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一书中,贾赦是一个颇为尴尬的人物,他硬生生地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由主角彻底沦为了配角,甚至是丑角。
贾府的崛起,追根溯源要从贾演、贾源两兄弟开始。凭借赫赫的军功,兄弟二人被册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并创建了宁荣二府,成为了“四王八公”功勋世家中的一员。
到了本书的开篇时,贾府已经传承到了第三代。宁国府的贾敬和荣国府的贾赦分别承袭了宁国公和荣国公的爵位,尽管权力和地位都大不如前了,但百足之虫却死而不僵,贾府依然算得上是当时的显赫之家。
本来,宁国公贾演身为兄长,宁国府自然应该比荣国府更为繁盛才对。但是,由于宁府后继的人丁不旺,尤其是到了第三代时,身为贾家族长和宁国府当家人的贾敬完全不务正业,一心沉迷于求仙问道的事业,竟将宁国府丢给了不肖的贾珍。
加之,荣府的贾元春入宫为妃,成为了“四王八公”的名义靠山;而且,贾家的第二代嫡妻贾母史氏依然健在,并且治家甚严。于是乎,荣国府的风头已经完全盖过了宁国府,成为了贾家实际上的领导者。
在这种背景下,身为荣国府嫡长子并承袭了爵位的贾赦,应该是风光无限才对。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丰功伟绩”,彻底实现了“逆袭”,成功将自己边缘化。
贾赦不仅在府里的大事小情说不上话,甚至还被迫搬出了荣府的正院,到东花园改建的别院中单过。而且,就连贾府的荣誉象征荣禧堂也归了弟弟贾政所有,自己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一起回顾一下贾赦的众多“丰功伟绩”:
一、不思进取
贾府凭借军功崛起,按理说他们的后人应该延续祖上的传统才对,以武治家,以武为尊,继续在军事领域追求建树。不过,随着建国以后战事的减少,贾府开始向文治进行转变,希望通过科举取士继续荣耀门楣。
作为家中的嫡长子,贾赦自小便被其父贾代善寄予了厚望,准备由他来全面继承和经营贾府,进行了全方位的重点培养。
可惜,贾赦此人却顽劣无常,厌恶读书,沉迷酒色,毫无接班人的做派和气象,完全就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对于贾府的未来,他从来没有真正上心过,在意过。
在一次次灰心失望后,贾代善只得开始培养自己的次子贾政。而贾政自知承爵无望,也愿意专研苦读,希望凭借科举之路出仕,越来越得到了父亲贾代善的器重和关爱。况且,母亲历来都有偏爱幺子的习惯,贾母史氏自然也不例外,她本就对贾政偏爱有加。
于是,在父母的共同倾斜下,弟弟贾政在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年后,他又顺利迎娶了“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金陵王家小姐为妻,更成为了自己的强力外援。这样,贾赦的风头完全被自己的弟弟贾政盖过了。
二、不敬母亲
在书中,贾赦对母亲虽然表面恭敬,实则缺少孝敬之意。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文史不假挑选两个事例予以说明,分别是“中秋夜宴”和“强纳母婢”。
在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
这次在贾赦手内住了,只得不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聚在一起过中秋节,贾赦却在此时直戳母亲的心窝,显然是有意为之。尽管,贾母确实更宠爱小儿子贾政一些,但作为家中长子的贾赦,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反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借故讥讽自己的生母,的确有不孝不敬之嫌。
而久历人情世故的贾母,当时就已经心知肚明。虽知这是儿子贾赦在借机滋事,但她也只能尴尬的化解。书中写道:
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
贾赦一贯风流好色,到老都没有稍做收敛,不仅到处撩骚,甚至还盯上了自己老母亲最离不开的贴身丫鬟鸳鸯。他准备纳鸳鸯为妾室收入自己房中,还恬不知耻的让老婆邢夫人去说和,一副势在必得的嘴脸。
当被鸳鸯严词拒绝后,贾赦还恼羞成怒的予以威胁,甚至于跟儿子和侄子争风吃醋。在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贾赦竟然厚颜无耻地说道:
自古嫦娥爱少年,她必定嫌我老了。大约她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
鸳鸯在公开拒婚并向贾母哭诉后,贾赦结结实实地败了兴,丢了人。虽然自觉羞愧,他选择托病不出,打发了自己的无脑夫人邢氏过去向贾母请安赔罪。但是,贾赦自己却并没有向母亲主动低头认错,比起自己的弟弟贾政经常向母亲请安认错,贾赦的确对贾母敬意不够。
三、不睦弟妹
贾赦对弟弟贾政,由于在继承家业、教育晚辈、妯娌不睦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深深的芥蒂。本来,骨肉兄弟之间完全可以化解这种不愉快,共同延续贾府的门楣和尊贵。但是,由于年长的贾赦气量狭小,薄情寡义,兄弟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在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贾家阖府上下欢庆中秋。贾宝玉在游戏环节作诗一首,得到了父亲贾政难得的一次肯定并获得了赏赐。作为弟弟的贾环不服,便也当场作诗一首,成心与宝玉进行比试。
非常客观的讲,贾环的诗作并不高明,的确逊于宝玉,故而贾政不甚满意。不过,贾赦却对此诗作连声称赞,公然与弟弟唱反调:
这诗据我看甚是有气骨。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应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
不难看出,贾赦不仅故意和贾政当面发飙,让他下不来台。而且,他还暗讽爱读书的贾政是书呆子,甚至还侮辱了侯门的气概。接下来,贾赦又吩咐下人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赏赐给了贾环。
如果就此打住,也就罢了,我们还能认为他是单纯对于贾环诗作的喜欢。可事情并没完结,贾赦居然拍着贾环的头,笑道:
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就定跑不了你袭呢。
这句话可就居心叵测了,说来大有深意,令人不得不遐想连篇。
谁都清楚,贾赦自己承袭了祖上一等将军的爵位。而贾政作为次子,他这一脉并没有世袭的爵位可以承袭。退十万步讲,即便贾政真有爵位可以世袭,那也轮不到贾环来继承,他不过就是一个庶子罢了。
虽然贾政的嫡长子贾珠过世了,但贾珠之子贾兰尚在。而且,贾政的嫡次子贾宝玉就在夜宴的现场。因此,关于爵位的世袭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该有贾环什么事。贾赦的此言,分明就是故意调唆生事,绝对心怀不轨,令人生厌。
如果说,贾赦对于弟弟贾政在爵位和家产等问题上产生了矛盾的话,那他和妹妹贾敏之间同样不睦,这就显得毫无缘由了。
在《红楼梦》中,并没有直接描述过贾赦和贾敏兄妹之间的感情,但也并不是无稽可查。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
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贾敏作为自己的同胞亲妹妹,在她过世后,林黛玉这个外甥女就成为妹妹留在世间的唯一血脉。作为娘家的大舅,贾赦竟然连黛玉的面都不见,就以“不忍相见”为由搪塞了过去。由此不难看出,贾赦与贾敏的兄妹关系也很是一般,绝对不会太过和睦。
从对待弟弟贾政和妹妹贾敏的态度,完全可以看出贾赦的为人。对于身边的亲人尚且如此,在其他方面更不能对他寄予希望。
四、苛待子女
鸳鸯拒婚后没过多久,贾赦又开始无事生非,为非作恶。而这次,他还捎带上了自己的儿子贾琏,授意贾琏把石呆子手中珍藏的几把古扇夺来,而且是不择手段。
贾琏虽然也是纨绔子弟,类同其父的好色风流。但是,他还算良心未泯,虽然出到了高价求购古扇,但无奈人家死活不卖,又不想为了几把扇子就搞得石呆子家破人亡。
无奈之下,贾琏只好怏怏而归回来向父亲复命,被贪婪无厌的贾赦痛骂一顿。本来,这件事情可能就此结束了。
可偏偏,此事却被一心巴结贾家的贾雨村得知了。此人更加没有底线,他竟胡编了一个理由,以“石呆子拖欠官府官银”为理由,把事主打得半死,终于将其珍藏的古扇弄到手,悄悄地送给了贾赦。
贾赦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古扇,但却因此觉得自己的儿子不中用,甚至不孝顺,居然还为此事动手打了贾琏。这样的父亲,简直是闻所未闻。
如果说,贾赦对鸳鸯起淫邪之念是因为贪图美色,他的夺扇打子之举是因为贪图钱财的话。那么,贾赦用亲女抵债,就简直是禽兽不如了。
虽说,迎春是贾赦的庶出女儿,他也从来没有疼惜过甚至照顾过这个女儿,一直都由贾母和王夫人代为照料。但,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生女儿,贾赦可以花千八百两银子买来一个小妾,何至于要用迎春去抵偿自己的几千两债务。
孙绍祖的恶名早已在外,贾母和贾政乃至于王夫人都不赞成这桩婚事。可是,贾赦却一意孤行,坚持“以父之名”将女儿迎春送入了虎狼之口。
心慈手软而又缺乏主见的贾迎春,在自家府中尚且被丫鬟婆子们欺负。嫁入孙家后,她更是举步维艰,很快就被折磨凌辱,受尽苦楚。
至此,迎春才从孙绍祖的口中得知,自己是被父亲贾赦为了抵偿债务才嫁给了孙家。说难听一些,迎春是被贾赦折价五千两银子卖给了孙绍祖这只中山狼。而身为人父,贾赦亲手将亲生女儿推向了万丈深渊,自己竟然心安理得。
果然,迎春在嫁给孙绍祖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便香消玉殒,受尽折磨而死。
五、结语
在贾赦等人的强力霍霍下,贾府终于加速冲向了灭亡。在大厦倾覆之际,贾赦也终于被压垮,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和报应。
书中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贾府被下旨抄家:
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着革去世职。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