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当然没有。在“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一回中,已经把谁给谁暗中补贴的事,说的清清楚楚了。
“老祖宗自己二十两,又有林妹妹和宝兄弟的两分子。姨妈自己二十两,又有宝妹妹的一分子,这倒也公道。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十六两,自己又少,又不替人出,这有些不公道”。
宝玉和黛玉的份子钱是贾母出的。宝钗的份子钱是薛姨妈出的。这些都没等本人提出,王熙凤就主动说了出来。可见已经是多年的惯例,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且习以为常,见惯不怪。
在这个预算里王熙凤根本没有提到迎探惜三春。如果贾母、王夫人等人中,有人替她们出份子钱,王熙凤怎么可能不提?不仅不提,而且明说“不替人出”,那只能说明上面列举的老太太、太太中并没有人替她们出钱。
王夫人没有补贴,别人有没有呢?比如赵姨娘?当然没有。同样在这一回中,王熙凤特别提出:
“上下都全了,还有二位姨奶奶,他们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他们是礼,不然,他们只当小看了他们了。”
瞧这水平高不高,明明是敛财,却还要说“是礼”,说怕被误会“小看了他们”,好像本来王熙凤不小看他们似的。
当然,王熙凤这是唱高调。没有人会真的相信她的话。接下来尤氏不是悄悄骂王熙凤吗?“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作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可见王熙凤还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
这且不说。赵姨娘自己的份子钱还在出与不出之间,又怎么可能替探春出?更何况第二十七回还明明写到,赵姨娘抱怨探春的钱不给贾环使用。让赵姨娘主动出钱给探春?那是想也不用想的。
至于说王夫人喜欢探春,那是又一回事儿了。一来王夫人对探春的喜欢不是“自古以来”,而是由于讨鸳鸯事件,贾母迁怒王夫人、探春代辩解,博得了王夫人的赏识。再加上探春平时的表现,于是王夫人重用她,让她在王熙凤生病时,协理荣国府。
给探春协理之权,是重用,也是利用。王夫人对探春最多是赏识,说的好听一点儿,就是知人善任,远远谈不到感情方面的喜欢。由喜欢、而体贴、到暗中照顾,甚至替她出份子钱,或者私下给补贴,这些深层次的感情交流,更不要指望王夫人了。
好吧,仅仅是出于赏识,也可以给予财务方面的帮助。王夫人有没有考虑到探春经济紧张,而暗中给予补贴,哪怕仅仅是出于“利用”的目的呢?
很遗憾,还是没有。一方面探春经济上并不紧张。虽然和宝黛没办法比,她至少不像迎春,又有奶妈和丫鬟的“从中取势”,又有邢夫人明火执仗的“暗中”敲诈。探春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这几个月我又攒下十来吊钱了”),最重要的是经济自主,生母的敲诈她都敢于置之不理,硬性拒绝。
另一方面,王夫人根本不是那种细致入微的人。她提升袭人的月钱,又不想惊动众人,于是自己私下给予补贴。问题是她连私下给补贴,都是通过王熙凤来具体操作的,一次下令,长期执行。这样一来,除了有意的瞒着贾母贾政以外,赵姨娘等人都参与了这个秘密。而赵姨娘以后不免会找机会,悄悄透露给贾政,秘密也就名存实亡了。
这个后果是很明显的。王夫人如果像贾母给黛玉送钱、送燕窝那样,是完全可以避免泄密的。她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因为她根本不是那种细心操作的人。
把自己赏识的丫头给儿子做屋里人,是王夫人培养、控制宝玉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宝玉的前途,也关系到王夫人的未来。这样的大事儿她都没有亲力亲为。那么重用探春暂时协理这样的小事儿,她又怎么可能深思熟虑,体贴入微?怎么可能考虑到为这点事儿,而暗中给探春补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