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到第四十九回,宝黛的爱情故事经过哭闹猜忌,到互诉衷肠,如今已经进入到一种岁月静好的平稳期。宝钗与黛玉二位女主也结为知己,尽释前嫌,看似平淡的情节,贾府突然来了四位姑娘,又热闹起来。
薛宝钗堂妹薛宝琴;邢夫人侄女邢岫烟;李纨寡婶的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四个姑娘里最拔尖的就是薛宝琴。
她一亮相,竟是惊艳了大观园里所有的人,前文已经见识过了黛玉、宝钗、湘云的惊才绝艳,本来以为红楼梦已经写尽了天下女儿情态,没想到横空又出世了一位薛宝琴,年龄比众人都小,然绝色才情冠绝诸女(探春评:连她姐姐薛宝钗并剩余诸位姐妹,都不如她长得漂亮)。
她的出场,一下博得了个大彩头:贾母特别的喜欢她,要亲自养活,跟着自己吃住,原本想要撮合与宝玉在一起,当贾母知道宝琴与翰林学士梅家定亲,才逼着王夫人认作了干女儿,这股亲切劲也只有宝玉能比一比。
薛宝琴的身世
出身四大家族薛家,父亲是皇商,为皇家行走天下搜罗奇珍异宝,生意买卖遍布各地,家世豪富。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宝钗的堂妹。从小许了梅翰林之子为妻,是学士家未进门的少奶奶。
四大家族加上未来夫家翰林学士的身份,比之十二衩里的姐妹只强不弱。单凭身份论,进正册应该理所当然。
薛宝琴的才情
宝琴的综合评价应该是贾府最高的,但某些才华却有不及。
1、论急才不及湘云,但在所有小姐中也是一等一的存在。争联即景诗的情节,湘云18句居首,宝琴黛玉分别以出句9、8次居次。第五十回有脂批曰:“此回着重在宝琴,却出色写湘云。写湘云联句极敏捷聪慧,而宝琴之联句不少于湘云,可知出色写湘云,正所以出色写宝琴。”
2、人情世故不如宝钗,宝琴自小随父母四处“逛”,见识最广,但毕竟年小,又加之天真活泼,难免有时不能顾到大体。
综合来看,《红楼梦》里的小姐们认真评起来,不论样貌才情薛宝琴和宝钗、黛玉、湘云绝对属于第一梯队。那为何入不了十二钗正册呢?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没有丝毫提起过宝琴;群芳夜宴也没有她的花签,种种迹象表明曹雪芹根本没有把他归入正册的打算。
那为何曹雪芹着重笔墨把一个不是主角的她塑造的如此完美呢?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书中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文字,写宝琴“披着贾母送的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这里用谐音暗示之意是很明显的。薛宝琴之“薛”正是白雪之“雪”,梅翰林之“梅”正是红梅之“梅”, 暗伏薛宝琴命运独好,将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后,独有“白雪红梅”仍在也。
第七十回放风筝时,宝琴的风筝是“大红蝙蝠”,“蝙蝠”是吉祥的象征,乃“偏福”之意,正喻宝琴嫁梅翰林之子,命运独好。
宝琴出身富贵,婚姻美满,命运两济,而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司”中的女子,宝琴显然并不属于“薄命司”,故不在金陵十二钗之数。宝琴在《红楼梦》中的定位是“陪客”,在四大家族败落后充当一个“见证”历史盛衰的角色。
2、宝琴如此出色,如此特殊。仔细分析,原来她出现的几回,都与诗词有关,包括:芦雪庭联诗、一首《咏梅花》、十首《怀古诗》、一首真真国女孩的五言律诗、一首《西江月》,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薛宝琴,“薛”者“雪”也,“琴”者“芹”也,薛宝琴即是用来暗指作者曹雪芹,看来作者创造出这个人物,不过是自己在书中的一个替身而已。
脂砚斋曾说,作者写此书,亦有“传诗”之意。那么,“旁观者”薛宝琴便是为了“传诗”而来。宝、黛、钗、湘等人写诗必须要符合各自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所以,作者便在书中创造了一个替身,以便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现他的诗才。
参考资料:
《红楼梦》
《石头记》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