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敏彤,或许有人会觉得陌生,因为她并非民国时期的主流人物。但是,她又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传奇人物,一生苦恋废帝溥仪却不被接纳,最后终生未嫁郁郁而终。
王敏彤(1913年4月一2003年2月),原名完颜童记,满洲“上三旗”的镶黄旗人。她是军机大臣崇厚之重孙,其母为乾隆的五世直系孙女,而且完颜家族还是金国皇室的后裔,体内流淌着两支皇室的血脉。除了高贵的出身,她还姿容绝佳,被誉为“最美格格”。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八月十九),革命党人蒋翊武、孙武和刘公等人在湖北武昌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满清统治的兵变,史称“武昌起义”。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全国各地都纷纷声援和响应,正式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清廷紧急召集“皇族内阁”议事,可大家吵来吵去也没有任何办法,只得请出了袁世凯主政。这下更坏了,北方的北洋军和南方的革命军两面夹击,清廷再也难以维系了。
1912年2月12日,面对孙中山的革命党和袁世凯的北洋系这双重压力,满清皇室彻底崴泥。无奈之下,隆裕太后被迫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就此终结。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满清皇室根据《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依然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而且,其余的王公贵族们也可以各享富贵,并没有受到北洋政府的明显苛待。
在此期间,一个女婴在京城的东四三条胡同里的一座深宅大院呱呱坠地了,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完颜童记。出生在这样优越的家庭,受到的教育自然不会很差,她被培养成了典型的大家闺秀。
民国期间,失去光环的满清贵族们为了更好融入社会,开始纷纷改为汉姓。随着爱新觉罗氏带头改姓“金”,其他的贵族们也纷纷跟进,加入到“改名换姓”的行列中。比如赫舍里氏改姓“英”、叶赫那拉氏改姓“那”、佟佳氏改姓“佟”、瓜尔佳氏改姓“关”……,而完颜氏则改姓“王”。就这样,完颜童记变成了“王敏彤”。
通过流传下来的黑白照片判断,满清的贵族女子和后宫嫔妃大都相貌不佳,要么五短三粗,要么皮肤黝黑。不过,王敏彤却成为了她们中的异类,不仅皮肤白皙,身材修长,而且还温柔乖巧。对此,她的妹妹完颜碧琳多年后还曾经这样回忆:
姐姐被所有长辈们宠爱着,永远跟着母亲,吃饭也与大人一桌。因为,她既驯顺又白皙漂亮,可我却是一个黄毛丫头,只能在后院一个人吃饭,平常都不叫出来见客人,怕错了礼法招人笑话。
可以说,王敏彤的童年是幸福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小公主。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烦恼终于来了,而且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
1922年,曾经的小皇帝溥仪已经成人,依照大清祖制,皇帝年满十六岁时应该亲政和大婚。现如今,这“亲政”自然万难实现,可依然忠于皇室的遗老遗少们又不想显得太过寒酸。
为了挽回些许的颜面,皇室决定举行一次隆重的选秀和大婚典礼,既是为了溥仪,更是为了“曾经的荣光”。已经接受西式教育的溥仪决定不必大费周章,让待选的秀女将照片送入紫禁城即可。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溥仪选定文绣为皇后,选定婉容为皇妃。可是,这个选择却遭到了长辈们的一致反对,在最高掌权者端康皇太妃的坚持下,婉容变成了皇后,而文绣则变成了皇妃。
郭布罗·婉容被钦定为皇后,原为内务大臣的郭布罗·荣源自然欣喜若狂,立即开始着手准备大婚仪式。而王敏彤也很高兴,因为婉容是她的表姐。
到了1922年11月30日,已经筹备多日的帝后大婚终于鸣锣开场了,高贵威仪的皇室仪仗队依照规制浩浩荡荡来到了郭布罗家的府邸,而婉容本人也穿戴皇后的盛装乘轿。之后,“凤舆”一路吹吹打打,风光无限地穿行北京城,一直抬进了紫禁城。
王敏彤虽然只有9岁,尚未完全懂事。不过,这次无比奢华气派的婚礼却彻底惊到了她,不禁产生了这样的憧憬:什么时候,我也能像表姐这样风光大嫁呢?
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将领冯玉祥趁机发动了“北京政变”,一举囚禁了总统曹锟并且掌控了政权。之后,他彻底推翻了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还废止了《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将溥仪为首的小朝廷全部都赶出紫禁城。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只得带着婉容和文绣等人住到了醇亲王载沣的府邸。可是,他和自己的父亲相处得并不愉快,时时发生矛盾和冲突,索性离开北京搬到了天津的张园居住。
作为曾经的“上三旗”,完颜家始终忠于满清皇室,依然还希望能与皇室通婚。况且,家中有女初长成,王敏彤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是满清贵族中的第一美女。
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完颜家也搬到了天津居住。不过,蛰居在此的溥仪已经有了婉容和文绣这一后一妃,况且身体原因不近女色,根本就不准备再次选秀女以充实自己的后宫。
无奈之下,完颜家只得开始在其他贵族中间寻找亲家。在王敏彤17岁时,家中为她择定了一桩婚事,男方是爱新觉罗的宗室子弟,准备择定吉日后就完婚。
作为早期的通商之地,天津的文化娱乐业极为发达,而且远甚于北京。自然而然,这里也成为了贵族子弟和富家公子们狂蜂浪蝶之地,终日在风花雪夜之地流连忘返。
很快,王敏彤就听说了自己未婚夫的太多风流韵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不过,在母亲的安抚下,她也只得无奈认命了。
就在婚期即将来临之际,未婚夫却丝毫没有收敛,还公然包养戏子并且出双入对,此事闹得人尽皆知。王敏彤向家族以死相逼,坚决不同意这桩亲事,终于才成功退婚。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悍然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从此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不过,由于尚未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日本顾及到英美等国的施压,只好采取扶持代理人的方式间接统治东北,最终选定了闲居在天津的溥仪充当傀儡。
溥仪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复国梦”,依然还希望能重新登基称帝。1931年11月10日夜,他终于在土肥原贤二的软硬兼施下秘密动身,前往了日本统治下的东北地区。
经过长期的筹划和密谈后,溥仪终于和日方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在新京成立了所谓的“大满洲帝国”。从此开始,他背弃了自己的祖宗,也背弃了自己的国家,开始与日本侵略者沆瀣一气欺压东北人民。
由于身体原因,溥仪一直都没有子嗣,“伪满洲国”自然也没有接班人。于是,日本人盯上了他的弟弟溥杰,希望由这位皇弟迎娶一名日本女子以促进所谓的“中日亲善”。
溥仪担心日本人会借助溥杰和日本女子的子嗣来取代自己,甚至还会毒害自己。因此,他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还通过二妹韫和为弟弟积极物色新的王妃,最终选定了王敏彤。
对于这份意外之喜,完颜家自然是满心欢喜,溥杰虽然比不上溥仪,可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室一脉。于是,全家立即仓促变卖家当,拼凑了足以匹配王妃之尊的嫁妆,准备前往东北去完婚。
结果,此事被日本关东军知晓,陆军大将本庄繁亲自出面干预,溥仪在威逼之下只得作罢。就这样,王敏彤只得跟随母亲黯然离开,显得非常屈辱。
原来,日本方面已经为溥杰选定了一名贵族女子嵯峨浩为妻,希望由她来诞下未来“伪满洲国”的储君。
由于天津的家当已经变卖一空,王敏彤和母亲只得灰溜溜地返回北京的老宅居住,曾经的贵族已经彻底没落了。原先,东四地区繁华无比,东四三条胡同更是整个东四地区的中心地带,能居住在此的自然非富即贵。
现如今,这片区域已经逐渐败落,居住在此的好多都是生面孔。王家隔壁住着一户新邻居,户主是一名年轻女子,家中除了几个仆从外便再无他人,显得非常低调。
偶尔见过几面后,王敏彤与这个年纪相长几岁的女子也相熟了。原来,对方就是京城大名鼎鼎的名伶,被人称为“冬皇”的孟小冬。此时,她正与梅兰芳和杜月笙因为感情纠葛而在此散心。
王敏彤和孟小冬相差五岁,虽然各自的出身和背景都截然不同,但此时却有着共同的烦恼,那就是感情。在相互的慰藉下,两人逐渐走出了人生阴霾,有时还会结伴外出游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为了逃避战争审判,准备从沈阳东塔机场飞往日本避难。不过,他和溥杰在登机前却被苏军的空降部队逮捕了,被当作战犯关押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将溥仪和其他的260多名战犯一同移交给中国政府,从此转入抚顺战犯管理所看押。十年后,溥仪已经被彻底改造,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服刑人员。
溥仪被特赦后返回了北京,听闻“圣驾回銮”,相依为命的王家母女都非常高兴,连忙拜托三皇妹金蕊秀将“陛下”请到家中用餐。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溥仪不仅欣然前往,而且还吃得很开心,连连夸赞母女二人。
那一年,溥仪53岁,还是孑然一身;王敏彤46岁,始终没有婚嫁。在这次愉快的家宴后,她又一次点燃了当年的爱情之火,希望能在下半辈子圆梦嫁给溥仪。
不过,溥仪却婉言拒绝了王敏彤的示爱,认为二人并不合适。之后,他迅速选择了一个普通的护士李淑贤进行交往,希望可以与对方安度晚年。
为了进行最后的争取,王敏彤竟然前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以证明自己依然还是完璧之身。已经陷入痴狂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自己会被李淑贤所击败,仍然还在不依不饶继续追求,甚至到了“骚扰”的程度。
1967年,溥仪过世后王敏彤才如梦方醒,恢复了自己之前的那种“高冷”,很少与人进行交流。以至于,血统尊贵的溥任向她明示结婚的意图后,她都凄婉地回绝:
他年龄比我小,再说也不能一辈子在北府兄弟的圈子里打转。
客观说,这是王敏彤最后的机会,也是最好的一次机会。如果她能在人生暮临之际抓住这段姻缘,即便无子无女,也可以过上一段相对安稳的生活。或许,她已经将所有情感都寄托在了溥仪的身上。
进入那段特殊时期后,王敏彤因为出身问题自然被多次批斗,甚至家也被抄没了。之后,她被赶到了一处简陋的小房内居住,只依靠打扫街道来领取微薄的工资。
到了2003年,已经90岁高龄的王敏彤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被政府送入一家养老院生活。春节期间,她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吃饺子,竟然因为卡住喉咙而过世。
王敏彤的一生充满悲情色彩,内心渴望爱情但却一再错失。或许,徐志摩的一句诗可以表达她的心境: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