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塑造了数百上千个人物角色,其中反面角色更是塑造得有血有肉。每次读到关于赵姨娘的片段之际,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曾经钟灵毓秀,后来忘却初心的女子形象。
人生本就艰难,可总有人会咬着牙守住内心最纯洁最光辉的一面,也有人轻而易举忘却了年少时期的心动,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而最可悲的是,成为曾经自己讨厌的模样的那个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这副模样。
一、“愚妾”赵姨娘
赵姨娘是贾政的妾室,深受其宠爱,常常夜宿。
贾政有两个妾室,另一个叫做周姨娘。在整本书中,周姨娘仿佛没有多少存在感,或者说,她的整个人生,都苍白得仿佛一声叹息。
赵姨娘算得上姨娘里活得最滋润的,她生了一儿一女,儿子贾环从小养在自己身边,女儿探春排行第三,诨名“玫瑰花”,出落得伶俐大方。
赵姨娘被人成为“愚妾”,可她真的愚蠢吗?
闺阁里面的争斗,从来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女人之间的动手,常常出手便是一条人命。不信且看王熙凤对付尤二姐,借刀杀人的筹码用得如火纯青。不信再看王夫人下手,金钏儿、晴雯的性命在她眼中不过如草芥一般。
可赵姨娘活得很好,不仅活得很好,而且还让贾政时而不时去她屋子里睡。
一个连续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一个孩子都已经可以谈婚论嫁的妾室,竟然还能让丈夫夜夜留宿,这心机和运气,也决然不可小瞧的。
可赵姨娘还是“愚妾”,她的愚昧之处,在于永远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古代的妾室,地位很低,说的好听了,是姨娘,是主子。说得不好听,如芳官所言,不过是“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
探春一直不肯承认赵姨娘,抛出气话的成分,她是真的尊重礼教。在礼教制度上,贾环、探春都是正经的主子,哪怕是庶出,也是贾府的子孙。可到了赵姨娘这里,贾府于她,不过是恩赐。
二、活得累,很大程度是不懂定位
赵姨娘活得很累,或许曾经的她,从奴才里爬出来,得了主子的青睐,收入房中做了屋里人,是那个圈子里的佼佼者。
姨娘这个位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卑贱。否则且看晴雯袭人,皆以姨娘为最好的出路,跟着那个年少时期的爱人,至少也得了衣食无忧和年少宠爱。
论圆满,赵姨娘的人生其实早就圆满了。
作为奴婢,她成了姨娘,成了贾府那一代最有才华最正经的年轻人贾政的心头好。不仅如此,她还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
贾环虽然是庶子,可到底是贾府的子孙,借着贾府的门楣,虽不能叱咤风云,也将过得比寻常普通人家轻松舒适。
可是赵姨娘愚昧,她想要追求平等,想要追求人人尊重,便用了错误的方法,开始大闹贾府。
她觉得自己太苦,得到了布料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却从来不曾想过,和她一样出身的奴婢,甚至连挑布料的资格都没有。
她憎恶着凤姐之威,可见了面又极力讨好,想要得她正眼相看。背地里,她又说贾府的家私都被凤姐搬了去,可实际上,管家的辛苦她从来没有想过,也永远想象不到。
她天然地相信“除了太太,这屋里还有谁大似你老?”,天然相信没有了王熙凤和贾宝玉,整个贾府的富贵便尽数落入她的怀中,可偌大的贾府,就算真给了贾环,也不是他的才华能够承担得起的。
三、丑态倍出,忘却初心
年少时的赵姨娘,绝对是她队里最杰出的人。
独得宠爱,一路逍遥直上。可人生啊,从来没有绝对的制高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赵姨娘抵达了她梦想中的高处,发觉前方居然还有自己无法逾越地壁垒。
她开始盘算贾府的富贵,开始想要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业。她与马道婆勾结,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失了银子,得了一顿臭骂;她不满贾府给哥哥的丧葬费,大闹探春,自讨没趣,闹得亲身女儿与自己离心离德。
她其实,只想要过得好一点,可所作所为,都让自己背离过得好这件事。
探春曾说,赵姨娘从来不肯静心养神,必要两三个月就闹一场。
其实算起来,赵姨娘也很可悲。她曾经是钟灵毓秀的女子,得了贾政的青睐,生了一儿一女,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她所有的闹,都是因为对现状的不满意。曾经的她,因为对现状的不满意,争到了上位的机会。可天下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争得到。
在无休止的对比和争吵中,赵姨娘早就忘掉了那一份想要过上好日子的心,将自己闹得众叛亲离,孤立无援。
生活很艰辛,可千万别忘记了初心。
赵姨娘最让人心疼的,便是宝钗送了贾环些薛蟠带来的江南土仪,便让赵姨娘大为感动。若是素日里被人这样尊重,何至于一点小恩小惠便如此感动。可偏生,在她一场又一场的厮闹下,她离这种受人尊敬的位置,便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