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袭人不对贾环记仇?简单地说:记仇、报复,那既不是她的责任,也超出了她的能力。
贾环害宝玉,作品中写明的有两次,一次是把灯油推到宝玉脸上,另一次是借题发挥,污蔑宝玉强奸不遂,导致金钏儿的跳井自杀。写是写了两次,但没写的一定很多。像麝月说的“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以,赵姨奶奶一伙的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和湘云说的“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都是指赵姨娘贾环母子而言。虽然没有直接说贾环,但是母子一体,行事类似,很多事情都是同谋。
袭人设想的“争荣夸耀”,都系于宝玉一身。在最终离开宝玉“别嫁”之前,他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贾环害宝玉,就等于是害袭人。但是袭人并不反抗,反而替他遮掩,比如王夫人询问宝玉挨打的原因,袭人就不肯据实回答;有时还送他点儿小东西,比如宝玉喜欢的大螃蟹风筝,袭人就在没有告知宝玉的情况下,直接送给了贾环。她为什么要这样?
有人说袭人是庶妻妾室,对庶出的贾环有“同病之感、同情之心”。这未免是演绎太过。别说袭人还没孩子、可能也生不了孩子,就是生了孩子、是庶出,与贾环身世相类,那袭人是偏向和孩子身世相类、却时时谋害丈夫的贾环呢,还是回护孩子的父亲、自己的终生依靠宝玉?答案不言自明。
袭人的特点是与人为善。这不是因为本性善良,而是为了生存:像她这样“外头的”丫鬟,在贾府中没有“娘老子”可倚仗,自己口才也不出色,相貌也不出众,很容易“泯然众人”。想要上位,还不引起别人的嫉妒,她最好的办法就是营造出一副人畜无害的面孔,不引起任何人的敌意。
不引起任何人的敌意,这一点很难做到,至少奶母李嬷嬷与丫鬟晴雯,就对袭人颇多妒意。好在这只是两个下人,而且自己有着各种缺点,不需要袭人出手,她俩自己就很容易出局。
赵姨娘可不一样。她是贾政的宠妾,有儿女成行,在贾政面前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袭人和宝玉要好,但凭此上位,是不够的,宝玉根本做不了主;袭人博得了王夫人的欣赏,得到王夫人的提拔,但仍旧地位不稳固;如果贾政坚决反对,王夫人也不可能一意孤行、纳袭人为子妾的。
宝玉的宠爱、王夫人的欣赏,这是袭人上位的必要条件。而贾母与贾政至少要不反对,才能确保成功。所以袭人绝不会轻易招惹贾母、贾政身边信任的人,不管是鸳鸯还是赵姨娘贾环,这才能排除前路上的一切障碍。
鸳鸯当然好办,连琥珀等人,都是袭人从小的伙伴,本来也没有矛盾,自然不存在“招惹”的问题。而赵姨娘贾环呢,王夫人都不能彻底解决他们,袭人哪来的把握战胜?
不能彻底战胜,就要表面交好,顺便进一步加固自己与人为善的形象。这是很自然的选择。
说到这里,袭人送给贾环一两件玩物,借此结好赵姨娘,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至于隐瞒贾环诬陷之事,袭人的用意更深。不过篇幅有限,咱们在下一篇再详细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