下头舔着脸去“认亲”。

相对比之下,刘姥姥的女婿就逊色很多,她能跑去贾府,其实源于女婿爱面子不肯上门,一家子简直快活不下去,于是她跳出传统思维,也舍下自己的老脸上贾府,名为看望亲戚,实则是求太太们来接济一下。自古成大事者,须得舍下自尊面子,当时刘姥姥住在女婿家中,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女婿舍不下脸又没能耐,整天只是在那里空想,动都不动一下。刘姥姥便想起了,女婿一家祖上曾和王家连过宗,如今生活过不下去,也可以厚脸皮去走动走动,贵人们向来好名声,面对穷亲戚很少让空手回去的,万一得了好处,岂不是生活有了着落?用刘姥姥自己的话来说,他们拔一根寒毛,都自己的腰还粗。从一些细枝末节中发现机会,为成功不顾个人脸面,刘姥姥即便是个农村老太太,但这些道理还是懂得。

其次是刘姥姥敢于去尝试,并且为达目的不罢休,很多读者看到刘姥姥初次上贾府时,脑子肯定会涌出一个成语厚颜无耻,她带孩子上门不顾颜面,为哄贾府的人开心,也不介意丫鬟婆子开她的玩笑,刘姥姥是个底层老百姓,她去贾府只有一个目的,让贵人赏赐一些东西使得生活好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刘姥姥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清楚,她不向人隐瞒自家的贫穷落魄,厚着脸皮到处央求,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难道刘姥姥是天生爱求人吗?并不是,没有人愿意去求人,她自然也会胆怯,但还是一次次鼓起勇气向前闯。说实在的话,刘姥姥的行为被周瑞家看不起,被王熙凤看不起,可刘姥姥不在意,她已经达到自己的目的,第一次上门就拿回二十两,一年生活费已经有着落了。刘姥姥也告诉了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那么就必须做出大胆的尝试。

再者刘姥姥很擅长打感情牌,博同情,还没去贾府之前,刘姥姥就已经在考虑,她不打算自己去,而是带自己的外孙板儿一起,板儿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只有五六岁,最是懵懂无知的时候,所以小孩子的一些言行举止是可以被原谅的,毕竟童言无忌,即便做出一些小错误,大人也不会去怪他。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年长的女性对可爱的孩子,大多会生出怜悯之心,内心的母爱会让她们会对孩子的态度温和起来。刘姥姥话虽说的粗俗,但又十分得体,比较擅长察言观色,别人对她好,能不吝惜各种夸奖,她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变化,进而做出相对的对策,很难让人讨厌起来,于是目的自然也容易达成。从说话做事中,就可以看见刘姥姥的情商之高。

还有最点也是最重要的,刘姥姥此人知晓报答恩情,从侧面来说,也就是善于维护自己的人脉关系,刘姥姥第一次上门就搭上贾府这条船,王熙凤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地施舍她,可刘姥姥不在乎别人态度,只记得贾府帮助了她,所以要还别人的恩,故而她第二次来到贾府,就自己带了东西,毕竟刘姥姥不是要饭的,好歹还是门亲戚,空手上门实在是不礼貌,一来是亲戚之间有来有往,在礼数上不落人口舌,二来也是为维护彼此的关系,于是她从自家的田地里,带了一些新鲜的瓜果过来,让太太姑娘们尝尝鲜,东西不在于贵贱,而在于一份心意,刘姥姥能有这份心,谁敢说她是个愚昧的乡间老太?刘姥姥投桃报李的举动,被贾母知道了,于是第二个机会来了,贾母在贾府说一不二,但年纪大了,身边不缺丫鬟伺候,但同龄人还是很少见的,听说刘姥姥来拜访,就请刘姥姥多住了几日,贾母作为贾府的核心人物,她的一些喜爱也影响身边人的行为,因为贾母还让王熙凤高看刘姥姥一眼,把她留在贾府多住几天,而刘姥姥在此期间也尽情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刘姥姥善于挖掘自身优势,知道怎么去迎合别人,为人提供价值,从而使自己获利,她知道自己不过是个乡野村妇,贾府的人厚待她,不过是可怜施舍,刘姥姥也知道在此之中,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刘姥姥本身没多少资源,所以在和贾母一行人逛大观园时,她迅速找到位置,在王熙凤的建议下,刘姥姥扮演小丑角色,用自己的丑态博众人一笑,给一伙人带来了欢乐。为此林黛玉还取消其为母大虫,刘姥姥也是笑着没反驳,主要是贾母让贾母高兴,以后再上门的话,贾府的人也不会给她脸色看,刘姥姥为贾府带来了价值,别人也愿意把一点利益分给她,这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点。

刘姥姥虽然粗野,但她重情义,贾府对她有过恩情,两次见贾府都得到王熙凤的关照,后来贾府没落,王熙凤病死,贾家人大难临头各自飞时,刘姥姥还能尽全力去寻找凤姐的女儿,最终把她从花柳巷中解救出来。曹雪芹在描写刘姥姥这个人物时,增添了很多戏剧性的东西进去,刘姥姥报恩此举,也体现出佛教的因果报应,更是表现出平民心中的为人之道。刘姥姥后来的做法,使得这个人物形象变得十分饱满,作者描绘出了刘姥姥内心的闪光点。总的来说,刘姥姥的情商在书中无处不在,曹雪芹也把一个可笑的小人物,转变为可敬的老太太,尽管刘姥姥出场不多,但给人们带来的示却不小,也让后世人们记住了这个知世故的乡村老太太。

参考资料

《红楼梦》曹雪芹

《红楼小讲》周汝昌周伦玲

标签: 刘姥姥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刘姥姥在贾府中的地位究竟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小茹情感日记标签:刘姥姥

    其实刘姥姥在《红楼梦》的出场次数并不多,但是刘姥姥的每一次出现都给人的印象深刻。刘姥姥第一次出现在贾府的时候,贾府的人认识刘姥姥的并不多,刘姥姥是通过周瑞家的才找到了王熙凤,然后才从贾府里借了二十两银子出来,我记得,刘姥姥给人的印象就是乡下农妇的形象,长得黝黑,看起来年龄虽然不小了,但是身体却很强壮

  • 刘姥姥低声下气到荣国府求助,看上去多么的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刘姥姥

    刘姥姥是乡下农妇,她贫穷,为了让子孙过上更好的生活,七十多岁的她厚着脸皮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她见到荣国府的奴才都要低头叫太爷,一脸讨好的笑容。而荣国府的奴才们见到刘姥姥都爱搭不理的,荣国府的奴才都有一双势利眼睛,谁愿意搭理一个穷老婆子?幸亏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因为丈夫周瑞以前

  •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为何会赢得众人的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刘姥姥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受到后世的高度赞扬。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塑造了四百余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李纨、史湘云、元春四姐妹、袭人、晴雯、鸳鸯、紫鹃等,皆生动可感,呼之欲出。众多人物形象中,刘姥姥是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寓意深远的一个人物。这个

  • 跟着刘姥姥学为人处事的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刘姥姥

    文/陌游常乐刘姥姥进了三次荣国府,第一次去挺无可奈何的。她被接到女婿家一起过日子,女婿家因为那年收成不好,家境艰难,没有办法她便豁出去脸面带着孙子去荣国府打秋风。也是刘姥姥懂人情世故,再加上运气也还不错,这次她见到了王熙凤,王熙凤给了她20两银子。20两银子够普通人家过一年了。第二次来荣国府刘姥姥是

  • 刘姥姥的年纪和巧姐的年纪怎么这样怪异?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刘姥姥

    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里,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和贾母见面,贾母问刘姥姥:“老亲家,你今年你多大年纪?”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这段文字说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已经75岁了,75岁在现在已

  • 刘姥姥与林黛玉: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刘姥姥

    刘姥姥与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两个很重要的人物,她们的身上有着封建社会里最为典型的性格,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有值得比较之处。在贾府中的林黛玉一直是孤独寂寞的,体弱多病的体质加上她多愁善感、敏感多心的性格,造成了她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可惜更可叹。而刘姥姥在贾府可谓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三入荣国府是小说的重

  • 王熙凤为什么要叫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起名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刘姥姥

    《红楼梦》中的“留余庆”就是说的巧姐,在贾府败落后,巧姐在刘姥姥的救助下,获得了新生,要不然就被“狠舅奸兄”给发卖掉了。巧姐是十二金钗中的人物,是贾琏与王熙凤之女,也是王熙凤唯一的女儿。可是奇怪的是,在刘姥姥还没有进贾府“打秋风”前,巧姐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就叫大姐。那么为什么不取名字呢?书中也有交代

  • 刘姥姥睡了贾宝玉的床,酒屁臭气熏了整间屋子,作者为何这么写?

    历史人物编辑:李国圣标签:刘姥姥

    因阶级而产生的差距向来无法通过后天努力弥补,人没有机会选择出身也不曾享受过别样人生,如果没有遭受过苦难那么人生必然圆满。幸福美好的人生不会降落到每个人头上,若没能得到上苍的眷顾命运定然会因此遭受影响,封建时代改变出身这种行为的成功概率极低。哪怕自身不愿随波逐流被现实惨状所麻木,身边之人也会用各种各样

  • 红楼梦:刘姥姥自顾不暇,怎么可能去赎巧姐?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刘姥姥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环、王仁、贾芸要把巧姐卖到外藩王爷府里当侍妾,幸亏刘姥姥把平儿和巧姐救到自己家里,后来刘姥姥做媒,把巧姐嫁给她们村里的富户地主。但有人说不应该如此,而是应该巧姐在贾家败落之后,巧姐被卖入青楼,刘姥姥卖田地,倾家荡产救了巧姐,然后把巧姐嫁给外孙板儿。若说巧姐嫁给富家地主是不符

  • 红楼梦中,为何妙玉、还有黛玉看不起刘姥姥?

    历史人物编辑:李忠元标签:刘姥姥

    妙玉和黛玉看不起刘姥姥,把她比作蝗虫,主要是因为她明明有手有脚,但是却依然因为有这么个大家族亲戚,就没皮没脸地靠过来要钱。这样子只懂得索取和讨好的人,自然在两个超凡脱俗的女子眼中是非常有问题的。毕竟刘姥姥只懂得唯利是图,只懂得靠亲友施舍过活,这样不懂得靠自己的行为让他们看不起。黛玉和妙玉绝对不是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